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8 中国油画与西方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辉煌时期相比还需努力

中国油画与西方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辉煌时期相比还需努力

中国“当代艺术”早已不再是那个仅仅属于叛逆的,半地下性的前卫艺术的代名词。首先是商业的涌入,现在所面临的则是国家力量的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不断改变着的国家新形象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这也在改变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与性质。

某种程度上,当代艺术至今才开始真正与中国的主流文化发生关系,一方面是因为某些艺术精英的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主流文化的保守与封闭状态;另一方面,这也不得不以当代艺术自身的适当调试作为代价,比如近几年大家热议的“传统热”。当代艺术已经越来越紧密的参与到主流文化所推动的方向之中,这也必然要求主导者,或者主流艺术的领导者们去主动重新解释和构建中国当代艺术前后看上去相当巨大的差异性。

官方的艺术掌舵者们如何看待这些问题?他们会对这些复杂的文化命题给出怎样的解读?相信这不仅仅是属于他们个人的答案。


最经典的艺术, 应该是最具“人民性”的艺术

采访人\\林余

库艺术= 库:您一直以来是以推动写实油画的发展而著称,现在作为油画艺委会的主任,是否因工作所需,您所关注的艺术发展的方面会更为多元一些?

杨飞云= 杨:今天艺术发展的面貌已经非常多元。我不是推动写实,而是多年来我一直在研究写实表现。油画艺委会做的“中国精神——第四届油画展”从表现、写实、抽象等方面展示了中国油画当今多元发展方向,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当代中国文化理想。我们分为几个区段将中国油画的发展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梳理:第一区段做的是“心象——当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学术研究展”;第二区段做的是“真像——当代中国写实油画的新发展研究展”;今年,第三区段做的是“抽象——当代中国非具象油画艺术展”。我们明年将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第四区段当代中国油画“综合性”的学术研究展。

从写实到抽象,从古典到现代,只要绘画能涉猎的内容中国人几乎都做过。因为中国美协艺委会的工作,我会关注中国油画发展的整体现状,现在的中国艺术家其实没有什么框架束缚,他们在不同的领域进行自己的探索和实践。抽象、表现、写实在今天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写实背后也包涵有抽象的意识与美感。

库:大家一向认为像您这一代还有上几代人的写实功夫是最扎实的,在年轻的80 后、90 后之中,您觉得写实油画的水平是上升还是下降了?

杨:现在的年轻艺术家应该是对写实的关注程度下降了,他们不会特别执着于某个艺术领域,他们的眼界开了,悟性和起点也高了。他们所创造的写实面貌,与前几代人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能看到抽象写实、现实主义写实、表现性写实、梦幻写实,以及乱真的超写实等。在今天看来,写实已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很有力的表现工具,一种不可替代的语言和手段。

写实其实更加需要一个艺术家的根基,比如艺术院校在训练学生时的造型、色彩、构成、结构等,这些因素在写实里尤为重要。艺术根基的建立,需要能吃苦,能花费更多时间和心力去深入研究。如果他们在眼界打开以后还能更坚定地走进去,我觉得这很重要。今天的青年在根基上的匹配还会受到制约,但是他们不会浪费时间去死板地练习技术,而是会从艺术表现或观念上,去获得更多的认知和发展。

在艺术上,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任务,他们必须完成好时代所赋予的任务。我们那时写实的范围比较窄,但更加专注于基础的训练和深度探究。在今天,不管是年轻艺术家还是老一辈的艺术家,他们必须代表这个时代的水平。新的时代要用新的水平来检验,有水平的作品一定是“新”的,但很多新作品不一定有水平,这些作品最终会被淘汰掉。

库:油画是一个外来画种,在您看来,经过这么多年几代人的努力,是否中国人的油画开始显露出自己的特点?

杨:从油画传入中国或中国人刚出去学油画起,中国油画就和西方有不同的特点。第一代的中国油画家李叔同、徐悲鸿、吴作人等,其作品已经表现出强烈的中国审美特点。油画艺术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直到今天还依然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油画在西方有近600 年的发展历史,它带着强烈的西方文化特征和理念,并发展出众多艺术流派。因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中国油画很难进入油画的精神部分,但我们对油画原理、材料以及特点的把握,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和积淀。

中国早期油画大都是写实,主要表现中国的人文情感和自然环境,后来中国的意象油画也是一种新的改造。同时,“油画民族化”的提法一直存在,比如吴冠中等人强调的“中西合璧”,其实是从“外在形式”向“内在表现”的转变。通过几代人的积累,油画已深深扎根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它对我们而言,不再是个工艺画种。不过我们要达到西方文艺复兴、十九世纪辉煌时期的大师水平,还有一个空间可以提升和努力,这已不单单是中国油画是否具有自己特点的问题。

库:国家正大力推动传统文化,您如何看待油画之中吸收传统的营养?

杨: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倡导,不是用油画表现国画效果,也不是画些古代的器具或题材,这有点本末倒置、偏重外在了。我们应从精神、思维层面去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比如中国传统画论众多精辟的论述在绘画艺术上,都是共通的,这些对油画的创作和评价是有益、可用的。中国油画如果想在世界上站起来,只有植根于中国文脉中,当内在影响占为主导时,中国油画才可能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西方油画在文艺复兴时期以及十九世纪所取得的辉煌,同样基于希腊、罗马的古典传统之上,后来直到塞尚、莫兰迪、巴尔蒂斯他们作品的核心都离不开与传统的关联。文化思维和身份始终跟民族紧密相连,所以我们要从内在去吸取传统的精髓。

库:当前是一个各种新媒体带来信息爆炸的大变革时代,也造成判断和标准的混乱与缺失,对这一问题您怎么看?

杨:信息爆炸为现代社会带来一种“混杂”现状,但在混杂中,我们通过网络等现代工具的发展,可以瞬间了解到古今中外的所有文化,这打破我们的局限,给予我们更多选择。但不利的是,这个时代带着一种“趋利性”,这在艺术领域尤为明显。艺术不是物质,如果只是通过艺术追逐金钱,那它一定走向末路。只有当艺术本身具有非常高的精神价值,它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地位和经济价值。如果把精神产品变成了一种趋利的物质劳动,艺术就变得肤浅。

现在艺术文化更多像是经济的附属品,而非现代社会精神、审美和情感的承载,不过这些都是暂时性的问题。对于艺术,不是新不新的问题,而是是否达到新的水平?艺术家必须超越表面的利益和时尚的热闹,才能够找到。标准存在于每一个艺术家的心中,面对这个多元、复杂的时代,我相信在未来那些有悟性的艺术家一定能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最好作品。

库:“经典”,是我们对于一个时代艺术的最高褒奖。您如何定义“经典”?您认为在现当代艺术领域,我们是否孕育出了属于自己的新的艺术经典?

杨:经典必然是新的,又是不过时的,否则它就不可能存在。经典,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和时代特点,能够深植于人们的生命和精神里,在人性深处产生共鸣。它带有一种“永恒性”,是跨越时空的伟大存在,并带着审美的特点和高度。我觉得最经典的艺术,应是最具有“人民性”的艺术,这里我谈论的不是人民,而是生活扎根于人民的创造中。我觉得当代人不能说当代有经典,这需要下一代人来评说。

(转自库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