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从历史积淀中感受大学文化

从历史积淀中感受大学文化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能够受人认可,首先源于大师底蕴、学术气氛,而非高楼大厦。学校办学过程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培养的社会英才,都是一所大学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的直接体现。

例如西南大学在百余年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大家:国学大师吴宓,1950年起先后在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外语系、历史系、中文系任教;“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西南大学前身之一)农学系;中国首批科学院院士、中国土壤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侯光炯,历任原西南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前身之一)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校长等职;还有国际著名蚕学家向仲怀、中国岩溶环境学的开拓者袁道先等名师学者……

他们笃实研究、锲而不舍,潜心人才培养、引领科学前沿,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养基础,营造了百年西南大学优良的学术氛围,为后来基础心理学等国家特色学科,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教育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蚕学等国家特色专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学术基础。

大学作为社会的精神文化中心,同时还担负着传播人类先进文明和道义理想的使命,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就是这种使命的体现。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才得以形成的,需要我们回到历史中去体味。

比如诞生于20世纪的一批中国现代大学,致力于建立现代大学的精神和体制,对于当时我国高等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有提倡“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的“北大精神”,有蕴含“君子之学,唯求其是”之义的浙江大学“求是精神”,还有孙中山先生在中山大学怀士堂前勉励学子们“立志做大事”的精神……这些大学精神至今仍然长盛不衰,是大学魅力之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