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李清照一首《醉花阴》,你有什么感受?

天涯坐看


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而这首《醉花阴》是其前期所做。非但不是不忍卒读,反而是大可玩味。不忍卒读的是后期的作品《声声慢》。

这首词,不妨把它当成李清照给赵明诚的情书来读。


明诚:

今天天气很好,云很浓,太阳在云的后面,照的云生出雾来,屋子里然着香,薄雾迷蒙,有些像日照香炉生出的紫烟,还记得我们一起相拥读李白吗?如今你不在身边,即便天气好,我也不喜,只觉得白天真长,像是怎么也过不完似的。你知不知道寂寞使人愁?


重阳佳节到了,我现在有些懂得王摩诘说遍插茱萸少一人那种难过,你还记得咱们家的玉枕纱厨的样子吗?就算记得,大概也是只记得新婚彩烛映照的温暖,你那里能想的到你不在我身边,器物虽依旧,可半夜里我会被凉意惊醒,醒了,我就怀念你温暖的怀抱,再也睡不着。


我这里的菊花开了,想起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惬意,我也想有,黄昏的时候,我于院中把酒望菊,你知道吗?原来菊花是有香气的!我摆弄完菊花,举起酒杯,满袖有菊花的暗香,我想起来你讲《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刻,我有暗香盈袖,你却闻不到。


别说离别不消魂,风吹帘卷,你看看帘内的人儿,是不是人似黄花瘦?你又晓不晓得我为伊消得人憔悴!

易安居士,善写愁:“一处相思,俩处闲愁”,“载不动许多愁”,“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里的愁,是离别之愁,相思之愁,要知道写这首词的时候夫妻二人感情很好,离别俩地。这种愁是淡淡的,也是哀怨的,还有一点撒娇。


易安居士,善写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新来瘦,非于病酒,不是悲秋”这里的瘦,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瘦。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三句大好,好在一番倾诉铺排之后,一句莫道不销魂如当头棒喝,帘卷西风,荡开一笔,写动,抓人眼球,眼睛顺着风走,蓦然看到人比黄花瘦,由动归静,焦点落在人身上。三句一气呵成,不可分。(说实话,这句我都不知道怎么用现代语言翻出来,觉得怎么翻都不好)。没有莫道不消魂就引不出人比黄花瘦,不荡开一笔,则气短。


半夜凉初透,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人比黄花瘦几句。既是实写,又是暗写,词人最希望丈夫理解的是暗写,半夜凉初透,暗写独守空房之冷,暗香盈袖是写肌肤之亲之想,人比黄花瘦是暗写空房之怨,兼写自己的风情万种,怨中有诱惑。


此一首词,总结成一句话就是:“你快回来!”


吴公子燎


谢谢你的提问,现在奉上我的一知半解,只是个人感悟。

“痴人”说词

《醉花阴》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白话文: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整日一直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时候,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一直喝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千万不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这首诗写在重阳时节,重阳节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里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独在异乡为异,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到这一天,对于在外的人都会各位思念自己的亲人。而李清照这首诗也是写在这个时刻,说明她在思念亲人。

“薄雾”、“云层”写出诗人在重阳节,迷迷糊糊,整日的发愁。院中菊花开的正好,诗人喝酒到黄昏,写出诗人借酒消愁,帘中人最后消瘦不行。

醉花阴里看醉人

宋朝时期,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人,拿李清照就是婉约派的代表人,还记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几个词语重叠,写出诗人内心苦闷,还有找不到的伤心。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历下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

从小就是受到家族的熏陶,擅长文学,对于这样女子,真的是看到一首首令人销魂的词,每一次读她的词,就可以透过几千年时间和空间看到一位文质彬彬的女诗人。

《醉花阴》这首诗写作时间是婚后,他的丈夫在外时候。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这是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写到的。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年仅十八岁的李清照和二十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婚后的李清照和赵明诚生活很简朴,对于生活没有要求大富大贵,更多是夫妻两人专注于金石、字画和古玩上。赵氏夫妇每得一本奇书,便共同勘校,整理题签,得搭配书画器物,便仔细把玩,互相给予评价。或者是烹茶饮茶,生活中乐趣,仅仅是因为志趣相投,在诗人李清照身上,看到是因为相互有共同爱好更加倾心彼此。

《醉花阴》写的时候是崇宁二年的重阳节,这时候赵明诚已经开始为官,但是仕途不太好,还受到朝内党争的冲击。

在重阳佳节这天,赵明诚出外未归,李清照就写这首词,表达自己在节日对丈夫不在身边的想念,思念。看到诗人已经喝醉了,思念到自己已经比黄花还瘦,表达自己这份思念的重量。

听羡慕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感情,诗人在思念时候大胆表达出自己想法,对自己丈夫的思念。

我感觉到一个过节的心情,孤寂,难受,只能不断喝酒,去消掉这份情感。


牛奶猫不喝牛奶


《醉花阴》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唐代客居他乡的王维在重阳节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绝唱,而数百年后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则以居人身份,怀念远游他乡的丈夫赵明诚,写下这首《醉花阴》。全词虽只字未提念远怀人,但处处透露出一种离索寂寞、凄凉惆怅的气氛,从词境中走出一位因思念丈夫而憔悴瘦损的女子。我们仿佛能听到她的的长吁短叹,感受到她的哀愁。


重阳,正是天高云淡的金秋季节,但此词起句即谓:“薄雾浓云愁永昼。”逢佳节而偏偏碰上如此天气,平添许多愁绪。但此处更是为情设景,词人的愁绪是如此广袤深远,如同无法驱散的云雾,弥漫在整个空间,终日不得排遣。“瑞脑消金兽”,是时间的推移,亦是愁绪的深化。瑞脑香在兽形香炉里焚烧殆尽,时间缓慢地推移。词人守着香炉,捱着时光,心无宁绪,魂不守舍。轻灵飘缈的炉烟袅袅上升,会给词人带来如何的想象或幻觉呢? 面对缕缕不绝的青烟,她的思想静止而凝固了,空茫茫一片虚清。



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情深意笃,但明诚长期宦游他乡,在这些离别的日子里,以及在明诚亡故后清照独自滞留南方的岁月里,孤独与哀愁始终萦绕在她的心头,她只能守着香炉捱时光,所以在她的词中常常写到香炉青烟,如《孤雁儿》“沈香断续玉炉寒”,《鹧鸪天》“梦断偏宜瑞脑香”,《浣溪沙》“玉炉沉水袅残烟”,《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不胜枚举。

由于起两句所造成的特定氛围,“佳节又重阳”句所透露的就毫无喜逢佳节的欢快,而是隐约的恼恨,恨佳节又临,更不堪其苦。“玉枕纱厨”,明写床上陈设之华美,暗衬人之孤独凄凉。“半夜凉初透”,是天气之凉,更是心境之凉,人之深夜不寐亦暗含其中。

上阕写深秋凄凉之景,时间上从白昼写到深夜,心境由愁如云雾写到凉透,层层跌落,愈转愈深,凄凉之极。下阕写重九感怀之情,似乎另辟词境,时间上亦转回去写黄昏时分,但实际上阕与下阕意脉连贯,藕断丝连。全词通悲秋伤别,抒写词人愁苦孤寂的相思情怀。本词设想奇妙,以花喻人,采用烘云托月的手法,突出词人因愁苦悲凉,别情神伤而憔悴之情态。

“东篱把酒黄昏后”,逢佳节,即使是孤独之人,亦免不了要虚应故事,饮酒赏菊。“有暗香盈袖”,写淡雅的菊花香气充溢衣袖,体物极细腻,在孤独清冷中,人的感觉往往会变得更为敏感。若是热闹场面,若是欢快心情,是颇难体会到的。此句又化用《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含对远游在外的丈夫的不尽思念。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菊花(黄花)的花瓣细长而纤弱,黄昏中在萧瑟西风中摇曳飘零,惹人怜爱。词人由此观照到自身,自己因思念丈夫而憔悴瘦损,比菊花更甚。此景此情,怎不令人消魂?词人不直接写别情,写相思,而是写西风,写黄花,将人与花作比,蕴藉含蓄、余韵隽永。秦观《如梦令》有“人与绿杨共瘦”句,程垓《摊破江城子》有“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句,将人瘦与花瘦比照而写虽非清照独创,但此词结句的意境似乎较前人更胜一筹。



《嫏嬛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这段记载虽然未必完全真实。但这首《醉花阴》确实是他人难以超越的词作精品



我喜欢这首词,不只因为它可以丰富自己思想情感,提高对生活的多方面认识,充实自身的精神世界,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问题。而更多的是欣赏这首词,它给我一种独特的感受,让我站在作者的角度,感受到每一丝情感波动。我读李清照的词,更喜欢她的婉约和悲情,这首词让我更加接融到她汩内心世界,这些也正是她的作品产生的永恒的艺术魅力之所在。


皓月Lh2088


李清照一首【醉花阴】你有什么感受?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初凉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位千古奇才,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初读这首词给我一种愁苦与无奈的感觉,思念之余的彷徨无助,都表露在薄雾浓云愁永昼之中,雾气稀疏之上的高天覆盖着黑黑的云朵,压抑着人心菲,不觉愁得这个夜晚太漫长了。陪伴自己的哪袅袅香烟,能否带上我的思念,去告慰远方的爱人。月圆之佳节空了玉枕,闲下了火热的厨房,夜半的时候,倍感世界都是冷凉彻心的。

黄昏的夜色只有酒能暂时忘却东篱的美景,菊花的清香充满了衣袖,此情此景也不能消魂愉悦,哪帘卷起西风来在看我比这黄菊花还瘦,真是感慨万千。

这首词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诸多相似之处,就其意境还是李清照的比较好。

给我感受是爱情,真是伟大的力量,恒古不变的真理。人生旅途中哪有事事顺心如意的,离别的寂寞难耐是无法改变的,愁和苦闷的情结只有自己的身心知道。

李清照一代才女,也是一位情圣,给我们留下了这首词作,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诗词艺术的可贵,诗词文学艺术的感染力。

薄雾浓云愁永昼…………人比黄花瘦……





禅悟净慧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当时词坛的革命。

我们先从诗歌的传统开始说起。我们知道,诗言志,词缘情。也就是说,诗看起来很正统的样子,适合写一些正统的端庄的严肃的思想。而词,它的属性本来就是配合音乐演唱的,本来就是属于私人抒情的范围,所以,词可以写的很暧昧很红粉,很私人。

但是我们从花间词和南唐词中可以看到,词人们写的那些闺怨、情爱、相思、约会等内容,从温庭筠到韦庄,从冯延巳到李煜,写这些内容,基本上是用男人的视角,假装写女子的情感,纵然你是有生花妙笔,毕竟感觉还是隔着一层,要说写女人自己的情感,还是得女人来写。

所以,在北宋与南宋之交出现的几个女词人,如李清照,如朱淑真,如魏夫人等她们真实的自我表达,非常受欢迎,这是因为,词从情感上,突破了性别的限制,真正出现了女人写自我情感的词了。

而李清照,就是这一批女词人中最为出色和优秀的一个,她的出现,让男人再也不好意思,假装是女人,假装用女人的口吻去表情达意,因为他们,在李清照面前,在抒写女人的自我情感的面前,他们都是渣渣。

在谈李清照的词之前,我们要知道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人生的起落对一个诗人风格的影响非常大。李清照的词大概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是少女时期,那个时候的李清照就是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美少女。

第二阶段是李清照与赵明诚新婚燕尔的阶段,这个阶段,李清照早已成为美丽的少妇,这个阶段她的词中,弥漫着荷尔蒙与多巴胺的味道,你可以从她婉约的笔调中,嗅到爱情和性的味道。

第三阶段是北宋灭亡南宋南渡,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去世,李清照一个中年寡妇在南方漂泊流浪的阶段,这个阶段,李清照把她的家国情仇,她的爱与恨,她的孤独,都写进她的词之中,可以说是血泪之作。

这首词则是李清照的婚后,与丈夫赵明诚的两地分居期间,写给赵明诚的一封情书。

《醉花阴•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为官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道尽了词人茶不思饭不想日渐消瘦的相思之苦。以西风、黄花作为意象,隐约包含着秋风来袭繁花落尽,再不归来,“黄花菜都凉了”的愁怨。

据说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大受刺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来一些朋友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自叹不如,从此不与清照比相思。

其实,这首词通篇的核心就是:赵明诚,我想你了。赵明诚,你不在我身边,我寂寞难耐,赵明诚,我因为想你害了相思病,而这一场相思,让我瘦下来了。这就是李清照的意思。但是人家李清照就是个婉约派的大师,她想要说的话,其实在表面上一句都没有说,但实际上,似乎每一个词每一个音节,都在诉说相思,诉说寂寞。这就是词的妙处。

你看,薄雾浓云,这是愁绪,佳节重阳本来人应该团聚,但是她的那张床,却是凉初透。很显然是空床独难守啊!

你看,黄昏之后独自喝酒,这是寂寞无聊,你看西风渐紧,黄花遍地,这是怅惘的青春,害怕青春的远去,而这一切,都造成了一个可怕的结果:人比黄花瘦!言外之意是,赵明诚,你快回来,你不要等到花儿都谢了!


好玩的国学


这首《醉花阴》,似觉不能当作陈陈相因的闺情题材,而是女词人李清照冲破封建思想禁区,真切地吐露了对丈夫赵明诚的怀念,勇敢表白自己对丈夫的爱情。…………清照写了这首词给明诚(当时明诚在山东莱州做官),以寄相思。…“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天,闺中人炉香袅袅,愁思氤氲,感到清寂无聊,日子难度。…“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与夫君一别后,又到了重阳节。但一个人独寝,甚感寒凉的秋意之味,原来佳节格外思亲!更兼独处添恼又无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她一个人无奈地走到院里,对着恬淡的菊花,喝了一杯重阳酒,一抒雅兴,东篱稍作徘徊;蓦然间,恍觉襟袖间,微有一股幽香,心里不由得想起“馨暖香怀袖,远途焯惦之”两句古诗,旋引起怀念远人的遐思。……于此重阳,有佳酿、有飘香的菊、有情系的己,惟独欠缺一人共赏之,而耽搁了闺房的偕欢,嫣然之幸。清照矜持地把对丈夫的爱、隐藏在含蓄的暗示的言词中,意似是让读者自去掂量。…………最后,她终于忍不往直白,说出了“销魂”二字,点出伤别的主题。…却又咽住不说了,(她)觉得才说的“销魂”,又太显露,于是才逼出一个“遮盖”,情景交融的意境:“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明明自己被相思折磨得消瘦了,却偏要说是西风吹开了窗帘,露出闺中的思妇的模样!…………不言而喻,清照的潜意识里,是自比菊花的,一则显示自己的芳华和素性,二则暗示在别中的憔悴和冀盼。亦即“雅畅捷婉,秀耐逦凛”。…………后来,关于伊世珍在《嫏嬛记》中记载赵明诚收到清照这首词之后、生发而出的颇含情趣的故事(友人夸赞词中“帘卷西风”的最后三句),于此则不复细述了。谢谢![赞]…[害羞]…[玫瑰]……[乌丝倩影娇红篆,历历春星伴]…[祈祷]!


桃花坞里桃花扇


思念,孤寂,无奈,愁漫漫……



荷锄


词,是唐诗发展而来,本来是对唐诗的一大突破,但独成一体后却羁绊于格律酷严,不过,这又成她为长短句参差之美。李清照词或如其人,婉约而意味深长,常有一步三叹,读来鸣之,合卷思之,为她凄,为那个时代凄。尤是,词作大美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