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日威崛起史(下)– Nikka與三得利的半壁江山

在上一篇(上集: 日威崛起史(上) -日本威士忌的開端與兩巨頭) 我們看到了日本威士忌的開始,而鳥井和竹鶴兩人分道揚鑣之後,又是如何帶領 Nikka 和三得利撐起日威兩片天,甚至引起世界矚目呢?

Nikka的崛起

先來看看竹鶴這邊,1934 年竹鶴來到了他的夢想之地北海道,並在這邊建立了「餘市蒸溜所」。(當初竹鶴就想要在北海道建立山崎蒸溜所,不過鳥井覺得交通偏遠也不便參觀,才建在大阪)

日威崛起史(下)– Nikka與三得利的半壁江山

餘市蒸餾所

因為威士忌需要好幾年才能熟成出售,初期竹鶴的「大日本果汁株式會社」(Nikka前身)只能靠販售餘市特產蘋果汁維生,一直到 1940 首批「日果威士忌 Nikka Whisky」才上市。(終於有酒可以賣啦~)

日威崛起史(下)– Nikka與三得利的半壁江山

當年的 Nikka Whisky 和 Nikka Brandy

至此 Nikka 已經成為日本數一數二的威士忌大廠,但真正的大成功,卻是在竹鶴去世之後。(竹鶴於 1979 年 85 歲去世,和妻子 Rita 一起葬在最愛的餘市。)

在 2001 年,餘市 single cask 10年獲得 Whisky Magazine「Best of The Best 2001」,2007 & 2008 年餘市的 1986 和 1987 連續兩年獲得 WWA 世界最佳單一麥芽威士忌,紀念竹鶴政孝的品牌「竹鶴21年」也拿下 2011 WWA 最佳調和威士忌。再加上後來「阿政」日劇推波助瀾,餘市被大量搶購。2015 年 Nikka 宣佈由於原酒不足,原本常態性商品餘市年份款停售,更導致餘市價格瘋狂飆高…現在已經是一瓶難求。

不過這些,竹鶴政孝都不知道了…

三得利大獲成功

另一方面,三得利開始走另外一個迎合日本口味的路線,1937 年推出就是後來大受歡迎的「角瓶」系列。(對,就是超商也買得到的那個角瓶!)

日威崛起史(下)– Nikka與三得利的半壁江山

其後,三得利陸陸續續推出了不同酒款象是 Torys, Suntory Whisky Old 等等。三得利對日本威士忌市場還有另一個貢獻,就是投入大量營銷資源推行「水割」「Highball」喝法。 讓一般民眾可以在居酒屋可以用便宜的價錢喝到,加上低酒精濃度,很多人開始願意嘗試威士忌,當然銷售額也節節上升囉。

1973 年三得利在山梨縣白州町設立了「白州蒸溜所」,後來也成為一線品牌。

日威崛起史(下)– Nikka與三得利的半壁江山

hakushu-1

接下來就是三得利有名產品一一出籠的時候了:1984 年「山崎」單一麥芽威士忌問世、1989 年「響」威士忌作為創立 90 週年紀念登場、1994 年開始販售「白州」

日威崛起史(下)– Nikka與三得利的半壁江山

Suntory

而三得利威士忌開始引起國際注意,是在 2003 年「山崎12年」獲得ISC金賞開始,接下來的 10 年間三得利旗下產品橫掃國際威士忌大獎,可以說幾乎沒有一年沒得獎的。尤其「響」連續多年拿下WWA最佳調和威士忌、「山崎25年」拿下2012最佳單一純麥、白州也在 SWSC 和 ISC 拿下多個獎項。Jim Murray 在 2015 威士忌聖經中把「2013 年山崎單一麥芽雪莉桶」選為年度最佳威士忌更讓世界震驚。

得到各項大獎後,國際對日本威士忌的關注陡然上升,酒廠的原酒不足支撐如此龐大的需求。物以稀為貴,也導致這些酒款價格幾乎都是過去的 3~5 倍以上。

日本威士忌的未來?

日威崛起史(下)– Nikka與三得利的半壁江山

日本蒸溜所地圖(圓點代表已經關廠,星星代表仍在作業中)

蘇格蘭當地釀造威士忌已是數百年的歷史,有大量的古酒可以任君選用。但日本開始工業化製作威士忌至今其實還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再加上釀造初期銷售的不順利,可以想見當時釀造的數量並不多。而當日本威士忌成功取得國際聲譽,日威的好味道被大家所發現時,物以稀為貴的現象開始發生,一窩蜂的搶購熱潮就造成了日威價格的不斷飆漲,才導致現在就算有錢也買不到日威的窘境了。

產量不足的情況下很多收藏家也開始尋找兩大廠之外的日威,因此所有日本威士忌的價格幾乎都直線上升。而眾多原本較不知名的日威也藉此浮出,象是秩父信州、或是最近出現在臺灣的倉吉等等,之後再跟大家介紹。

想想幾年前,還能用一張小朋友就買到餘市 12 跟響 12 年來享受,日威 CP 值超高的時代已不再,只能看著空酒瓶不勝唏噓~

但不要太洩氣,就算買不到限量商品,至少便利商店你還是買得到同樣是三得利出產的角瓶啊!套個蘇打水自己做Highball,一邊想著鳥井跟竹鶴吵架的故事一邊配烤肉,一樣是一個好棒棒的假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