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歷史上的“江東”在現在的哪裡?

手機用戶6859259492


這個問題我喜歡,寫點個人看法:首先說,中國的古語很多用法一直在變,尤其是一些地理名詞。在衛星和遙感沒有那麼發達的年代,很多詞其實是含混不清的。比如江東這個概念,歷史上就曾經發生過很多變化。



最典型的就是:項羽說的,無顏見江東父老。這裡的江實際指的是烏江,長江的支流之一。


而著名的烏江亭,則是在今天安徽和縣東北的烏江浦。當然也有一些現代學者考證出,楚霸王烏江自刎這件事,其實並不存在。不過無論如何,老百姓對於英雄的情結,是另一回事。


話說回來,項羽並不是這個江東這個概念的發明者。實際上,在項羽之前江東這個詞已經流傳開。比如《史記》中曾有記載:江東已定,即引兵西擊秦。項梁南以八千人渡江而西。這裡的項梁是項羽的長輩,江東這個詞必定是早於項羽的。

到了東漢末年,地方豪強孫氏割據江東,建立孫吳政權。這個時候的江東,已經不是先秦時代的江東。主要”江“字,從支流烏江,轉向了長江干流。不過到這個時候,江東其實仍然是個相對模糊的概念。

舉個簡單栗子:孫氏割據期間,固然有一些地方在長江以東,我們不能作狹義理解。因為像九江、廬江、江夏郡等等,這些地區其實在長江以西的。如果單純以長江以東來理解,就沒法理解孫吳的政權。所以:

孫吳的江東,是個政治概念,不是嚴格的地理概念。

到了東晉南朝,由於大規模的衣冠南渡,江南的概念開始流行。它向下兼容了江東的概念。到了隋朝,江南這個詞基本上已經替代了江東和江左。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變量,就是京杭大運河的貫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基於民間的慣性,“江東”一詞並沒有完全消失。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帶來了唐朝“江東”概念的再一次興起。


隨後到了唐朝中期,官方在民間認同的基礎上,出於行政監察的需要,又設置了江南道。而江南道又分為東、西二道。其中東道,簡稱江東。


至此江東一詞,完成了官方認證。

比如《舊唐書》曾有記載“又破法華於歙州, 盡有江東、淮南之地, 南接於嶺, 東至於海”。這裡的歙州,實際上就是傳統江東的一部分。

以上,東西堂主


東西堂主


古文載:“江”就是長江,“河”就是黃河,顧名思義,江東就是長江以東了。分歧就在這出現了,因為自古以來,我們都知道,長江都是自西向東流的,但為什麼歷史上會出現江東之說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江東,各位奚聽詳解。

何處是江東?

首先,長江雖然總的流向是自西向東,但從安徽蕪湖至江蘇南京之間的一段卻是西南偏南向東北偏北流去。其次,在北方人看來,今天的江蘇南京以及江蘇南部、浙江北部等江南地區都在長江以東,所以稱江南地區為“江東”。另外長江因為處在溼潤地區,上游植被保持的很好,水土流失又少,所以不像黃河那樣經常改道,入海口也是不斷向東延伸的,古今長江的流經路線基本不變,所以江東的劃分也基本不變。




三國時期的吳國主要的根據地就是江東,當時有所謂的江東六郡,也就是會稽、丹陽、廬陵、豫章、吳和、廬江六個郡,其範圍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省大部分地區,以及江蘇、江西和安徽的部分地區。吳國僅僅只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是對於江東的劃分卻在這個時代有了一個可以參照的藍本。唐朝的時候,在江東地區有了“江東十九州”的概念,江東的範圍也要大於吳國的時候,在其基礎上,將如今的福建省也划進了江東的範圍。宋朝及以後的江東比起唐朝來有明顯的縮小,在地裡劃分上也沒有做出官方的劃分。


(江東六郡)

史上談江東,江東叫法的由來

李清照的七言絕句中寫道“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其實這裡面的江東泛指孫權當時所統領的區域。到了三國兩晉時期,由於江東地區地理位置優越,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當地的文化也日益繁榮,到了唐朝的時候,江東一詞便被江南取而代之。



宋太祖趙匡胤在局部統一全國後,在江東地區成立了江南東路。宋朝的江東,遠不及唐朝,範圍在一定程度上也縮小了很多。宋朝的江東,僅包括今天的的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地區,其範圍甚至比吳國時期的江東範圍還要狹小許多。

自宋朝以後,其他朝代對於江東的劃分並不明確,直到清朝,才對江東進行了劃分。在清朝,習慣上江東又叫江左,江西又叫江右,其範圍包括今天安徽、江蘇南部和浙江、江西北部。清代江東的範圍,不像唐朝那樣大,也並非宋朝那樣小,大致上,依舊延續著吳國時代江東的框架。這一地理概念,延續至今。所以江東一詞,經久以來,所指的地方都不盡相同。

江東的經濟發展

自東漢起,江東地區經濟得到迅速發展文化也日益繁榮。所以,理所應當的就成為了東漢的富饒之地。到了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但是江東地區極早就被孫策、孫權控制,建立了孫吳政權保持了地區的長期穩定發展。


十年後,北部中原地區發生八王之亂等大規模戰事,三十多年後西晉滅亡。西晉滅亡後的一百多年間裡,江東地區很少狼煙四起,基本上享受了太平的年代,至此南北經濟的不平衡才有所改善。

東晉遷都建康城,中原士族隨之衣冠南渡,而北方大部分則被外來胡族佔領,江東第一次取代中原成為本土漢族政權的核心長達273年,直至隋滅陳之戰。



看完這些,小夥伴們對江東一詞有沒有更深的瞭解呢?


小姐姐講史


“江東”經歷了不同階段,不同時期的“江東”,內涵並不相同,專業地理科普媒體——“大地理館”為您進行詳細解釋:

江東1.0

熟悉或喜歡秦末楚漢爭霸這段歷史的童鞋,應該會經常遇到“江東”一詞,項羽的隊伍號稱“江東子弟”,他們都是跟隨項王一起造反的老鄉。

不過,項羽的籍貫是泗水郡下相(今江蘇宿遷),位於今蘇北地區,這裡並沒有大江,何來“江東”?其實,項羽起兵,是在今江浙交界的太湖平原一帶,即他們口中的吳中,春秋吳國故地。項羽年輕時跟叔父項梁生活在一起,叔父失手殺人,帶他逃到吳中。二人又常常到錢塘江畔遊歷,以結交豪傑,伺機而動。

項羽故里

在錢塘江畔,項羽邂逅了秦始皇,並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彼可取而代也。”意思是,有一天,我要取代那個人。

江,在項羽的年代,是長江的專稱,長江、淮河以外的河流均稱“X水”。所以,作為方位,“江東子弟”裡的江東,就是“長江以東”之意,而項羽後來殺會稽(治所在今蘇州,漢代會稽遷到今紹興)太守,又發動吳中之兵造反——這一帶就是當時人所說的“江東”。

有人可能會提出這樣的異議,認為江東是“烏江以東”。據《史記》等記載,項羽兵敗之時,逃到一個叫烏江亭的地方,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而在這裡自刎。這裡的烏江,並非一條河流——烏江亭是一個地名,當時十里設一亭。

項羽自刎烏江亭

當時,同情項羽的烏江亭長,備好船隻,讓他渡河,以圖東山再起。這讓很多人誤以為,項羽自刎於烏江岸。就連元代詞人張可久也被誤導了: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中,既有江東,也有江西出現:

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

顯然,這二者是成對出現的,江西與江東以江水,也就是長江為界。等等,長江不是東西向的嗎?按說只能有江南、江北,江西與江東是什麼操作?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這裡提到了江西一帶有人造反,指的是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大澤鄉在哪裡?今安徽境內。由此可知,當時背景下人們所說的江西,指的是安徽一帶。

在大比例尺地圖上,江西湖口縣以下即長江下游河段,是呈西南—東北走向,它可以將兩岸分成江東和江西。從這裡,我麼可以看到,長江以東,大體包括今江蘇南部、上海至浙江北部一帶,幷包括江西東北部一小部分——項羽起兵的吳中,恰好就位於江東腹地。

(示意範圍)

如果以當時的郡縣來說,江東的範圍主要是會稽郡、鄣郡,江西主要是泗水郡、九江郡。項羽出生地在泗水郡,也就是說,項羽是當時的“江西人”,但是子弟兵卻多來自”江東”。

後來的許多名人,如杜牧、王安石、李清照等,對項羽的事發表了評論,無一例外都提到了“江東”: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題烏江亭》)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王安石《烏江亭》)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但是這裡的江東,並不是行政區,而是一個大概的方位。當時的江西,跟今天的江西省命名並沒關係。

那麼,後來作為行政區的江西是如何產生的,後來有沒有相應的“江東”呢?

江東2.0

東漢末年,孫吳一方崛起的根據地也被稱為江東基業——一開始,孫氏勢力主要在吳郡、會稽,即今蘇南到紹興,這時的江東跟秦漢之際的江東,範圍大致相同。

湖北武漢,孫策、周瑜雕像

到了集團繼承人孫策執政時期,其勢力範圍擴大到揚州刺史部區域,這時候就有了“江東六郡”,即吳郡(郡治江蘇蘇州)、會稽郡(郡治浙江紹興)、丹陽郡(郡治初在宛陵,後移至今江蘇南京)、豫章郡(郡治江西南昌)、廬陵郡(郡治江西泰和附近)、廬江郡(郡治安徽廬江縣)。

(漢末三國早期的江東六郡範圍)

圖源: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

注:早期會稽郡包括今浙江中南部和福建大部,圖中多出的郡,為孫權時期增設

江東六郡,姑且稱之為“江東2.0”,注意,這個時候的今江西省,大體被豫章、廬陵二郡覆蓋。也就是說,今江西,當時屬於“江東”。

三國到南北朝,提到“江東”,一般在這個範圍以內。此時的江東,仍然不是固定建制,而是對某個區域的泛稱。

江東腹地——蘇州

江東3.0

在江東一詞盛行的漢代,當時還有另外一個詞——江南,是對大江(即長江)中下游河道以南、南嶺以北廣大地區的泛稱。它所指範圍包括了江東,且比後者大得多。

如《史記 ·貨殖列傳》所言:

江南出木丹 、梓、姜、桂、金、錫、連、丹沙、犀、玳瑁、珠璣、齒革。

這個廣袤的江南所指區域,從漢到唐一直延續著。經歷魏晉南北朝亂世動盪後,隋朝撤大州,由國家直接管郡;唐太宗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撤郡設州(類似地級市的州),並將全國分為10個稱為“道”的監察區。

漢代文獻中的江南地區,即長江中下游以南、南嶺以北區域,被命名為江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10個道擴展為15個道,且有了固定治所,基本上由監察區變成了行政區,原江南道被分為黔中道、江南西道和江南東道。

唐代的江南西道管轄今江西、湖南的大部分區域,以及安徽、貴州、重慶、廣西的小部分區域。

今天用於行政區的「江西」正式得名不是秦漢時期的「長江以西」,而是從這裡而來——江南西道的簡稱。

江南東道簡稱的“江東”,是江東3.0,包括今天的蘇南、浙江、上海、福建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古徽州地區。

江東4.0

唐開元年間之後,大部分詩文中提到江西,基本上指的是江南西道區域。宋朝又將江南西道和江南東道改為江南西路和江南東路。兩宋時期,江西與江東,如果不是懷古抒情的話,一般指的是江南西路和江南東路。

無論是江南西路,還是江南東路,比唐朝時候的江南東道,大大縮小了——江南西路分出了江南西道原來所轄的今湖南地區,基本管轄著今江西省大部分地區;江南東路分出了江南東道原來所轄的今江蘇南部、浙江大部及福建省區域,僅管轄今安徽省長江以南及江西省北部一小部分區域。

浙江及蘇南區域,分出後稱為兩浙路;福建區域分出後,稱福建路。這個江南東路簡稱“江東”,面積範圍達到了歷史最小值,姑且稱為江東4.0。

(北宋時期的江南東路)

江西和江東,為何越變越小?原因不難找到:唐代之後,經濟重心南移,漢代廣袤的“江南”,人口越來越稠密,行政區拆分實屬合理。

元代實行行省制度,將全國分為13個行政區,包括一箇中書省、一個宣政院、十一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其中包括江西行省和江浙行省。前者主要包括今江西、廣東大部分區域,江浙行省則包括了宋代的兩浙路+福建路。

從元代開始,作為行政區的“江東”消失了,“江西”得到保留。明清時期,江西省基本上就是今江西的版圖範圍。曾經的江南東道演變為江蘇南部、上海、浙江、福建。

“江東”之所以被拆分,因為這一地區宋代以來,成為王朝出產魚米最豐饒、人口密度最大、財稅地位最重的區域——如果原江南東道繼續以一個政區存在,那它在經濟、人口上,將是開掛般的存在,它勢必成為朝廷擔憂的心腹大患。

忽必烈

朱元璋深知這一點,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他不僅拆分了元朝的江浙行省,而且將宋代的兩浙路的太湖以北區域與江淮、黃淮部分區域一起,組成了新的“南直隸省”。

朱元璋

清初,原南直隸改稱“江南省”——一個跨淮河、長江兩岸,名不副實的“江南”誕生了!這個江南省歷史不長,1667年便一分為二:東部稱江蘇省、西部稱安徽省,除了婺源後來劃入江西,蘇北與皖北略有調整外,版圖格局大體延續至今。

江東總結

  • 秦漢之際,江西指今安徽一帶,江東指今長江以南的江浙滬地區(不包括江蘇省長江以北地區)。
  • 三國時期,江東泛指江東六郡,從江浙擴大到江西、福建。
  • 唐代以來,江西主要指今江西大部分地區(代稱為江右),江東(路)縮小為皖南到九江一帶。
  • 元代調整行政區劃,“江西”保留,“江東”消失。
  • 明清時期,“江西省”版圖確立,原“江東(道、路)”已七零八碎。


大地理館


江東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人文地理概念,並不是政區的概念。例如“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就說的是項羽寧死不肯過江,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這裡的江東指的是“烏江以東”,烏江在長江西岸,在今天的安徽省和縣境內。

大部分時候江東指的是“長江以東”,古人以東為左,故又稱江左。三國時江東是孫吳政權的屬地,也有人把孫吳統治的全部地區稱為江東。

江東的歷史發展:

1、因長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江東所指區域為長江下游江南一帶;

2、在秦漢、三國時期,以安徽長江兩岸劃分,江北又稱江西;

3、唐宋時期長江以南之蘇皖浙滬為浙江道,以新安江為界,分浙江東西兩道;

4、宋代的江東專指皖南、贛東及江寧府等地區;

5、在清朝江東又叫江左,江西又叫江右;

6、現在的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省、江西東北部、上海市地區稱作江東。





搞笑冒險家


話說,“無顏見江東父老”,這話裡所謂的江東,是皖南、蘇南等地。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據史料考證,這裡的江東是在安徽省境內。但到了三國時,江東被泛指為孫權所統轄的地區。

也就是從北方中原去吳地,由於人們多在此段渡江,所以也就習慣了將吳地,稱為“江左”,因為古人通常以東為左,所以江東又被稱為“江左”。


其實,古代的江東,是指九江以東的地區。並且是以長江為界,從九江轉彎之出,向北到南京這一大段,這部分的江南地區,也就叫江東。域名,包括今天的贛北、皖南、蘇南、上海、浙等地。

在唐宋時期,政府開始將江浙一帶,設為浙江道,並以新安江為界,從而分浙江東西兩道,如此,“江東”又有了不一樣的範圍指代。

不過,到了清朝的時候,人們習慣稱江東,為江左,皖南、蘇南、浙江、人海以及江西東北等地方了。

所以江東一詞,經久以來,所指的地理範圍都不相同!


超能博士


簡單來說,要看哪個江東。

為人熟知的江東:地理區域

一提起江東,人們最先想到的肯定是西楚霸王項羽,其次便是三國時期的孫氏吳國政權,二者都是起自江東,前者還留下了不肯過江東、自刎於武將的故事,無數文人墨客以此為題,又更添江東名氣。

江東之“江”是指長江,或許大家會有所疑惑,地圖上看長江很直啊,橫貫東西,不像黃河那般彎彎繞繞,這樣的河流只能分南北吧,怎麼還分出東西來了?

事實上,長江雖然不像黃河那樣“九曲十八彎”,但也絕非一條直線東流的河流,在長江中下游的劃分節點——湖口縣,長江就從東流轉向東北流,尤其蕪湖以北至南京段,更是近似南北向。

在隋唐以前,南京之後的長江(即揚子江)江闊水深浪大,往往是作為天塹存在,通航價值不高,長江下游的關鍵就在於那段斜向長江。

正如斜向黃河兩岸被劃分成河東、河西地區一樣,被視為關鍵要低的這段斜向長江也分出了江東、江西地區。

這裡的江東地區,大致包括今天長江以南的江浙滬一帶和安徽省、江西省的部分區域,跟後來人們熟知的江南地區是高度重疊的。這是因為中唐以後揚子江依靠沙洲開發出了渡口,橫渡長江的通道發生了東移,在這段東西向長江上,再用江東來形容就不太恰當了。

值得一提的是,江南地區是很早就有的,因為揚子江一直都在,只是中唐以前沒那麼重要,隨著它的重要性不斷增加,江南才逆襲江東成為這一地區的代稱。

與江東地區相對的江西地區更不知名,它主要指長江下游至淮河之間的區域,可這片地區是淮南的一部分,在淮南這個接受度更廣的稱呼面前,江西地區直接被淹沒了。

另一個江東:行政建制

江西地區被淹沒了不要緊,我們還有江西省,以下就是江西的逆襲史。

在唐朝初年,由於中央直轄的州太多,導致中央事務繁瑣,唐太宗為了更好地監察地方,分天下為十道,其中有一個就是江南道。

唐初疆域何其遼闊,卻只分了十道,這也導致一些道的管轄區域非常大,比如江南道,它負責監察長江以南、嶺南以北、西至貴州、東至大海的所有州縣。

到了後來,道逐漸由監察區轉變為一級行政區,中央就開始分割那些很大的道了。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江南道被分為江南東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

這種劃分簡單粗暴,江南東道是在江南道東部沒錯,可江南西道是在中間,也被分了個西字。四字終究麻煩,在簡稱浪潮中,新一代的江東和江西面世了。

這一次,命運反了過來,江東最終消失,江西之名卻傳承千年,成了今天的江西省。

唐朝時的江南東道很大,包括今天的蘇南、浙江、上海、福建的大部分地區及安徽的部分地區,江南西道同樣,手都伸到湖南湖北了。

在宋朝這哥倆可沒這麼風光了,因為宋朝時經濟重心難易,為了保證統治,行政區劃必須再度拆分,所以哥倆都是越來越小,江南東路(宋朝稱路,不稱道)一度還被取消過。

到了元朝,命運轉折點到了。元朝有徵服到一地就按當地地名設置行政區劃的習慣,元軍打嶺南時是順著贛江往南打的,於是江南西路變成了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即江西省,還管轄今天廣東的大部分區域。而打江南東路是順著淮河打長江,這片先叫江淮等處行中書省,後來改稱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江南東路只是其中一部分,徹底消失在了歷史長河。


平沙趣說歷史


長江自金陵開始至九江,是一段南北走向,這樣,長江就將這地區做了東西之分。

江東,指的便是這長江以東的地區,古代的人從北方中原去吳地,多在此段渡江,所以就習慣了將吳地稱為“江左”,古人以東為左,所以江東又被稱為“江左”。

長江在安徽地區有個東北秦漢時期,以安徽長江兩岸劃分地區,江北也稱作“江西”,對應的江南也作“江東”。



到了三國時候,江東被泛指為孫權所統轄的地區。

到了唐宋,政府將江浙一帶設為浙江道,以新安江為界,分浙江東西兩道,所以此時的“江東”又有了不一樣的指代。

到了清朝,習慣稱江東為江左,皖南、蘇南、浙江、江西東北以及上海等地區便是清朝的江東地區。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關於江東,最出名的莫過於三國時期的東吳,東吳以江東六郡作為根基,最終與魏蜀形成鼎足之勢,那麼歷史上的“江東”在現在的哪裡呢?






江東這一地理名稱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且籍與江東子弟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夫兄憐亡而我,我何面目見之!”項羽與劉邦爭奪天下,兩人決戰於垓下,結果劉邦用四面楚歌瓦解了軍心,項羽帶著八百騎退往安徽和縣烏江的長江岸邊,因愧對江東父老,堅決不肯過江東,拔劍自刎於烏江邊。南宋大詩人李清照有詩云:“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江東的江,指的是長江,東是方位詞,因長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以此江段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江東所在區域即指的是今安徽蕪湖以下的長江下游南岸一帶。

三國時期,孫策率領部下千餘人白衣渡江進佔江東,據有江東六郡,被朝廷封為吳侯。孫策被許貢門客所害後,其弟孫權繼承父兄遺志,在周瑜、魯肅、張昭等一批江東士族豪強的支持下,鞏固江東基業,赤壁之戰大敗曹操,夷陵之戰大破劉備,於公元229年登基稱帝,建國號吳,最終與魏蜀形成三足鼎立之勢。顧炎武有云“(孫權)兼佔父兄之烈,割據江東。”



孫權建立的吳國,以江東六郡為統治核心,此六郡分別是:吳郡、會稽郡、丹陽郡、豫章郡、廬陵郡、廬江郡,六郡轄地包括今天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江西東北部、浙江中北部和上海。自秦漢、三國以來,江東地區即以安徽境內長江兩岸劃分,長江東部即江東,江北則稱江西,孫權建立吳國後,江東六郡中的廬陵郡、豫章郡部分轄區位於江北。



江東在歷史上的行政區劃一直比較穩定,唐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始置江南道,為唐朝天下十道之一,唐朝的江南道面積非常大,在今浙贛閩湘及蘇皖鄂之長江以南地區全部都是江南道管轄範圍。宋初,析分江南道為江南東道和江南西道(後改道為路),其中的江東就專指江南東路,包括皖南、贛東及江寧府的地區,傳統概念裡的江東其他地區蘇南、浙江和上海被劃入兩浙路。

明清兩朝,江東的地理概念已經非常模糊,清朝時期,江東又叫江左,江西又叫江右。江東這一古代的地理名稱,從古至今其所飽含的區域都是比較固定的,即今天的江蘇南部、浙江、江西東北部和上海這一片地區。


大國布衣


如果通俗的講,歷史上的江東就是戰國時期的楚國,所佔的地理位置就是今天長江在安徽南部境內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準,確定東西和左右,泛指長江中下流一帶。


秦朝統一六國後,楚國被滅,江東歸秦朝管轄,秦末農民起義暴發,項羽率八千江東子弟兵,投入到浩浩蕩蕩的起義大軍。所以,項羽兵敗,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於烏江。

漢朝建立後,劉邦封英布為淮南王,管轄江東大片區域。公元前196年,英布起兵謀反,劉邦親征,英布兵敗被殺,劉邦封少子劉長為淮南王接管江東。武帝時期,淮南王為劉長之子劉安。公元前122年,劉安謀反未果,自殺。

東漢未年,孫策入主江東,建立東吳政權,其子孫權即位後自封吳王,掌管江東六郡之地。分別是:吳郡(浙江蘇州)、會稽郡(浙江紹興)、丹陽郡(江蘇南京)、豫章郡(江西南昌)、廬陵郡(江西泰和縣)廬江郡(安徽廬江縣)。


北宋滅亡後,南宋偏安江東,此時的江東已經以江南相稱,此後江南泛指江東,直到如今。


國史春秋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題烏江亭》

在我國古代文史領域上,江東是一個出現很高的頻率,許多詩文和歷史事件中,都會找到“江東”這個地理名詞,那麼,歷史上的江東,位於今天什麼地方?

江東的來歷

在先秦時代,江和河。屬於專有名詞的範疇。在先秦時代,“江”往往是特指長江。而別的河流,往往用“水”來形容,比如“易水”、“漢水”等等。甚至在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水經注》裡面,都有過用“江水”來專門形容長江的記錄。


長江流經今江西九江附近,會出現走向較大幅度的變動。因此,中華先民以這段長江作為座標,確立了江東和江西的概念——不過,古代的江西和今天的江西省,並不是一個概念。並且,因為朝代的不同,江東的範圍也隨之發生變化,不過總的來說,都是以長江作為參照物。

吳國的江東

三國時期的吳國,其基本盤就是當時的江東,著名的美周郎,也曾做過孫權政權的江東都督。當時有所謂的江東六郡。

所謂的江東六郡,指的是當時的會稽、丹陽、廬陵、豫章、吳和廬江這六個郡。

這六個郡中,歷史最為悠久的,是會稽郡,因為傳說夏朝的始祖帝禹,就是葬在會稽,並且和會稽留下不少足跡,此外,東周時期,吳越諸侯爭霸,會稽也是一個重要的歷史座標。

當時的江東六郡,其範圍大致包括今天的浙江省大部分地區,以及江蘇省、安徽省南部,此外,還有江西省部分地區。

吳國存在只有幾十年,就被西晉吞併,但是,江東的範圍,卻在這個時代,有了一個大致的範圍,之後歷朝歷代,幾乎都以此為藍本來劃分江東範圍。

唐朝的江東

唐朝唐玄宗在位期間,在江東地區劃分出“江東十九州”的概念。在唐朝,江東的地理範圍照比吳國有了大範圍的拓展——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玄宗時代唐朝版圖龐大,因此在地方治理方面,擴大了江東的監察範圍,從而減輕朝廷的管理壓力。


唐朝的江東,基本上囊括了吳國江東的範圍,同時,在吳國江東的範圍基礎上,又將今天整個福建省,劃入到了江東的範圍。

隨著五代十國的來臨,唐朝的江東地區,也先後王審知的閩國、錢繆的吳越國以及楊行密的吳國(後來的南唐)等多個政權瓜分。

宋朝及以後的江東

北宋在局部統一中國後,在江東地區,成立了“江南東路”。

宋朝的江東,比起唐朝有著明顯的範圍縮小:宋朝的江東,僅包括今天的的江蘇、安徽兩省的南部地區,其範圍甚至比吳國時期的江東範圍,還要狹小許多。


宋朝以後的王朝,在地理劃分上,並沒有做出官方的江東概念劃分。不過,在清朝,習慣上認為,江東的範圍,包括今天安徽、江蘇南部和浙江、江西北部。清代江東的範圍,不像唐朝那樣大,也並非宋朝那樣小,大致上,依舊延續著吳國時代江東的框架。這一地理概念,延續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