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試驗效果分析

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試驗效果分析

池塘作為漁業生產的重要載體,由於便於管理、產量高,是漁業發展的重要生產方式。我省池塘多數建於20世紀70-80年代,至今全省仍有老舊養殖池塘37萬多畝,佔全省池塘面積的75%,由於受當時經濟、技術條件限制,池塘建設不標準,配套設施不完善。另外,資金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得不到及時的維護與改造,歷經幾十年養殖使用,池塘垮塌、底泥淤積、進排水不通暢等現象嚴重,配套設施老化陳舊,不適應健康養殖的需求。此外,池塘養殖技術一直沿用20世紀80-90年代推廣的精養高產技術、片面追求高產,大量飼料投入及魚藥使用,導致養殖水體環境惡化,魚病頻發,養殖風險不斷增高,效益相對降低。為有效緩解目前我省養殖池塘水質富營養化嚴重、養殖效益低下等問題,雲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昆明綜合試驗站)於2017年由雲南省財政廳、農業廳立項水產新技術試驗示範及推廣項目:“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試驗示範。

“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是一種生態可持續發展漁農結合的新技術,通過在魚類養殖池塘水面種植蔬菜,利用魚類與蔬菜的共生互補,將漁業和種植業有機結合,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的資源可循環利用綜合種養模式。

一、試驗材料與方法

1.試驗地點

選擇我省池塘養殖較為發達,也是以大宗淡水魚為主導養殖品種的區域,養殖池塘集中連片,實行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具有長期持續養殖前景的昆明市宜良縣、曲靖市麒麟區、玉溪市元江縣、保山市隆陽區、大理州彌渡縣、紅河州開遠市作為試驗示範縣。項目區內水產技術推廣機構完善,技術力量雄厚。

2.試驗時間

2017年1-3月,項目實施技術小組實地踏勘了6個試驗示範縣的項目實施地,並進行了試驗池及對照池的水質檢測。4月完成試驗示範設備的購置與安裝,其中試驗示範設備包括種植用浮盤、固定繩子、蔬菜種子、水質監測試劑盒、消毒藥品及技術資料等,部分示範縣為了便於實施,結合自身條件自制了PVC浮框用於水上種植蔬菜,蔬菜品種以空心菜為主,因空心菜屬蔓生植物,根系分佈淺,喜肥喜水,需肥量大,耐肥力強,對氮肥的需求量特別大。此外各示範縣種植的還有生菜、魚腥草、香蔥、香菜等蔬菜品種和水稻。5月完成蔬菜種植及移栽;6-10月起開始進行項目的日常管理:每月監測試驗塘及對照塘的水質情況,開展中期檢查、蔬菜測產;11-12月完成蔬菜收割及項目總結。

3.完成情況

6 個項目試驗示範區完成池塘試驗示範面積1008畝,蔬菜種植面積32畝,蔬菜種植面積佔池塘面積的3.17%。其中浮盤數量共計7886個:由項目統一安排規格為 60 釐米×100 釐米泡沫浮盤3000個,面積1800米2 (摺合2.7畝),各示範縣自制規格為 4 米×1 米 PVC 浮框 4886 個,面積為19544米2 (摺合29.3畝)。

根據各地上報材料及中期對種植空心菜進行測產,空心菜年單產為82千克/米2 , 按蔬菜種植面積佔池塘面積的3.17%計算,一畝池塘種植蔬菜面積為21.14米2 ,池塘畝年產空心菜1734千克,蔬菜總產量1748噸,按1元/千克計算,蔬菜畝增產值1734元,總產值174.8萬元。

4.推廣應用情況

通過項目試驗示範帶動,2017年全省共完成6120畝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推廣,種植蔬菜面積560.4畝,平均單產按45千克/米2 計算,年產蔬菜16820噸,按1元/千克計算,實現產值1682萬元。

二、結果分析

1.項目實施對池塘水質的作用

為了能準確得出該項目對養殖水體水質改善的情況,要求6個項目區安排專人負責,每月完成對開展試驗示範的試驗塘及對照塘水質監測指標測定,並於每月10日之前報送《池塘水質監測數據表》,檢測指標有:溫度、透明度、pH、氨氮、亞硝酸鹽、硫化物、磷酸鹽等。通過2017年項目的開展,收集到6個項目區6-11月的水質檢測數據,綜合分析如下。

溫度:空心菜在我省6個項目區的生長水溫在18~30℃,從6-11月水溫逐漸降低,由28℃逐漸降至18℃,最高生長水溫是在元江縣7月為30℃,最低生長水溫在彌渡縣的11月為18℃,平均生長水溫約24.3℃。

透明度:根據開遠市、彌渡縣、麒麟區3個示範縣對試驗塘及對照塘的監測數據顯示:池塘開展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後,透明度明顯有所上升,水質變清澈,但11月部分示範縣種植蔬菜收割結束後,透明度有所下降。相反,對照塘隨著養殖過程中投餌量的增加,養殖水體透明度逐漸降低(表1)。

表1 示範縣開展魚-菜共生池塘透明度監測 釐米

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試驗效果分析

氨氮:根據示範縣所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空心菜苗期對氨氮吸收能力差,水體中氨氮含量高。隨著生長加快,蔬菜根系的吸收和淨水能力漸增,水中氨氮下降,在空心菜生長高峰期,氨氮去除能力最強,水中氨氮濃度降至最低點。空心菜收割後,吸收氨氮能力明顯下降,水中氨氮含量升高,整個蔬菜種植的過程可使水體中的氨氮含量降低52%。

磷酸鹽:根據示範縣所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空心菜對吸收水中的含磷物質效果顯著,在空心菜幼苗期對水體中磷酸鹽的吸收較小,隨著空心菜的生長吸收效果逐漸增強,整個蔬菜種植過程可使水體中的磷酸鹽含量降低79.87%。

綜上所述:蔬菜栽培對養魚水質有淨化作用,且隨循環次數的增多和累積,達到了總體淨水效果。蔬菜所需的營養可隨飼料的投入,魚糞、殘飼的不斷分解進行調節。

2.效益分析

在每一個項目實施區域內都要求開展對照試驗,對比試驗塘及對照塘養殖情況,通過對258.6畝養殖試驗塘及151.5畝對照塘的監測數據可以看出:與對照塘相比,開展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的池塘畝投餌量可降低17.76%,畝收穫量增加 20%,畝經濟效益增加 2372 元,提高15.8%。

根據各地上報材料及對種植空心菜測產,空心菜年單產為82千克/米2 , 按蔬菜種植面積佔池塘面積的 3.17%計算,畝池塘種植蔬菜面積為21.14米2 ,池塘畝年產空心菜1734千克,按1元/千克計算,蔬菜畝增產值1734元。

開展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後,水面種菜,蔬菜畝增產值1734元,水產品經濟效益畝增加2372元,合計增收4106元/畝,對提高水產品的經濟效益效果顯著。

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技術試驗效果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