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海南临高人的族属归属之确定

临高语族在春秋战国时继黎族先民迁徙到海南岛。汉代时,已有文字记载证明大陆移民迁入海南,最先的迁移地点是临高,而临高语族,一般是指散落在海南岛北部,东起南渡江,西迄临高县的新盈港,南以琼山的遵谭、澄迈县的白莲和儋州的南丰为界,包括临高全县和儋州、澄迈、琼山及海口市郊的一部分地区。历史上因种种原因,他们或被称为临高人,或以居住地为名,称龙塘人、长流人、白莲人等。也曾被认为是“汉化的黎人”或“黎化的汉人”。

法国天主教传教士萨维纳是第一个从语言的角度区分临高人的人。1925年起,他用四年的时间考查了海南各地,编辑了《海南话-法语》、《临高语-法语》和《黎语-法语》三部词典,从语言的角度将临高人从“黎人”这个概念中区分出来。《海南岛民族志》的作者史图博认为,“临高人的语言并非汉族语言,在海南岛内,恐怕临高语是最接近泰语的。”现在一般认为,临高语属于汉藏语系侗泰语族状态语支,但是关于临高人的族属问题,一直存在意见分歧。

1981年,中共临高县委办印发《关于临高族属问题的讨论综合报告》。当时召开的临高县第六届人大会议,与会代表在讨论临高人族属问题时,多数人认为临高县很多姓氏的先人都是从福建等汉族地区迁移而来,在文化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汉族特点,临高人应属汉族,而不是少数民族。经由这次人大会议,便决定临高人是汉族。但是,这一决定可能与历史有所出入,临高的汉族姓氏多是从宋元以后迁来,但临高在隋朝时已经建制,学界仍有声音认为,临高人认定为汉族缺乏学理支持。

——《海南通史(先秦至五代十国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