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未来的新能源汽车是谁的天下?纯电动、混动?还是燃料电池车?

苏中山


看车在什么地方开,新能源汽车研究最初目的是为了减少城市污染。但仔细想一下,像充电汽车,其综合排污和能源利用效率却远不及汽油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举例来说。目前火力发电效率不超过35%,而火力发电是所有发电污染环境最大的一种。尤其我国,火力发电占发电总量的70%上。如果要想把充电汽车普及到城郊外,基本就再没有必要了。所以大可不必花费精力去研究充电汽车续航能力达到500公里。把充电汽车约束在城区内,才能体现出城市环保优势。

因此油电混合才是目前主流发展方向。市区车速低于60码自动切换至电动,从而保护了城市环境。另外汽油发电效率超过70%,或达80%,混动车连城市充电桩的建设都省了,因为电桩的电可能来自火力发电,简直没必要批量建充电桩。而氢燃料电池是终极目标。


活的自在点


“2050年进入氢能时代,燃料电池汽车准备好了吗?”

一年一度的电动汽车百人会2018论坛不久前在钓鱼台国宾馆闭幕。

先介绍一下百人会是什么。电动汽车百人会是2014年由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产业界等官员、学者、企业家组成的机构。登陆一下它们的官网,查询里面的组织架构,能够了解其强大的背景(顾问委员会国家部长级别,学会委员会两院院士,理事会成员OEM以及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

根据参会专家们的发言,看看燃料电池汽车究竟离我们有多远?

干勇(中国工程院院士)

  1. 化石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变,本质为加氢减碳

  2. 全世界能源来源40%煤炭,中国70%煤炭,2%核电,4.7%太阳能,9.3%风电,20.2%核电

  3. 风电和光伏不可预测,上网率仅20%,需要储能系统

  4. 氢能可再生,高能,高效,储存转换自如,零排放(0.77元/立方米,0.87元/公斤)

  5. 央企神华国际积极布局

  6. 燃料电池可分布式供电,同济大学基础研究(20千瓦,50千瓦,60千瓦,110千瓦)

  7. 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产业链,山东打造170平方公里中国氢谷,布局加氢站网络

  8. 东岳开发燃料电池膜

  9. 氢能联盟即将成立

  10. 2050年氢能时代,10万亿产业规模

张进华(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

  1. 组建国家氢能燃料电池协会

  2. 燃料电池进入商业化初期,2015年丰田,本田,现代引领

  3. 燃料电池具有续航里程,加氢速度以及成本优势,决定在重载,长距离,大型车辆中有很大运用

  4. 需要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李俊华(中船重工 718研究所所长)

  1. 海军武器装配研发,事业性质企业单位,军转民,制氢,储氢,运氢,用氢产业链完整

  2. 制氢:水电解,市场占65%,甲醇连接制氢

  3. 氢加注集装箱,车载氢系统

  4. 中车在开发燃料电池机车

  5. 全舰电力牵引

李建秋(清华大学教授)

  1. 燃料轿车:丰田,本田,奔驰,现代

  2. 客车:MIRAI金属双极板,石墨双极板

  3. 卡车:Nikola-One燃料电池和封闭驱动

  4. 通用:SURUS军用无人驾驶,燃料电池车辆通用底盘平台

  5. 2020年:20万台/年,系统成本4万元,整车15-20万元,3分钟加满氢气跑500公里

  6. 重点:通过上量把成本降低,2020年客车5000-10000辆

  7. 人才培养:动力电池+燃料电池,重视电化学(催化剂载体,膜,膜电极)

张永明(上海交大教授)

  1. 燃料电池核心:全氟质子交换膜

  2. 企业合作:东岳,戈尔

章桐(同济大学教授)

  1. 2006年开始研究燃料电池

  2. 中国资金投入相对贫乏,与日本德国韩国相比

  3. 长途特殊汽车,燃料电池有巨大优势

  4. 从本质上是纯电动汽车,可以享受电驱动发展成熟的红利

  5.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6. 中国特色:利用体制优势形成大规模示范,利用商业车优势快速切入,技术没有到位可以快速上车,在滚动过程中让技术不断成熟

Klaus Bonhoff (德国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组织)

  1. 中德电动汽车协议

  2. 燃料电池成本比纯电动更低

  3. 国家资助项目超过十年

  4. 乘用车要达到一定的量才能把成本降低

  5. 城际列车运用,重卡领域的运用

Daryl Wilson (加拿大氢能公司总裁)

  1. 1948年行业领袖,PEM(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专业公司,专门电解技术

  2. 降低成本,采用低压系统,干膜技术

  3. 全球独家3兆瓦纯水制氢系统

  4. 无污染动力通勤火车,德国应用

  5. 燃料电池汽车成熟度不高

李起相(现代汽车技术中心专务)

  1. 2013年途胜燃料电池汽车

  2. 2018年NEXO燃料电池汽车:续航800km(NEDC),120千瓦,-30度安全启动,耐用性10年,16万公里,三罐集成系统(内部空间大),高效进气系统,驾驶时过滤净化空气(小于2.5毫米的纳米颗粒物),ADAS系统

Tobias C.Brunner (长城汽车副总裁)

  1. 保定氢能技术中心,燃料电池膜电极和系统测试,储氢系统,加氢系统(30-70MPa)

  2. 中国有很多废弃电,关注整个产业链的排放(汽油车30%来自生产,60%来自运行)

  3. 燃料电池2025年超过纯电动,远距离纯电动难以与插电式混合动力竞争

  4. 低压系统取代高压

  5. 长距离燃料电池乘用车2050年具有竞争力,相对纯电动在加注上有优势

  6. 加氢站建设挑战大

  7. 使用液氢

  8. 中国法规应该进行支持

李飞强(宇通客车,国家电动客车技术中心副主任)

  1. 2050年氢能18%

  2. 氢燃料电池客车难点:电堆,车载氢系统,燃料系统,氢气使用成本高

  3. 整车成本降低到60万

  4. 燃料电池系统,2020年5000元/千瓦,2030年600元/千瓦

  5. 电堆成本(催化剂,膜,双极板):2020年1000元/千瓦,2030年150元/千瓦

  6. 车载氢系统:2030年降到1800元/公斤

  7. 氢气成本:目前40元/公斤,2020年20元/公斤,2030年9元/公斤

  8. 加氢站:2吨以上1000万,2030年350万元

  9. 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百公里油耗15升,纯电动电耗百公里66,燃料电池百公里氢耗7.5公斤,燃料电池运营成本0.5元/公里(客车)

  10. 续航里程能达到1000公里,低温冷启动-40度

  11. 燃料电池功率:472瓦时/公斤,到1400瓦时/公斤,2000瓦时/公斤

  12. 燃料电池系统可以降低到0.15元/瓦时

  13. 高压储氢:从35MPa到70MPa

  14. 全球289个加氢站,我国2020年100座,2030年1000座

汽车圈儿的清流


汽车人参考


纯电动、混合动力在市场将会略胜一筹!

众所周知,如今新能源汽车将以逆势冲击市场,何为逆势,就是大家从新闻或媒体所了解到的“车市寒冬”,在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与革新,新能源汽车势必会在车市掀起一阵风浪。当然,崛起的应该是纯电动、混合动力还是燃料电池呢?应该从一下两点考虑。

第一;岛国的燃料电池产业链真的做到自给自足,随便拿出来就可以生产制造吗?回答是否定的。在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中,钴锂行业处在最上端,而随着传统制造、化工等领域的供不应求,形成了钴和锂的价格上调。这是2017年全球钴产量按地域分布和中国对钴的市场需求的数据饼图,从图中会发现,岛国钴产量所占全球的比例严重缺失,而且对市场钴的需求更大。所以,燃料电池的制造费用、成本费用将会是新能源燃料电池汽车需要解决的当下之急!

  • 全球钴产量按地域分布
  • 中国市场需求按行业分布

第二;岛国区域化新能源汽车所带来的市场是否具有一定局限性呢?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地形地貌以及气候问题,新能源成本咱们尚且不提,就地形地貌以及气候条件而言,中国有寒冷的北方,在北方,一旦到了冬天,随着天气温度骤降,所有的电池将全部瘫痪,举个例子,我们经常使用的手机,一旦受到外界冷空气的刺激,电池会不会出现黑屏,电量不足的情况呢?其实不用说,大家都知道这个问题。同理而言,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会不会同样受到影响呢?

可以预见的是,乘用车市场将很快会见分晓(并不是说谁吃了谁,但未来谁当老大谁做小弟还是要弄清楚的)。而燃料电池的机会,将会越来越聚焦在商用车,如大巴、物流车、叉车和重卡等,而这其中有些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动力电池和燃料电池不是谁生谁死的关系,它们的这种关系相近,未来谁先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


四驱魔方盒


多数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狭隘的纯电动。除了国内纯电动汽车发展更为迅猛,低速电动车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虽然低速电动车以非常规的身份存在,但其拉近了纯电动汽车与普通大众的距离。那么究竟什么是新能源汽车呢?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传统燃料作为动力源,汽柴油和天然气、乙醇等均属于传统燃料。纯电动、插电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统称为新能源汽车。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常规的混合动力汽车,也就是行业所称的HEV,是不属于新能源汽车,因传统燃料仍是其动力唯一来源。

仅有19%的消费者看好纯电动汽车?

近日,汽车行业一家知名咨询机构,发起了一项‘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看法’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58%的消费者看好插电混动汽车;相反,作为发展正如火如荼的纯电动汽车,其发展竟然不如还处在萌芽期的燃料电池汽车。事实是否如此呢?咱们将为消费者揭开这一谜团。

其实,不管看好哪种动力系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是毋庸置疑的。201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仅为1万辆,时隔6年后的2018年,成功突破100万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当然其快速发展,不仅是需求所能导向的,还受到国家政策和厂商产品供给的影响。

汽车行业弯道超车,纯电动是不二选择

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汽车产业发展已有百年,而国内不过30余载,这导致国内汽车产业过度依赖国外。作为汽车‘三大件’的发动机、变速器和底盘,这些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合资企业,自主企业要想短期掌握核心技术是难上加难。

2019年7月1日起,京津冀、珠三角和成渝地区减提前实施国六排放法规,油耗法规加严进一步推高发动机技术;同时,第五阶段油耗法规也将在2020年执行,企业产品百公里油耗将由6.5L提高至5.0L。像部分技术实力较弱的自主车企,发动机技术可能达不到法规要求而被迫淘汰。

反观纯电动汽车发展,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发展阶段,像比亚迪、宁德时代等新能源电池企业,甚至走在了行业最前列。2018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10排名中,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和孚能科技榜中有名,宁德时代甚至站在了能和松下一决高下的位置,着实振奋人心。

另外,政策对纯电动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撇开补贴政策不谈,地方政府对纯电动有明显发展倾向。近日,昆明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1月1日起,昆明新增网约车必须是纯电动汽车,燃油车和混动汽车将不予发放这辆营运证。像这样的省市比比皆是,即使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也是如此。

厂商向来都是嗅觉灵敏的商人,大众与江淮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特斯拉上海建厂、宝马为中国研发新能源平台,等等厂商行为,保证了纯电动产品的持续供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国家‘九横九纵’高速充电网络建设快速推进;同时,纯电动续航里程快速提升,像逸动EV、帝豪EV等主流产品,续航里程都已超400km,用户用车焦虑逐步消退。

不管从技术实力、销量规模、用户偏好,还是国家战略,发展纯电动汽车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汽车行业能源变革,插电混动只是过渡

插电混动汽车,在传统内燃机基础上增加一套电池系统,这必然导致成本过高。纯电动汽车随着电池成本快速下降,未来价格下探在所难免;而插电混动以内燃机为主,且电池系统价格下降空间有限。未来,价格将会是制约插电混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插电混动汽车续航里程长,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很多消费者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实现超长续航里程,必须确保电池充满电。说起充电,插电混动汽车仍摆脱不了充电桩,其对充电桩的依赖不必比纯电动弱。而多数消费者为避免充电麻烦,不对插电混动车充电,这就和燃油车没有什么区别。

2018年12月10日,《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发布,自2019年1月10日起施行。该规定仍然延续:严格控制新增传统燃料汽车产能,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健康发展。这里值得关注的是,插电混动汽车被纳入到了传统燃料汽车管理,可见政策对其发展的限制。

插电混动虽能解决油耗的问题,但其在不充电的情况下,和燃油车几无区别,注定了它只是能源变革的一种过渡。

燃料电池是真正的清洁能源,未来发展可期

燃料电池汽车,也成FCV。它利用车载燃料电池系统,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从而驱动汽车运行,其所使用燃料为氢气。氢气与氧气在燃料电池经过化学反应,其唯一产物为水,做到了真正的清洁能源。按理说发展势头应该很猛,为什么道路上很少见到呢?

氢气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极佳的燃料之一,在加入汽车之前,要经过制造、运输、存储等环节。氢气制造相对容易,可以通过电解水获得,而陆地70%的部分为水。但是,氢气的运输和存储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其易燃易爆的化学本性,决定了其对安全性的要求也极高,目前国内外技术还不是很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之前,长城对外公布称:其首个氢燃料汽车整车平台将于2020年推出,首款量产燃料电池汽车将在2023年推出。同时,吉利也发布公告称,其首款量产车将在2025年推出。车企似乎就已经拉开博弈之势,来奠定未来领先基础。

当然,氢燃料电池仍处萌芽期,国内市场仍处于政策引导期。2017年7月14日,中汽中心发布了《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对整个产业进行了详尽的规划。力争2030年,逐步由公共领域向私人用车领域推广,市场规模达100万辆。

氢燃料电池汽车,其高续航和环保特性,一旦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得到解决,未来发展可与纯电动汽车互补。

结束语:随着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完善,电池续航里程提高,用户对于纯电动车的用车焦虑将会减少,未来发展势头不变;插电混动汽车,作为汽车能源变革的过渡,当下同样面临受充电等基础设施影响,未来发展可能受限;燃料电池汽车,高续航和绝对清洁特性显著,一旦制氢、加氢、储氢等关键技术突破,未来发展可与纯电动汽车互补。不过,这最起码也得10年后或许才能见分晓了!


二师兄玩车


不知道提问者问的未来有多远,如果以10年来看,无疑是插混车的天下。一是插混车短途用电,有节能环保两方面的优势,又没有里程焦虑,解决目前充电不方便的问题。二是插混车一方面节能,另一方面还有性能。即可享受纯电的安静,偶尔也可彪一把。享受急加速的快感。而纯电车有里程焦虑。油混节能车只是省点油,是牺牲动力的。更重要的是国家不在支持油车,再省也还是油车,许多车企公布了油车的寿命,表示不再生产油车。至于氢燃料车,还在讲故事中。再说氢燃料也是为储存能源,和锂电池一个道理。锂电池已进入实际使用中,氢存储问题还在摸索中。


用户51837310664


未来新能源汽车是哪种技术路线的天下,对此每一个国家的答案并不相同。

美国的国家战略规划里明确的技术路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

欧洲的战略规划里,纯电动汽车是唯一的技术路径。

日本的战略规划中,混动和氢燃料电池才是世界未来的终极趋势。

中国吸取各家之长,战略规划中近期是插电式混动、中远期是纯电动,终极目标是氢燃料电池汽车。


与国家之间没有取得共识相同的是,世界各汽车品牌对此也没有统一的答案,像丰田的企业战略虽然以混动和氢燃料电池为目标,但本身也拥有纯电动技术储备;日产虽然是日系车企,但主推的却是纯电动汽车。

德国虽然是以纯电动作为国家战略路线,但是大众除了储备纯电动汽车技术,也提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


总之一句话,各个国家规划中都有技术路劲的战略目标,但企业在执行层面都在且行且调整。


本答案作者纽恩能基曾就职国家级汽车科研机构,参与过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制定过程和相关重大决策咨询项目。


智电汽车


我觉得将来技术完全成熟以后既不是纯电动也不是氢燃料电池更不可能是燃油-电动混合动力车,而是氢燃料电池-锂电池的电-电混合动力车!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首先有污染的燃油发动机肯定要淘汰,不说环保的需要,技术、市场成熟以后光是使用成本就可以自然竞争淘汰燃油发动机。所以燃油混动车不在考虑之列。

其次,锂电池为代表的充电电池车由于续航能力、电池质量比、充电时间等等短板目前来看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所以难以独挑大梁。

氢燃料电池之前由于技术、成本原因发展落后一些。但是技术突破,成本下降速度非常快,所以最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政策、资金、人才各要素都在向它聚集。而且在商用车市场它已经开始具备商业化运转的条件,所以接下来肯定会大踏步的前进。

氢燃料电池也有它的不足,就是能量波动需求比如上坡下坡,加速减速难以满足。所以将来最理想的方式是氢燃料电池和锂电池优势互补的电-电混合动力车!





志趣汇


纯电动需要优良的铺装路面,甚至最好是起伏很小的平原高原地区,爬个地下车库电能消耗的程度甚至远超油耗(电动机一旦发热电阻铜芯面积什么的物理量急剧变化……),加上大电流对电池有不同程度损耗,过度推崇纯电动甚至氢燃料电池,都是对汽车未来极端不负责任的,发展混动不见得是最好的,但绝对是最不坏的,混动应该会成为独立的一个车车种自我进化,纯电动太过依赖基础设施非常被动……纯油纯气(天然气,氢……)以后可能只剩概念车试验车……


kkjp


我认为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汽车(燃料为汽油、柴油、天然气、甲醇、乙醇这五种燃料电池)最有可能,因为燃料电池可提高目前燃料的能量利用率。


刚哥129339286


  用宝马总裁科鲁格的话说,造新能源车就像跑马拉松,得跑到35公里才能见胜负,现在我们也就跑了5公里,究竟哪个好,还得等着瞧。话说回来,现在买新能源车,就看你自己的条件和当地的政策了。至于未来的趋势?想多啦,等大势已定的时候,你的新能源车也该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