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4 不做飯的共享餐廳,和資源整合借力打力的創業機會

從優步到滴滴,從摩拜、ofo到愛彼迎,不知不覺間,共享經濟已經和我們的生活密不可分。

《連線》雜誌創始主編、被譽為“硅谷精神教父”的科技預言學家凱文凱利認為“共享經濟”是大勢所趨。

凱文凱利認為,對於很多人、很多公司來說,擁有資源的“使用權”,比擁有“擁有權”更有價值。

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東西用於共享,這是一種轉化的、必然的趨勢。

這種趨勢也激發出人們的想象力,從而持續產生各種基於此的新奇商業模式。

前段時間,上海出現了一家共享餐廳,這裡共享的是廚房和廚師。

這家店不設廚房,用戶可以選擇其他幾家熱門餐廳的菜品,下單後這些餐廳後臺系統就收到用戶的點單,並開始烹飪。

不做飯的共享餐廳,和資源整合借力打力的創業機會

這家共享餐廳的服務人員就前往各餐廳取餐,放進號稱可避震、智能溫控的小灰箱中取回來拿給顧客,大概15分鐘就能上齊菜品。

不做飯的共享餐廳,和資源整合借力打力的創業機會

這有點像點外賣,只不過顧客有用餐的場所,而且省去了運費,價格和直接在原餐廳吃沒有差別。

不做飯的共享餐廳,和資源整合借力打力的創業機會

共享餐廳的盈利源於兩方面,一是合作餐廳給它大概 15% 的優惠價格,二是販售共享餐廳中的酒水、果汁和奶蓋茶等飲料。

未來還可能新增與合作餐廳主要業務不衝突的零售產品。

對願意合作的熱門餐廳來說,提升了他們的服務能力,解決了這些店裡排隊時間太長的問題,這種合作同時也是一次品牌的提升。

目前這家共享餐廳和6家餐廳有了合作,未來會跟擴大合作範圍,讓消費者有更多選擇。

這家共享餐廳背後是一家提供餐廳 SaaS 服務的互聯網公司,這次嘗試也是基於原有服務和用戶的新業務拓展。

這家共享餐廳是否能成功,目前還說不好,但這種基於共享的資源整合,值得所有創業者們學習和效仿。

隨著各行業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健全,分工越來越細,未來各行業的創業都呈模塊化和積木化,需要的是共享連接和資源整合的能力。

很多事,特別是自己不擅長的地方,完全沒有必要自己做,整合更擅長這方面的合作伙伴的能力更重要。

這家共享餐廳的做法其實並不新鮮,以前聽說過一傢俬人會所,規模不大,但定位高端,這種情況下自建餐飲團隊就不太划算。

這傢俬人會所的做法是和各個熱門餐廳合作訂餐,預訂它們的拿手菜,取回來加熱擺桌,就是檔次非常高的一桌宴席。

這種機遇共享的資源整合能力非常重要,就是借力打力,很值得創業者們學習。

國外的創業界非常流行最小化可行產品mvp,也就是在創業早期,做一個最小化模型,來驗證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如果可行再全面鋪開,大筆投入,如果不可行,就趕緊更改方向。

利用共享、資源整合和借力打力,創業者們也可以快速構建mvp來驗證自己的創業項目。

比如想開一家小龍蝦外賣店,可以先找一家做小龍蝦但還沒做外賣的餐館,幫他們運營外賣,或者從他們這兒訂餐,開展自己的外賣業務。

運營一段時間,讓市場驗證一下,積累一些經驗和客戶,時機成熟了再租門店,僱廚師。

現在知名的咖啡外賣品牌連咖啡,最開始用的就是這個模式。

他們最開始想做咖啡外賣,但他們沒有開咖啡店,也沒有購置咖啡機,而是幫星巴克做外賣。

其實並沒有和星巴克達成合作,就是幫消費者代購,運用星巴克的各種優惠券,加上運費等維持收支平衡,或者不虧損太多。

等外賣的模式被驗證後,再開始打造自己的咖啡品牌。

創業者們看好什麼項目,都可以用類似的方式,用輕資產運營的方式進行測試後,再重資產投入,這是成功率更高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