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歷史上有哪些宦官參與過變法?對此你怎麼看?

藍莓汁423


先科普一下,明朝,不是所有的宦官都可以叫做太監。

大內十二監中,除了御馬監和司禮監之外。

正職才能叫太監,

副職只能叫少監。

平常的小宦官,你叫他一聲公公,他都是不敢答應的。

宦官變法,也就是說干政了,這事是明成祖朱棣和他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一塊打下的好基礎。

明成祖奪了自家大侄子的江山,其中不少宦官出了力。

所以,朱棣坐穩了江山之後,就開始用宦官出宮辦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下西洋的三寶太監,鄭和。

但是,真正讓宦官干政的是宣宗朱瞻基。

說宣宗如果大家不熟悉,那宣宗一朝著名的宣德爐,大家就應該有印象了。

朱瞻基幹了兩件事,給宦官干政打下了基礎。

一是開辦內書堂,教宦官們讀書認字,請的可都是朝中的翰林名儒。

二呢,就是讓司禮監的秉筆太監替他批硃。

這下就了不得了,等於內相了。

當皇帝的勤快點還好,萬一不愛處理國事,這司禮監的秉筆太監,那就等於是行使皇帝的權利了。

劉瑾,就是這麼一號,人稱,“立皇帝”。

劉瑾,這才有了變法的機會,也號稱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我認為,這事,是存疑的。

因為劉瑾這個人,他大字識不了一籮筐。

每天都把奏摺拿回自己的私宅去處理。

這還得讓他的同黨,吏部尚書焦房給潤色一下,才敢拿出去見人。

所以,勉勉強強算劉瑾是曾經變法的宦官吧。


好玩有用的歷史


宦官是皇帝的御用工具,位於權力中樞,可一旦宦官專權,往往成為朝廷惡作劇。宦官不僅蠱惑利誘,玩弄挾持皇帝成為傀儡,也在皇帝的庇護下恃寵驕橫,藉機掌握著朝官的命運與升遷及黜免,勢力發展進而拉幫結派,朋比為奸禍國亂政。

歷史上的宦官變法大概是指一手遮天的立皇帝劉瑾。在古代宦官的閹割本是一種上辱祖先,中傷自身,下絕其後的屈辱行為。可在明朝宦官寵盛,愚民盡閹其子孫以圖富貴,這也是明代宦官的顯赫地位所導致的結果。英宗朝有王振、曹吉祥,憲宗朝有汪直、梁芳,武宗朱厚照時就有權閹劉瑾。

劉瑾早年就自宮為宦,本姓談,後依附劉姓太監入宮改姓劉。他與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一起狼狽為奸,號稱八虎,每天揣摩誘導皇帝朱厚照,或置選巧偽,迷蕩帝心,為了滿足慾望,他們經常溜出皇宮任意廝混。或導邪法,勞耗精神,他們經常弄來鷹犬歌伎玩樂,朱厚照高興歡娛、喜玩逸樂,劉瑾因此得到寵信和依賴,以致朱厚照與劉瑾一日不見一日不樂。

劉瑾善於逢迎君主的心理,也善於揣摩君主的心理,更善於駕馭君主,不斷為皇帝設計圈套,讓朱厚照沉迷其中,進而劉瑾恣意妄為、矯詔專權,導致朝政之事,無論鉅細,必先問劉瑾,而後奏聞,劉瑾的家儼然又一小朝廷,劉瑾成為名副其實的立皇帝,劉瑾可以矯詔立法,也可以矯詔變法,他所變革的法則,就是劉瑾所定的《見行事例》,其按六部為序,編集成書,頒佈中外,以昭法守。對於吏部,玩弄權術,竊取權力,凡是有逆於自己的文武百官,任意罷免或下獄或陷害或殘殺。對於戶部,差官查盤錢糧,整頓鹽法,變向地賣官鬻爵,聚斂財富、貪汙受賄中飽私囊。對於兵部,清理屯田,罷除邊疆年例銀兩,而年例銀兩是邊軍生活費,邊卒沒有生活費,怨聲四起。在東西兩廠的基礎上,又成立內行廠,爭相偵緝羅織,濫施淫威,屢起冤獄,亂捕無辜。除此之外,劉瑾的改革措施還包括降低賦稅,減輕農民負擔。然而貪官汙吏向其行賄,必然要加重剝削百姓,官逼民反,京城地區便發生了劉六劉七起義。

劉瑾的專權使朝政混亂,他的索賄受賄也直接導致了地方矛盾的激化,安化王朱寘鐇也趁機發動叛亂,叛亂平定之後,太監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明武宗命令將劉瑾抓捕審問。武宗親自出馬,去抄劉瑾的家。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在劉瑾經常拿著的扇子中也發現了兩把匕首,武宗見了大怒,終於相信了劉瑾謀反的事實。

經會審,惡貫滿盈的明朝太監劉瑾,被判凌遲。凌遲三日,挫屍梟首,畫影圖形,榜示天下。無辜民眾競以一錢換取劉瑾一臠肉,來祭奠冤死的亡靈,發洩對其的仇恨。


德厚致遠


劉瑾並非無能之輩,也從來沒有將國家的事當做兒戲,他用事期間,針對時弊,在政治制度方面做了不少變革,推行過新法。也就是所謂的“劉瑾變法”,據《明史》記載:“給事中屈銓、祭酒王雲鳳請編瑾行事,著為律令。”此外《明史 列傳192》中記載:“廷臣奏瑾所變法,吏部二十四事,戶部三十餘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詔悉釐正如舊制。”如此看來,其變法涉及戶部、吏部、兵部、工部,共85項措施。

不過,由於涉及宦官專權,正史不可能會有絲毫正面評價,也只能從其他相關記載裡面,粗略瞭解到他的一些改革措施,如“瑾復立內行廠。”建立內行廠來牽制東西廠的權力。此外,“瑾峻邢”,可以看出他的執法之嚴,他發明了獨特的“罰米例”,對失職的官職給予以罰米為單位的俸祿的懲罰,在當時也起到了一定的反響。

劉瑾的改革還包括降賦稅,減輕農民負擔,史載:“三月,甲辰,振浙江飢......又停止本年贏解雜款銀六萬兩以寬民力。”此外,他還組織編撰了《通鑑纂要》,還調整了各省的科舉錄取名額,更有“令寡婦盡嫁,喪不葬者焚之”的先進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他雖為宦官出身,但禁止太監干政,限制宦官權力,親信也都是外臣,如劉宇,曹元、焦芳等。

謝謝,我是歷史壹加壹


歷史壹加壹


再說了即使有,文獻資料裡也不會詳細記載和渲染,畢竟後來執筆記錄的文人多少都得諱避一些,不然顯得這幫文人士大夫的同行都吃乾飯無能。另外權勢熏天的宦官到頭來大都身死名裂,曾經有的所有政治作為死後都會被再踩上幾腳,痛打落水狗是古今習慣。

這不,明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以誅明武宗的大太監劉瑾為名舉兵造反,一代權奸劉瑾的好日子到頭了。劉瑾被殺後,有人上奏武宗說劉瑾曾經變法,在吏部有二十四項,戶部三十多項,兵部十八項,工部十三項,人亡政息,不管好壞武宗下旨全部恢復原狀,上下一片皇上聖明。


至於這位曾經變過法的太監王瑾,搞得是些什麼名堂,史載不詳,但也有實例留存。劉瑾對失職瀆職,貪汙腐敗的官員實行“罰米例”(當然誰犯事他說了算)。督察院左副都御史楊一清武宗朝負責陝西邊境防禦工事的修繕,因不肯附庸劉瑾而遭到排擠,剛修了個起頭便被劉瑾誣告冒破邊境軍費,逮捕人獄後由大學士李東陽和王鏊相救,退休還家被劉瑾罰米六百石。

劉瑾還制定了措施限制太監干政,這倒是有諷刺意味,防止同類染指權柄,他的親信都是外臣。太監馬永成,張永本來都是劉瑾的黨羽,劉瑾握權後防備心很重,重點防範那些可能對自己有威脅的太監,這也算他一處變法的地方。


建立官員不定期考察制度,整頓鹽務,釐清歷年虧欠並追繳入庫。對於東西廠的權力過度集中,搞得人心煌煌,劉瑾設置內廠以為分權。出發點差強人意,實際又是重複機構,人員沉冗,行事風格跋扈程度比東西廠有過之無不及。

凡此種種,劉瑾在權期間是改革了一些行政措施,表面上能應對玩樂天子武宗,畢竟官僚系統能正常地運轉對他有益無害,但他更深層次的動機是為了私人立威排除異己,取得更大的尋租空間。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以宦官命名主導的變法沒想到。

但唐朝王叔文的永貞革新有宦官參與。因唐順宗中風不能說話,王叔文等人通過順宗親近的宦官李忠言和後宮牛昭容取得代表順宗的話語權。

永貞內禪後,順宗為太上皇,永貞革新失敗。

其實王叔文也不是小白兔。

王夫之肯定王叔文“革德宗末年之亂政,以快人心,清國紀,亦云善矣。”但批評其:“器小而易盈,氣浮而不守”,“膠漆以同其類,亢傲以待異己,得志自矜。”


代牧益州閻文平



王榮聯1


宦官又叫太監,大多來自社會底層,懂文墨的很少,加上大多皇帝和朝臣反對宦官干政,宦官能主政的少不多,能親自改革變法的少之又少。但參與變法的到是有許多,如明代馮保參與支持張居政改革和一條鞭法,清朝的聶八十,冠連才幫助光緒的維新變法,


歸家的綿羊


明朝劉瑾是推動當時變法的宦官,算比較正式點的事。涉及當時各部八十多項變法名目。其它各朝雖然說有的宦官中也有過支持變法的人,但真正主導比較正式變法的可能只有劉瑾!不過最終還是人死終結,變法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