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都知道種地難,種地苦,背朝黃天面朝土,往往農民朋友付出最艱辛的勞動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多少人在農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辛苦不說還虧的血本無歸。說有天意,確實如此大部分農民是看天吃飯,天氣不好,市場不濟就血本無歸。但是楊老師還是覺得多在人為,我認為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的,我們要給自己創造機會而不是等著機會找我們,更不能等機會找上我們的時候我們準備都沒有!很多農民朋友現在就處於這樣的階段,今年怎麼種的明年還是怎麼種,所以往年發生的問題下一茬還是發生,有的甚至更加嚴重!所以我們要有一個系統的管理方式和科學的種植方式。今天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的一些心得,希望能幫助大家拜託困境,在農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農戶的黃瓜大棚

第一點,一定要有自己的管理手冊,這時候農民朋友肯定會好奇了,我種個地還需要什麼管理手冊呢?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大家,這個十分重要,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小冊子進行一個詳細的管理記錄,記錄好每個階段,打過什麼藥物,用過什麼肥料,劑量是多少,苗子近期的情況,田間地頭的病害發生情況,每個階段我們要做怎樣的病害預防,追肥施肥方案等等。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很直觀的對我們的作物進行系統管理,而且出現問題的時候看一看管理手冊也能馬上分析出原因。

舉個例子有很多學生地裡有病害,發來葉片的照片,我一看是藥害,我問他最近打了什麼藥,濃度是多少,結果一問三不知,自己都忘了打了什麼,濃度是多少!這樣再出現問題的時候就很難快速解決問題,找到問題的源頭!所以我們一定要有一個記錄本,進行日常農事操作的記錄。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藥害生長點受影響

第二點,對於病害一到要形成防大於治的觀念。我現在發現很多農戶存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每次在微信上發來照片就問老師這個用什麼藥。雖然說每次都給大家解答了,也給出治療藥方但是我多希望你們能這樣問,老師這個怎麼發生的,我要怎麼預防下一茬不再發生,現在怎麼治療。還有很多農戶我跟他講病害的形成或者注意的管理方式他反而不耐煩,只是一門心思的想知道打什麼藥。這樣的觀念是完全不對的,因為有些病害出現了以後就很難徹底治癒,必定會給作物帶來嚴重的產量損失。而如果我們在前期有預防的觀念,合理使用保護劑,提高作物自身抗性,有些病害其實往往根本就不會發生。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農戶的西紅柿病害預防

第三點,一定要有輪作的觀念,如果一定要重茬的話必須嫁接。現在我們的大部分農戶朋友看到一種作物賺錢或者種植的經驗習慣往往在一塊地長期連年種一種作物,連作三年以上的土壤病害的發生率高,土壤的養分失調,土傳病害嚴重,死苗爛顆時常發生,土壤生態惡化。如果我們農民要想持續高產優質就一定要輪作,這樣可以均衡利用土壤的營養,而且能有效防治土傳病害,改善土壤環境,減少底下蟲害等等。如果非要重茬的話最好使用嫁接苗然後土壤必須進行土壤消毒處理,這樣能減輕土傳病害,枯萎病,根結線蟲等危害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合理輪作才能高產好品質

第四點,不要大量施用化肥,要結合有機肥,生物菌肥,微量元素葉面肥一起使用。現在很多農戶朋友總是會發照片過來問我,說地裡澆水一干就開裂,而且上面有些長了一層青苔,有的長了一層紅鏽,有的生長長了一層白鹽,問我這是什麼原因。我告訴他們這是咱們農戶自己花錢買罪受,自己花錢買來的問題。農戶就覺得很奇怪,說楊老師別開玩笑。這個真不是開玩笑,像這些問題就是長期使用大量化肥出現的土壤板結,土壤鹽漬化,土壤富營養化的問題了。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土壤輕微鹽漬化板結

那麼有些棚戶就會問了,楊老師那我不用化肥我苗子不長啊,那這是為什麼呢?是缺肥嗎?是缺肥,但我們的土壤裡並不缺肥,我們年年那麼多化肥用到用到地裡怎麼會缺肥呢。主要是因為大量使用化肥,土壤板結鹽漬化,根系無法下扎就無法吸收到地下的營養。我們都知道我們用化肥都是隨著水一起灌進地裡去了,所以肥都隨著水一起滲透到地下,而根系不能下扎,又怎麼吸收營養呢,所以又表現缺肥症狀。我們農戶一看缺肥了又使勁往地下灌肥,而根鬚還是停留在表面吸收那一點營養,就這樣形成了死循環,衝肥→板結鹽漬化→根系無法下扎→作物缺肥→衝肥。

所以說我們不能單一大量使用化肥,結合有機肥,生物菌肥一起使用,後期再補充微量元素葉面肥,不僅能提高作物肥料利用率還可以增加產量提高作物有機質口感好!而且也可以自己發酵生物有機肥,自己用牲畜糞肥加打碎的秸稈進行堆肥,發酵後使用又省錢有效果好!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土壤板結嚴重

第五點,不要覺得秧苗長的越旺越好,把握尺度防止徒長。很對農戶最近也經常發來照片問我,楊老師我的秧子長的很高很壯,但是坐不住果,老是落花落果為什麼啊。我一看照片那苗子長的都要頂天了,這就是明顯的徒長導致作物生殖營養失調,只長秧子不長果。尤其是很多剛開始接觸種植的朋友就覺得秧子長的越快越好,其實有一定的錯誤理解的,一定要有合理的度,前期對於水肥的控制,溫度的管理一定要合理,不能讓秧苗出現徒長的情況,一旦發現秧苗徒長要及時使用調節劑進行調節,像葉綠素,磷酸二氫鉀,矮壯素等等。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一定要控制好秧苗徒長

第六點,要學會基本的生理性病害和病害的診斷方法,自己摸索經驗。很多學生地裡發生問題就找網上的專家問,這樣不僅僅浪費時間耽誤治療而且專家也不一定是對的,因為咱們自己在實地,咱們如果能有專業的知識技能就能更加直觀的分析和診斷。這裡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幾個診斷的小技巧。

首先我們從普遍性和統一性來診斷,如果是大面積發生,而且具有統一性的特徵多數就是生理性的病害,像肥害,藥害,生理性缺素等等。因為病害都是單一性,然後進行傳染,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再一個我們通過病斑和氣味和特徵來判斷真菌細菌危害,多數細菌性病害發病部位會散發臭味,而且病斑容易在後期造成穿孔想細菌性軟腐病,細菌性葉斑病等等。而真菌病害呢多數會在溼度大的時候長出黴層,像霜黴病,背面就會有黴層,疫病,菌核病也是!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學會自己診斷排除病害

第七點,要熟練掌握配藥濃度的規則,很多農戶在配置藥物的時候看著說明上的配比濃度很不明白就很容易發生藥害肥害問題!今天就跟大家說一下怎麼合理稀釋農藥濃度。

簡單累加法:即根據稀釋倍數累加出需藥量或需水量。例如,某農藥的稀釋倍數為800倍,即1毫升農藥加水800毫升,2毫升農藥加水1600毫升。依此,15毫升農藥加水12000毫升。反過來,如果噴霧器容量為14公斤(14000毫升),用累加法即為,16毫升農藥加水12800毫升,17毫升農藥加水13600毫升,還差400毫升水達到14000毫升。400毫升水需加農藥0.5毫升,於是該噴霧器需加農藥17.5毫升。

公式計算法:①求加水量。加水量=原藥劑重量×稀釋倍數。例如,有75%甲基託布津15毫升,稀釋500倍,需加水多少公斤?計算方法是:加水量=15×500=7500毫升=7.5公斤,即需加水7.5公斤。

②求用藥量。用藥量=加水量/稀釋倍數,例如,某噴霧器容量為15公斤(15000毫升),多菌靈的稀釋倍數為500倍,該噴霧器需加幾毫升多菌靈?計算方法是:多菌靈用量=15000/500=30毫升,即每噴霧器需加多菌靈30毫升。

③求稀釋倍數。稀釋倍數=原藥液濃度/所需藥液濃度,例如,某農藥原藥液濃度為75%,現需使用濃度為15%,問需稀釋幾倍?計算方法是:稀釋倍數=75%/15%=5,即需稀釋5倍。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合理配置藥物濃度

第八點,不要盲目跟種自己不熟悉的品種,很多農戶看別的作物或者品種賺錢就馬上盲目跟種完全沒有考慮到當地的氣候環境條件以及自身的種植技術,有時候就容易導致種植的品種沒有產量有的甚至絕收。所以我們在選擇品種的時候一定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市場需求想結合選擇抗病性好,產量高,有管理經驗的品種。如果要種植不熟悉的也一定要先少量試種,這樣才能萬無一失!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選擇適合當地的品種

第九點,一定不要採取大水漫灌的澆水方式,要小水勤勞澆,或者採用滴灌。大水漫灌不僅浪費水資源,而且容易引起漚根,導致作物根系吸收不良,造成作物萎靡,缺素等症狀。同時大水漫灌溼度上升作物容易發生病害,想灰黴病,疫病,根腐病等等!

農民朋友注意了,學到了這些種地技巧你就能高產了能賺錢了

使用滴灌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這些自己的心得,還有其它朋友有更好的心得建議可以留言出來大家一起參考參考,謝謝大家閱讀,種植不易感謝大家關注我,一起學習進步在農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