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历史上有哪些宦官参与过变法?对此你怎么看?

蓝莓汁423


先科普一下,明朝,不是所有的宦官都可以叫做太监。

大内十二监中,除了御马监和司礼监之外。

正职才能叫太监,

副职只能叫少监。

平常的小宦官,你叫他一声公公,他都是不敢答应的。

宦官变法,也就是说干政了,这事是明成祖朱棣和他的孙子明宣宗朱瞻基一块打下的好基础。

明成祖夺了自家大侄子的江山,其中不少宦官出了力。

所以,朱棣坐稳了江山之后,就开始用宦官出宫办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

但是,真正让宦官干政的是宣宗朱瞻基。

说宣宗如果大家不熟悉,那宣宗一朝著名的宣德炉,大家就应该有印象了。

朱瞻基干了两件事,给宦官干政打下了基础。

一是开办内书堂,教宦官们读书认字,请的可都是朝中的翰林名儒。

二呢,就是让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替他批硃。

这下就了不得了,等于内相了。

当皇帝的勤快点还好,万一不爱处理国事,这司礼监的秉笔太监,那就等于是行使皇帝的权利了。

刘瑾,就是这么一号,人称,“立皇帝”。

刘瑾,这才有了变法的机会,也号称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我认为,这事,是存疑的。

因为刘瑾这个人,他大字识不了一箩筐。

每天都把奏折拿回自己的私宅去处理。

这还得让他的同党,吏部尚书焦房给润色一下,才敢拿出去见人。

所以,勉勉强强算刘瑾是曾经变法的宦官吧。


好玩有用的历史


宦官是皇帝的御用工具,位于权力中枢,可一旦宦官专权,往往成为朝廷恶作剧。宦官不仅蛊惑利诱,玩弄挟持皇帝成为傀儡,也在皇帝的庇护下恃宠骄横,借机掌握着朝官的命运与升迁及黜免,势力发展进而拉帮结派,朋比为奸祸国乱政。

历史上的宦官变法大概是指一手遮天的立皇帝刘瑾。在古代宦官的阉割本是一种上辱祖先,中伤自身,下绝其后的屈辱行为。可在明朝宦官宠盛,愚民尽阉其子孙以图富贵,这也是明代宦官的显赫地位所导致的结果。英宗朝有王振、曹吉祥,宪宗朝有汪直、梁芳,武宗朱厚照时就有权阉刘瑾。

刘瑾早年就自宫为宦,本姓谈,后依附刘姓太监入宫改姓刘。他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一起狼狈为奸,号称八虎,每天揣摩诱导皇帝朱厚照,或置选巧伪,迷荡帝心,为了满足欲望,他们经常溜出皇宫任意厮混。或导邪法,劳耗精神,他们经常弄来鹰犬歌伎玩乐,朱厚照高兴欢娱、喜玩逸乐,刘瑾因此得到宠信和依赖,以致朱厚照与刘瑾一日不见一日不乐。

刘瑾善于逢迎君主的心理,也善于揣摩君主的心理,更善于驾驭君主,不断为皇帝设计圈套,让朱厚照沉迷其中,进而刘瑾恣意妄为、矫诏专权,导致朝政之事,无论巨细,必先问刘瑾,而后奏闻,刘瑾的家俨然又一小朝廷,刘瑾成为名副其实的立皇帝,刘瑾可以矫诏立法,也可以矫诏变法,他所变革的法则,就是刘瑾所定的《见行事例》,其按六部为序,编集成书,颁布中外,以昭法守。对于吏部,玩弄权术,窃取权力,凡是有逆于自己的文武百官,任意罢免或下狱或陷害或残杀。对于户部,差官查盘钱粮,整顿盐法,变向地卖官鬻爵,聚敛财富、贪污受贿中饱私囊。对于兵部,清理屯田,罢除边疆年例银两,而年例银两是边军生活费,边卒没有生活费,怨声四起。在东西两厂的基础上,又成立内行厂,争相侦缉罗织,滥施淫威,屡起冤狱,乱捕无辜。除此之外,刘瑾的改革措施还包括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然而贪官污吏向其行贿,必然要加重剥削百姓,官逼民反,京城地区便发生了刘六刘七起义。

刘瑾的专权使朝政混乱,他的索贿受贿也直接导致了地方矛盾的激化,安化王朱寘鐇也趁机发动叛乱,叛乱平定之后,太监张永利用献俘之机,向武宗揭露了刘瑾的罪状,明武宗命令将刘瑾抓捕审问。武宗亲自出马,去抄刘瑾的家。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在刘瑾经常拿着的扇子中也发现了两把匕首,武宗见了大怒,终于相信了刘瑾谋反的事实。

经会审,恶贯满盈的明朝太监刘瑾,被判凌迟。凌迟三日,挫尸枭首,画影图形,榜示天下。无辜民众竞以一钱换取刘瑾一脔肉,来祭奠冤死的亡灵,发泄对其的仇恨。


德厚致远


刘瑾并非无能之辈,也从来没有将国家的事当做儿戏,他用事期间,针对时弊,在政治制度方面做了不少变革,推行过新法。也就是所谓的“刘瑾变法”,据《明史》记载:“给事中屈铨、祭酒王云凤请编瑾行事,著为律令。”此外《明史 列传192》中记载:“廷臣奏瑾所变法,吏部二十四事,户部三十余事,兵部十八事,工部十三事,诏悉厘正如旧制。”如此看来,其变法涉及户部、吏部、兵部、工部,共85项措施。

不过,由于涉及宦官专权,正史不可能会有丝毫正面评价,也只能从其他相关记载里面,粗略了解到他的一些改革措施,如“瑾复立内行厂。”建立内行厂来牵制东西厂的权力。此外,“瑾峻邢”,可以看出他的执法之严,他发明了独特的“罚米例”,对失职的官职给予以罚米为单位的俸禄的惩罚,在当时也起到了一定的反响。

刘瑾的改革还包括降赋税,减轻农民负担,史载:“三月,甲辰,振浙江饥......又停止本年赢解杂款银六万两以宽民力。”此外,他还组织编撰了《通鉴纂要》,还调整了各省的科举录取名额,更有“令寡妇尽嫁,丧不葬者焚之”的先进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他虽为宦官出身,但禁止太监干政,限制宦官权力,亲信也都是外臣,如刘宇,曹元、焦芳等。

谢谢,我是历史壹加壹


历史壹加壹


再说了即使有,文献资料里也不会详细记载和渲染,毕竟后来执笔记录的文人多少都得讳避一些,不然显得这帮文人士大夫的同行都吃干饭无能。另外权势熏天的宦官到头来大都身死名裂,曾经有的所有政治作为死后都会被再踩上几脚,痛打落水狗是古今习惯。

这不,明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以诛明武宗的大太监刘瑾为名举兵造反,一代权奸刘瑾的好日子到头了。刘瑾被杀后,有人上奏武宗说刘瑾曾经变法,在吏部有二十四项,户部三十多项,兵部十八项,工部十三项,人亡政息,不管好坏武宗下旨全部恢复原状,上下一片皇上圣明。


至于这位曾经变过法的太监王瑾,搞得是些什么名堂,史载不详,但也有实例留存。刘瑾对失职渎职,贪污腐败的官员实行“罚米例”(当然谁犯事他说了算)。督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武宗朝负责陕西边境防御工事的修缮,因不肯附庸刘瑾而遭到排挤,刚修了个起头便被刘瑾诬告冒破边境军费,逮捕人狱后由大学士李东阳和王鏊相救,退休还家被刘瑾罚米六百石。

刘瑾还制定了措施限制太监干政,这倒是有讽刺意味,防止同类染指权柄,他的亲信都是外臣。太监马永成,张永本来都是刘瑾的党羽,刘瑾握权后防备心很重,重点防范那些可能对自己有威胁的太监,这也算他一处变法的地方。


建立官员不定期考察制度,整顿盐务,厘清历年亏欠并追缴入库。对于东西厂的权力过度集中,搞得人心煌煌,刘瑾设置内厂以为分权。出发点差强人意,实际又是重复机构,人员沉冗,行事风格跋扈程度比东西厂有过之无不及。

凡此种种,刘瑾在权期间是改革了一些行政措施,表面上能应对玩乐天子武宗,毕竟官僚系统能正常地运转对他有益无害,但他更深层次的动机是为了私人立威排除异己,取得更大的寻租空间。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看遍山川


以宦官命名主导的变法没想到。

但唐朝王叔文的永贞革新有宦官参与。因唐顺宗中风不能说话,王叔文等人通过顺宗亲近的宦官李忠言和后宫牛昭容取得代表顺宗的话语权。

永贞内禅后,顺宗为太上皇,永贞革新失败。

其实王叔文也不是小白兔。

王夫之肯定王叔文“革德宗末年之乱政,以快人心,清国纪,亦云善矣。”但批评其:“器小而易盈,气浮而不守”,“胶漆以同其类,亢傲以待异己,得志自矜。”


代牧益州阎文平



王荣联1


宦官又叫太监,大多来自社会底层,懂文墨的很少,加上大多皇帝和朝臣反对宦官干政,宦官能主政的少不多,能亲自改革变法的少之又少。但参与变法的到是有许多,如明代冯保参与支持张居政改革和一条鞭法,清朝的聂八十,冠连才帮助光绪的维新变法,


归家的绵羊


明朝刘瑾是推动当时变法的宦官,算比较正式点的事。涉及当时各部八十多项变法名目。其它各朝虽然说有的宦官中也有过支持变法的人,但真正主导比较正式变法的可能只有刘瑾!不过最终还是人死终结,变法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