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汝南县“乡村振兴N+”模式提升群众幸福感

规划科学 兴业富民 乡风文明

——汝南县农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坦

近年来,汝南县通过探索“乡村振兴N+”模式,走出一条规划布局科学、生活兴业富民、乡风文明和谐的“生态宜居”之路,极大地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汝南县“乡村振兴N+”模式提升群众幸福感

村民在给葡萄套袋

文化 精神文明蔚然成风

“如今的农民真神奇,个个喜欢学文艺。如今的农民真现代,互联网上做买卖。如今的农民真幸福,没事逛逛小书屋。”6月,汝南县南余店乡李楼村文化广场,村民们每天都在演绎自己的精彩生活。

分包该乡的汝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赖学争说,今年4月,该乡百名敬老爱老孝老模范表彰暨首届广场舞大赛举行,给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平台,农民们秀出了自己的风采。

“我家的地流转了,我闲着没事干,就在街上开了个手机专卖店。每天关门后,我就和乡亲们一起跳舞,生活很充实。”村民商曙光告诉记者。

产业 生态农业遍地开花

在该县古塔街道范胡村、汪庄村,合作社内的葡萄、猕猴桃、杏、梨等挂满枝头,处处呈现出生态农业蓬勃发展的喜人场景。

“今年是个丰收年。”葡萄种植户任立新兴奋地说,目前,古塔街道依靠生态种植的合作社已发展到10多家,种植面积1000余亩。

该街道负责人张冬说:“我们结合脱贫攻坚,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新道路。”

据了解,今年,该街道地膜覆盖春花生种植面积累计增加800多亩,花卉、梨树、观赏树木等种植面积增加2000多亩。此外,村民积极发展羊、奶牛和肉牛等养殖业,实现了生态养殖的良性循环。

水利 甘甜之水流进心田

今年,汝南县集中连片,整体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规划了4个县级项目区、14个乡级项目区,宿鸭湖街道桃园铺温棚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城区水利综合治理、梁祝镇水田林路示范园区等一批项目落地。

在宿鸭湖街道桃园铺温棚蔬菜种植产业扶贫基地,村民李水看着路两旁间隔有致的灌溉机井笑着说:“俺农民再也不靠天吃饭了,涝了可以用沟渠排水,旱了可以用地头的井灌溉。”

据了解,2011年以来,汝南县连续四次荣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红旗渠精神杯”。截至今年2月,全县累计投入工日164.38万个,挖修沟渠433条256.23公里,造林绿化1.2万亩,建成了水村相融的“绿色汝南,梦里水乡”,留住了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愁。(

文/图 邓丹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