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自私的人,可怕,可憐,一生障礙重重

自私的人,可怕,可憐,一生障礙重重

中華文化講美德,更講理性。正如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會愛祖國,這是理性的選擇。如果不教孩子利他,任由自私瘋狂生長,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大家看這兩個公式 :

自私 + 聰明 = 可怕 自私 + 愚笨 = 可憐

一個人非常自私,又非常有手段,慾望強,一旦握有重權,小則作亂一方,大則禍國殃民,非常可怕。他有才華,更有計謀,卻沒有道。教育教出這種人來,遭殃的是老百姓,這個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出現過。這是第一種人,注意,這種人很有可能也是高學歷。

還有第二種,沒有太多權謀,心智平庸,學習意願和學習能力有限,但是一樣很自私,他們將來很難融入社會,不知道如何與社會往來。他們去找工作,想的第一件事就是給我多少錢這種思維模式,對社會只懂得索取,最後沒有路走。

這兩種人一致之處都是自私,第一種危害社會,第二種拖累社會。所以古人強調,師者首先要傳道,不能把孩子帶到自私的軌道上去。我們不會教孩子自私,但是如果沒有教他懂得利他,就會不知不覺滋養了他的自私,不能夠養正,就很容易趨邪。

自私的人,思維模式錯了

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給當代青年一番語重心長的話》中提醒我們 :“以往我們青年的錯誤,就在於大家都只為個人打算,全不替國家民族著想,我們忙著貪圖個人生活的安定和舒適,不下功夫培養造福社會的能力,不能把自己所應該做的事情做好,一味苟且敷衍,甚至用種種不正當的手段,去求個人安富尊榮,鑽營欺詐貪汙,無所不至,這樣一來,把社會弄得日漸腐敗,國家弄得日漸貧弱。”

我們為什麼一再強調傳道?當前社會存在一種道德模糊現象 :本來是一個善良的青年,曾經也想造福社會,可是周圍的人都在鑽營,尋求個人的安定和舒適。如果從小沒有學會一個正確的堅實的道,就會慢慢被腐蝕,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理念變得模糊。再往下走,就是墮落。人在泥沼中想保持清醒,除非從小受過老師嚴格持續的傳道訓練,有非常清晰獨立的人生觀,否則,很難不會被這個社會汙染。

人在小時候一旦建立錯誤的思維模式,後來想要糾正,非常不容易。好比一個人抱著柴火坐在寒冷的夜裡,對著一個大火爐喊道 :“火爐啊,你什麼時候給我溫暖?我什麼時候才給你加柴?”

思維模式一旦錯了,就找不到問題的原因。比如說,為什麼大家都不尊重我?事實是你不懂得尊重別人。為什麼別人都不願意幫助我?事實是你從來也不幫助別人。為什麼我老是被別人算計呢?事實是因為你經常算計別人,別人也要反戈一擊。自己所認為的自己和別人眼中的自己,往往不是一個人。

自私的人,不容易發現自己的錯誤。越自私的人,對他人的感知能力越弱,走進社會以後,人際交往能力很差。尤其反映在婚姻當中,造成夫妻最大矛盾的就是自私。

看過一個故事,女孩要坐火車回家,男朋友陪母親去醫院檢查身體,不能送,結果女孩每隔一分鐘打一個電話,全是對男朋友的斥責批評 :“你不愛我了。”“你不關心我了。”翻譯過來,直白點就是 :“你咋不滿足我呢?”不能滿足她的自私,她就嗔恨,最後造成兩個人分手,她也很痛苦。她的苦是誰造成的?自己。自私一旦被養大以後。人就活在自己的世界裡,障礙重重。

以前教過一個大學生,跟我訴說他的心事。他說爸爸媽媽不愛他,從不表揚他。問他爸爸媽媽是做什麼的,他說是種果樹的農民。我勸他暑假別的事不要做,回家先幫爸爸媽媽照顧果樹,回來再溝通。暑假回來後,他開始反省 :“好慚愧呀,我爸我媽是農民,那麼辛苦。讀大學的錢都是爸媽賣水果掙來的,我還強求他們表揚我,我多過分啊!”不是沒有人幫助我們,是我們常常忘記了去幫助別人。

自私的人,成功是失敗之母

教孩子學利他,以後會不會吃虧?會不會失敗?答案是:利他的人,失敗是成功之母 ;自私的人,成功是失敗之母。老一輩革命家建立新中國,失敗過很多次,最終成功了,建立了新中國。他們為誰著想?為人民,為天下勞苦大眾,中間過程會失敗幾次,但最終一定成功。有人發明一種地溝油設備,專門造這種垃圾油掙大錢,當時成功了,後來一定是失敗的。這種成功要不得。所以,不能用一時的得失來下判斷,人生不是一時一地,要看整個的生命線。

一家企業選拔人才,會選拔自私的還是利他的?肯定是利他的人。因為公司裡如果全是自私的人,每個人都為自己忙活,單位只能倒閉了。一個人不顧及自己的未來,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只想著自己,最終的命運一定是失敗的。歷史上為後人所記住所景仰的人物,都是利益大眾的。

——摘自《師德師範師道》(天下沒有教不好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