05.16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

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设、馈赠礼品及个人收藏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

平定布老虎是民间艺人精心制作,色彩鲜艳、古朴大气、乡土气息浓厚、神性合一的观赏和收藏佳品。不但表现力强,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虎”与“福”谐音,民间赋予布老虎以赐福、增寿、镇宅、祛邪、安家生财等文化内涵,倍受人们的喜爱。它既有虎之霸气,兽王之相,又充满喜庆之情,吉祥之意,充分展现了平定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活动中地域民俗文化特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

布老虎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单头虎、双头虎、四头虎、子母虎、情侣虎、布老虎枕头、套虎等。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人们便以虎为型缝制成虎头帽,希望孩子像头戴虎头盔甲的将士一样的勇敢威猛。缝成虎头鞋,让孩子一出生就穿上有虎眼的鞋,一生走正道、顺道。用布缝成布老虎装上桃木屑做成乖乖虎,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康勇敢,保佑孩子一生平安。有时把鼻子做成瓶子状,因“瓶子”代表“平安”称为“平安虎”,希望老虎保佑家庭平安。有时把老虎做成元宝状,装饰鱼和铜钱,希望老虎帮其看护家财,有时加入朱砂放入家中,镇宅辟邪。

布老虎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玩具。因为老虎被认为可以驱邪避灾,带来平安吉祥,所以当孩子出生时赠送布老虎就寄予了希望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愿望。人们还认为虎食五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也有送布老虎的习俗,表达了人们驱邪、祛病和祈福的愿望。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老虎”

2008年6月7日,布老虎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承意义

以布老虎为主民间手绣技艺,已有百年历史。由于受外界干扰少,因而形成了浓郁的地方色彩,构图简练,配色明快,绣工精致,针脚细腻,朴实、匀称、夸张、有较强的装饰性。

《周易·乾卦文》说:“云从龙,风从虎”,龙虎相合成为一个国家雄伟强盛的象征,是中国最早出现的图腾,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角度看,布老虎在艺术创作上,仍然要坚持集朴素与美观于一身,要保持民族的精神和风格,依照民间美术和手工技艺的特点进行扶持、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