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老师让家长在作业上签字,不要再写收到或者已查,这样做才是对的

老师让家长在作业上签字,不要再写收到或者已查,这样做才是对的

近几年来,老师要求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并在作业本上签字这件事,一度引起大家热议,尽管网络上褒贬不一,但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作为家长,想让孩子在学校能够好好学习,该配合老师的还是得配合,该遵循的规矩还是得遵循。

既然无法避免,索性欣然接受。可是帮孩子签字时怎么签呢?相信大多数家长,要么就是两个字“已查”,要么就是写“已完成”,不会再有多的言语。事实上签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字签好了,老师就会重视你的孩子,孩子的成绩就会提升。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帮我家孩子签的字吧:

老师让家长在作业上签字,不要再写收到或者已查,这样做才是对的

去年开家长会的时候,老师让我给班上其他家长进行了对孩子教育的分享,还专门就签字这件事对我进行了表扬。而我和老师,也通过给孩子的作业签字实时了解孩子每天的学习掌握情况。

那么这样几十个字的签字,我所表达了什么样的内容呢?

表明了我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程度

虽然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但还是要培养孩子独立做作业的习惯。但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的配合。虽然说家庭教育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占着很大部分的影响因素,但不得不说的是,老师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父母更大,有时候家长说了无数遍孩子听不进去,但老师强调一遍孩子便会记在心上。

所以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让老师能在众多孩子中间更加关注到自己孩子,是所有家长都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每每有人吐糟家长群里无数的“戏精”家长存在的原因。

每个家长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表现给老师留个好印象,继续让老师对孩子更加的关注和用心。可是家长却忽略了,大多数为师者,最在意的就是家长自身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因为但凡是学习好的孩子,都有一个三观正的家长。

想让老师关注到自家孩子,我的观点就是:让老师知道,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的关心和用心。而每天在作业上签字的用心程度,正是体现这一点的最佳机会。

老师让家长在作业上签字,不要再写收到或者已查,这样做才是对的

让老师了解孩子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

记得去年时候,有一篇名为《陪孩子写作业写到心梗》的文章,一度盛传于网络,引发了一众家长的感同身受。

可是,在纷纷吐槽“孩子写作业”慢的情况下,家长有没有反思过原因,为什么有的孩子就能自主完成作业并且速度较快,自己家孩子写个作业却把自己气到“心梗”呢?

我想这其中不仅仅是孩子的原因,家长的引导和自身对待问题的态度也是决定这个问题存在的关键因素。

我家孩子做作业很自主也很积极,因为我每天写的评语常常会包含几样内容:

1、孩子的做作业态度问题

2、孩子今天学习的掌握情况

3、孩子写作业所用多少时间

老师在看到我写的评语之后,基本上就了解了孩子当天的情况。如果是表现情况较好的时候,老师也会表扬一下孩子,当然,表现较差的情况,我也会如实的写在评语里,有时候也会要求老师帮助在学校加以引导。

而孩子知道我每天会把她在家的情况如实写在评语里,基于想在老师面前表现、又害怕老师批评的双重心理下,便会努力的表现自己,以求得我给她一个好评语。

老师让家长在作业上签字,不要再写收到或者已查,这样做才是对的

加强了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

事实上,小学的老师是非常忙的,语文老师身为班主任,要处理很多班级的事务,还要完成学校交给她的很多任务。而数学老师,一般都是一个老师带几个班的课程,也非常辛苦。公立学校一个班级一般有五六十个孩子,如果家长想跟老师沟通孩子的情况,必须得提前跟老师约时间才行。

但我每天把孩子的情况写在作业本上,有时候根据孩子的掌握情况,再问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就会看到我写的内容,也会直接在孩子作业上写字进行回复。这样就相当于每天我都在跟老师沟通孩子的学习情况。即不占用老师时间,又彼此都了解了孩子的情况,不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吗?

老师让家长在作业上签字,不要再写收到或者已查,这样做才是对的

所以亲爱的广大家长,不要再抱怨每天给孩子签字繁琐了,试想一下,如果你是老师,一个班那么多孩子,怎么可能每一个都兼顾得过来呢?你自己家一个孩子每天签字你都觉得繁琐,那老师面对全班那么多孩子,又会是什么样的心理和状态呢?

对老师来说,她是一个班级上所有孩子的老师,带完这一届,还有下一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大部分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足以证明她的能力了。但对于家长来说,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一切,不要总指望老师代替家长去做所有教育孩子的事情,那根本就不现实。自己的孩子还得自己去用心,你都不用心,凭什么指望老师用心呢?

我是拥有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爱看书,爱旅游,爱写作,心中有梦想,渴望诗和远方。喜欢我的文章可关注我的头条号或者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陪宝宝写日记,欢迎大家留言共同探讨育儿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