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守艺】记录那些即将成为记忆的传统技艺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捶打,敲击,反复,直至器形和纹饰成型...

不同于繁复的华丽之美,简洁的器物本身,表面富有肌理的变化,使得金属脱离了冷冰冰的质感,而多了人文的温度!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锤揲(yè)传统金属加工的主要工艺之一,是指对金属坯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变形以获得所需造型的金属加工方法。锻打捶揲是金银器成型工艺和装饰工艺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我国民间,开打金铺,从事金银饰品加工制作的人俗称“打金师傅”,因为用的是铁锤榔头等工具,这个称呼似乎很适合于他们。一件件寓意着幸福美好的金银首饰经他们之手,锻造成为理想的模样。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宜春中山中路的这条老街上,某个不起眼的街道旁,你总会听到这样:叮~叮~当~当~的声音。这家5平米不到的小店里,存放着章老伯30几年来的一方天地。一只铁锤,一把榔头,一张小板凳,就构成了章师傅的工作室。

此时的章老伯正在全神贯注的为顾客打造一副金手镯,只见他拿着焊枪,脚踩鼓风机,对准一块金块不断地喷出火焰,不一会儿金块被烧的通红。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选料、化料、手工捶打、雕刻、抛光,就这几道工序,看似比较简单,但却是考验工匠的手艺和熟练程度。”

化料后,章老伯趁着温度抓紧用锤子和钳子反复捶打塑型,“叮叮叮”……就这样一锤一锤敲打,另一只手慢慢转动金条,持续30分钟后,一根细长的金条就完工了。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章老伯旁边的木箱子里除了铁砧、喷枪、钳子、小铁锤等工具外,还摆放了好多长短不一、粗细不等的铁条。“这就是我工作时要用到的工具,有的已经跟着我三十几年了。”

说话的同时,只见他一边在调整手镯的形状。塑好形之后,就进入最后一道抛光程序。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很多人呀,都是用纱布或是抛光机抛光,但是我这里和其他人不一样,整个打造的过程都是纯手工。

包括抛光我都是用的玛瑙纯手工抛光,这样不损坏首饰的同时更能显示出首饰的亮度。”章老伯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手工打造金器比较麻烦,工序最复杂时多达30多道,相对来说费时费力,尤其是将金块打成金片这道工序时,是最考验艺人的技术水平。打出的金片必须厚薄均匀,表面光滑,否则就是不合格。

每件好金器,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精益求精,一只戒指大约要20分钟,而一只银手镯大约要两个半小时。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三十年来,章老伯将自己的激情和心血全部倾注在每件作品中,在脑海中构思出金器的轮廓,纯手工打制好每一件银首饰,而一件件精致的饰品也无不透露着灵性和智慧。

老一辈的人都熟悉章师傅。他从事手工银饰加工很多年,13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习这门手艺,从小就在敲打声中长大。86年来到宜春,由于这里的工匠少,竞争也少,他们在这里定居、开店,靠着这门手艺,已经在这生活了32年了。

时间一长,渐渐喜欢上了这里。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金银加工的铺面以旧物加工、老物件回收为主。最开始在鼓楼那边开了一家店,后来棚改,搬到步步高附近,也开了七年!

中途想过把店关了不做,可有些老顾客一直在询问:“章师傅啊,你的店开到哪去了呀,怎么找不到了?”

我想最让这些手艺人感动应该就是老买主介绍新买主,新买主变成老买主后,又继续介绍新买主前来...在这些手艺人眼中,老顾客的意义在于她们的再次光顾不仅是对你手艺的认可,更是对你这个人的认可!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章师傅说道:干的话,一直干下去,因为一个是,咱说实话,干别的吧我也没有文化,不会做,再说从祖上传下来的东西,你扔了吧,也有点可惜!

最主要是自由!早上9点出摊,晚上7点收摊,时间自己定。也许在手艺人的眼中,生活除了填饱肚子外更重要的是那份自由!

到如今已有30多年。凭借精湛的工艺,他们的小店从最初的带料加工发展到独立生产金银器,这对工匠的手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老师傅特别随和,在和章师傅聊天拍摄的时候,边上的一位老客户说道:“老师傅啊,你就不怕这位小记者把你的手艺偷学去了?”

“这个东西是学不来的,就算你所有的程序都知道,你也不一定会的!不仅要求工匠熟练錾刻,还需要掌握铸造、钣金工、鎏金、镶嵌、掐丝等技术。金银器加工是个细活,工序繁杂,需要时间打磨,和多年的磨炼,才能做出一件满意的作品。”老师傅笑了笑!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小编这才意识到这也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和一份需要慢下来的细活。首先,将熔炼提纯后的金块或银块加热;用锤子反复敲打,使其延伸展开成为一定厚度的金片或银片;然后,剪裁成所需要的简单器型。日复一日,漫长而琐碎。

《世说新语》里有个故事,魏朝时候韦诞擅长书法,魏明帝建造宫殿,想安放匾额,让韦诞登上梯子题写匾额。等到题好字下来后,韦诞的头发都已经变得雪白。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一个人什么时候最有魅力,认真的时候!从前我以为金银加工需要一套专业的工具,然鹅并不是这样子!在平凡的工具下如何打磨出一件光彩夺目的金银饰品这就全凭手艺人的一双巧手!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好物件的诞生需要千锤百炼,在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中好似对青春最美的注解,也是对生活最好的答卷!

但是,能在这个位子上安心坐下来的多数还是中年人。套用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工匠精神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低头著笔,头鬓皓然,这大概就是工匠精神

,这是现代化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匠人们对职业的尊重,对专业精神的敬畏,对技艺的传承,无一不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那是心中深远处的理念支撑。

手艺人,这三个字就代表着缓慢、沉淀和精湛!即如今提倡的工匠精神,因为这个活儿对于手艺人来说太重要了,为了这个手艺,有的人可能已经付出几十年的青春了,有的人甚至是打算付出一辈子了,他所有的时间除了生活就是手艺!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有句话讲: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脑子跟脚的距离。我们都希望工作之余的事情能为我们带来金钱,经验,地位,权利等等,但是也许你想了,也许你也去看了很多的经验帖,你甚至已经动手准备去做点什么了。但是,就没有然后了。

如今,面对机械化生产的冲击,这群手艺人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在他看来,手艺,应该是用手制作出来的东西,每一件首饰都是纯手工打造,虽然过程很繁琐,但是打出来的每一件金器绝对是独一无二,是工厂机器批量化生产永远也达不到的。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它是人与人情感的连接。制作一个手镯的流程融化—塑形—打磨—抛光每次完工后再亲自为顾客戴上手镯,与机械加工的产物不同这物件,好似有了温度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曾几何时,学会一门手艺就是一辈子吃饭的门路。几千年来祖先留下无数让人惊叹的手艺。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物化的呈现,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情感,甚至宗族间深厚而绵密的传承。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在宜春安了“家”的匠人,隐匿在中山路专注金银加工32年!

然而随着物质的繁荣,我们不得不在古老与现代文明的撞击中做着无奈的选择,也许它们成了现代文明的弃儿,但却屡屡敲打着我们的内心,依然被我们眷恋与守望。

时光让曾经的人一一变老,而金银加工这门老手艺却在我们内心深处扎根。我们在金银饰品中感受手工工艺的温情与灵魂的同时,更应当思考这门手艺如何更好的生存下去,发展下去,传承下去。

— END —

图/文 | 每日宜春@野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