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请问你怎样看待当今诗坛的没落与复兴?

雸夜青藜


文学死亡乎?诗歌复活乎?

——借此说说诗歌的沉沦与振兴

朋友,有人饶舌,说文学毁灭了,小说终结了,诗歌已死了,这早已不奇怪。稍微了解一下文学史和世界文学走过的历程,我们就应该明白,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我们现在没有时间就这个问题作深入探讨,留下精力和篇幅,等我们以后有更空余的时间和板面再说吧——好了,我们先说说文学、诗歌,这些玩意儿究竟死了没有?什么时间死的?或者还有救活的希望没有?

记得,在我阅读《莎士比亚全集》的时候——也就是高中的八十年代后期,我的语文老师夏说过:这个书你应该读读,因为文学早在莎士比亚之前就已经终结了,幸好随后又出现了一个莎士比亚,虽然他也不是以伟大的诗人和作家的姿态出现的,而只是一个后来好多年才被推崇的剧作家。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对人们说文学要死,该死,已死的话题很感兴趣,或者说很是气愤。

后来我开始涉猎世界文学史,关注一些文学现象。我发觉:其实,文学死亡的论调一直存在着——似乎和文学出生的时候相伴而生——

你说笑人不笑人?这有点像一个孩子刚刚生下来,就在准备棺材板一样——文学真是命苦!狄更斯、卡夫卡、马尔克斯之前,文学已死的论调也一直存在着!塞万提斯之前,有人预言,又说小说已经灭亡,但是塞万提斯没有给这些人一点薄面子,他又写出了《堂吉诃德》;后来呢,有人说塞之后,像样的小说一定会终结,可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又抱着他的作品震撼出场,后来二十世纪又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小说家、伟大的诗人……记得最清楚,也让我们当时这些顽固的文学发烧友们最心疼的事件是——连吃了诗歌饭长大的汪国真先生,也跑来告诉我们——诗歌已死!这着实有些吓人。但是不幸得很,直到今天,文学、小说,诗歌,这些依然顽强而滑稽地活着,有时还活得有滋有味!

朋友,本来,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对白,它最初不是拿来比喻文学的,很多时候是拿来比喻那些毁坏政治生态、人居环境、地球村和其他非此即彼的重大问题的。可是,戏剧得很,人们却用这同样的话,来质问或诅咒文学和诗歌——我不知道为啥?但是,知道有些人真在杞人忧天,有些人真在为文学这碗杂粹面警示,有些人真以“大人”之心帮小子操心。好了,我们先不生气哈,我们把多余的话先按下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商榷一下下面三个关键性的观点。

一、一个结论不管那些大家、高手,还是想成为大家的小家碧玉的金口玉录们如何绕舌头——诗歌悲哀也罢,文学死亡也罢,这些都是“企鹅们”的观点,实践证明:只要生活活着,诗歌就会永在!文学就永远不会“呜呼哀哉!”重要的话我只是说两遍

、几点理由:

一是文学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一切的文学兴衰存亡,不是“医生”说了算的,而是那个时代那个时期是否出现一个或者几个大文学家大诗人?如果他像托尔斯泰、曹雪芹、歌德一样,也趁你不注意,抱出几部吓你一跳的作品来,你还说文学要死吗?诗歌已死吗?

二是文学和诗歌是艺术不是车螺丝,更多时候和高曲寡、阳春白雪,既不是以诗人作家的多寡为标准的,也不是以你喜不喜欢,认不认可为要死的标志——一个时代是否出现一个或几个伟大的诗人和作家,是检验文学和诗歌在那个时代是否消亡的唯一标准,

哪怕这样的作家只有一个或者在30年以后才被认识。

三是早在九十年代末期,我在中诗雾灵山的一次会上发言说过:中国出大家的时代要到了——网络的媒介推手、出版的社会化、电视电影等平台的推波助澜,国内国外的门窗开放,思想板块的相互撞击,天使与小人并存的现状,世风日下与和高曲寡的浮躁与澄净,近百年的积累与求索,这些已经具备了文艺复兴的条件,现在我们处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经济发达、物质充裕、社会安定,更会催生一个文艺艳阳天来。

四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定会诞生伟大的作品,一定会诞生与时代相匹配的文学大师。莎士比亚一开始,也是跑龙套的小角色,大众最初也不承认他的作品,四百年以后,他的价值才得到举世公认;司汤达一开始连雨果也觉得他完全不懂写作。所以,好的作品需要时间检验、历练和陶冶,不是你喜欢不喜欢,对不起,不是以金钱、房产的多寡而定的问题,而是作品作家是否准备好了,至于什么时候发现,那是历史和未来的事。何必着急呢?

、几点捡讨

在我们陶醉在后现代、后工业和民族复兴的今天,我想摸着良心问问我们的一些诗人和作家们:站在杜甫草堂,我们在敬畏古人的才华横溢的时候,难道我们不被那种为了艺术而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所感动吗?与之相比,我们澄净、纯洁和柏拉图式的追求呢?!不为什么,为爱而爱!不难看出,我们不是缺少了什么,而是拥有得太多了啊!但我们的确缺少一件东西,那就是让孔方兄都不起作用的对于艺术的痴迷和忠诚!我们的诗人、作家究竟有哪些需要检讨起来:

一是经济风的影响,大部分诗人追求不单纯了,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死了。二是有些泛文化倾向对艺术规律和艺术本性的副作用多了。三是文学家和诗人的悲天悯人、骨气玉立的禀赋流逝了。文学、艺术、人生的痴字精神在减弱了。四是文学、特别是诗歌在逃离生活,远离民众,写的都是些蝇营狗苟、燕燕雀雀、花花草草,结果是要么人们不懂,要么人们不认,不接地气,不着边际,更不震动人心感奋时代。诸多原因,互相作用让人们产生文学害病了,诗人要死了,作家要终结了。

总之,文学与众生一样,其实一直都在死着,或者因为后继者不断新生,所以文学、诗歌一定会随之永生!

2020年3月4日夜草于巴河半山居


中国亦然


诗词或者诗歌,在古代是人们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存在。远至《诗经》,以至后来的春秋战国,秦汉隋唐,魏晋南北朝,宋元明清;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层出不穷,湧现出一大批可以称之为诗人的文人墨客,方有诗坛。乃至民国,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一大批不受格律约束的新诗。可谓欣欣向荣,那是因为人们在饱食之余,庙堂文社,酒肆茶楼皆有此需要,因为有诗人以及文人雅士。吟诗作赋,咐庸风雅,诗坛遂成社会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大政主要放在了强军建国,发展经济之上。诗词歌赋的需求逐渐少了许多。而现在已经无所谓诗坛了,因为没有了氛围,缺少了诗人,致使诗词文化日益衰落。现在的文化界,除了少数坚持传统国学的文化人之外,零星几个书画家仍然在坚守这块领地。看当今的孩子们,要么工科技专业,要么精心于行政事物,要么终日吃喝玩乐,更有甚者沉溺于玩手机,打游戏。的确实是精英辈出。然而对于诗文,却鲜有兴趣。漫说是格律,就连写诗应当押韵都不懂。最可悲的是有些年轻人竟然问我,韵为何物,为什么要押韵?让老夫羞于言对,好不尴尬。犹如有人问,吃饭还要用餐具?方便还要上洗手间??所以说,当今的中国文化界已无有实际意义上的诗坛了,因为量变产生质变。那块地方已经萎缩退化了。至多仅存点残渣碎片了。好不悲哀,令我读书人伤感。


澤西園孟庆一


物欲横流,

早已淹没了诗情。

所谓诗篇,

不过是白话译文。

诗是风雅,

不是变态和神经;

诗是李杜,

不是海子与顾城。

哪怕是孤芳独秀,

我也绝不人云亦云。

因为我坚信:

诗人千古,

一脉长存。




梅园诗隐


当今诗坛,没落不是问题,因为兴盛的场景不多见。至于复兴,我以为还是少谈为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文学艺术也是如此,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各臻妙境,各领风骚。文学创作,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现实的土壤。生活在今天,不要奢求复制昨日的辉煌。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走到哪个时代也该谱哪个时代的曲。

现在,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日趋激烈,压力日见加大。人们的价值观,审美意识,精神追求,生活情趣,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不可能也不应该以不变应万变,其文学样式,表现手法理应同社会生活同步。

所以,诗歌,尤其是旧体诗词,作为一种过往的精粹,我们阅读、品味、赞叹,不失为调节愉悦身心的有效方式,若想着恢复其曾经的辉煌,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痴想。


郑显亮


一,当今诗坛没落,是因为社会没有闲人了,没有封建社会的那种剥削阶级了。

二,原因之二,是因为人民的文化活动丰富了,不是古时作诗立就的单调了。现在有跳舞队、模特队、徒步队、歌唱队、腰鼓队、击球队、登山队、自行车队、旅游队。另外卡拉0K场、电子游戏场、牌场、洗浴场、溜冰场、散打场、足球场、舞蹈训练场等等。休闲之余,人民重视健康了。

因此,诗坛会像茅草屋一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杨哥之翩翩舞


我国的诗坛,曾经繁荣过,也昌盛过——堪称令人艳羡的“诗歌王国”!而当今的诗坛,的确是没落了。

有诗友对此论不服,并举出现在有多少多少诗人,出版多少多少诗集来反驳我。我笑了,反问他:“诗人多,诗集多,就等于诗坛(诗歌)复兴了吗?”

我认为,评价一个时代的诗歌成就,主要是看其艺术价值,而诗人与诗集的数量,则是次要的!请问:当今的诗人,有几人能与唐宋比肩?又有几人不落入前人的窠臼?当今所谓的诗集,用来当枕头我都嫌硌得慌!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按此推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艺术品种,我们不应机械地重复前代——春秋有《诗经》、战国则有《楚辞》、汉代有赋、魏晋是五言诗、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高峰,众体皆备,群星璀璨!宋代自知不如,乃以词取胜;元代诗歌等而下之,遂为元曲;明清无路,只好去写小说了。

其实,当今没落的不止是诗坛,而是整个文学界!关门歇业的文学刊物有多少种?请问现在有几人还在看当代的长篇小说?所以说,诗坛的复兴,不过是沙漠中的幻影而已!


乒乓球804


几个字成一行,一句话成一行,写出几行连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解释的话,却有人吹捧好诗。什么是诗,很多人让这种现象吹捧的真是乱了不知该怎么去评说。说几句正话,却引来了连文都没发过的喷子,一阵乱喷。不写行不。不评论行不。说话自由、评论自由,为什么你还要喷呢!不爱看、不顺眼你飘过去。不成诗的文却一吹再吹。扰乱诗坛,扰乱了文坛。现在就是这种现象。虽然写不出唐风宋韵,终该有一个好的文风才不失自称文人的风彩和修养。


寻你25


其实,现代诗歌在民国时期开始,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比较兴盛,直到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才开始衰落。

民国时期的文学思想主要受西方影响,当时中国开始实行白话文运动,引起了新旧文化两派之争。提倡白话文的文化先驱者们,如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人,提出解放文化思想,提倡科学发展。应从教育开始,发展白话文,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替代文言文,普及全民教育,提高人民思想觉悟。

改革思想一旦萌芽,必会大肆疯长。这时候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应运而生。在鲁迅先生吹响这声号角之后,更多的新派诗人涌现出来,最著名的像徐志摩,郭沫若,戴望舒他们。

诗歌对比小说,形态上更加简明易懂。诗歌简短明快,有韵味,有美感。诗歌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可以自由抒发作者思想感情,从而快速的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种节奏感,这种韵律美,画面感极强 ,让人回味无穷。

民国时期的诗歌流派主要有五四派,新月派和现代派为主,八九十年代中的中国当然以朦胧诗为主,而当今诗坛则以新生代为主。

我觉得民国时期的诗歌更加具有美感和象征性。譬如徐志摩那种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诗人通过这篇抒情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母校依依不舍的离愁别绪。几番惆怅,几番深情,让人感动不已。

我们再看看戴望舒的这篇《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这篇《雨巷》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江南雨巷朦胧阴冷的画面,诗人仿佛表达了一种孤寂忧伤,彷徨无助的心情。但是当他在看到这个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的时候,他的郁闷心结一下子就打开了!原来表情愁苦的姑娘,看上去却如梦一般美丽。他似乎立马从这个如丁香花一样的女人身上看到了希望,找到了力量,于是轻松的愉悦的走过这条幽深寂寥的雨巷。

中国八九十年代的诗人以顾城 海子,汪国真等人作为典型的代表。我们看看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位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是啊!这首他临死之前写的诗歌多么美好,仿佛诗人重新开始了希望,他要全心全意去做一个普通的人,去工作,去劳动,去找一个爱人,去生孩子,去赚钱,去孝敬父母……什么烦恼,都是骗人的,见鬼去吧!

向旧生活说再见,平凡之路才是幸福!

诗歌到了二十一世纪,好像诗歌就已经死了!人们不再需要诗歌,不再追逐诗歌,因为,人们的信仰已经变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更多关心的是自己的衣食住行。至于精神生活,我们选择的娱乐方式简直太多了!

有人说,诗歌变得小众,现在不是有些人还在写诗吗?什么梨花体,咆哮体的吗?我只想呵呵,一段简短的直白文字分几段就算诗歌?请问,有什么美感和意义可言?上次那个云南彝良县文联主席陈衍强的诗歌《仰望天空》,那叫诗歌吗?不仅侮辱湖北人,其内容毫无深意,就是一段差强人意的写白。

诗歌要有美感,也要讲究韵律,不是随便写几行字就叫诗歌的!所以说,诗歌确实没落了,如果再想复兴,恐怕是漫漫长路了!





Wait柏拉图


没落原因:1、不少人连什么是诗都搞不明白,认为随便分分行,有点生活气息或思考就是诗。2、把持诗坛的人自身水平都极有限,试问怎么慧眼选出好的诗歌?3、诗坛相互吹捧,内部提携,依私好取舍,完全就是一个利益小圈子。4、缺少有力量和高素质的诗评家或美学家。5、泛娱乐化时代,绝大多数人吃得都是快餐,有营养的东西都是要细品的,人心浮躁自然难免会被束之高阁。6、缺少“工匠”的认真精神和儒者的羞耻之心,今日之中国不仅诗坛如此,各行各业亦是如此。

复兴问题:1、短期内不要指望有所谓的诗坛复兴,看看各个重点期刊的作品,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2、中国什么时候都不缺少“逆行者”,他们才华横溢却能忍受孤独和不解,或许活着时没有太大名声和作为,但历史会给予他们公正评价。3、或许哪天从国家角度被重视起来,并以严谨的态度扶持诗歌的发展,或者能见到一片曦光。


文史醒言


诗词歌赋,古代是畸形发展的,人为的把生活层面的东西奢侈品化了,曲高和寡很牛逼,其实都听不懂不就是狗屎吗。诗得吟唱,词得伴曲,歌赋也是离不开抑扬顿挫,不就是现在的歌曲吗。中国过去的很多文化产品被一群自以为是的蠢货把持,不断的改变它的正常发展方向,如同把小姑娘的秀足缠成畸形一样,毫无真正的价值,你说实话,你真的能通过读一首诗一首词流泪跳舞呼嚎吗,歌曲能,可是,嗨不说了,愚蠢的厉害。一个流浪的瞎子阿炳,就一首曲子,能让全世界听到的人动容,这才是真牛B,没一首所谓的诗词歌赋能达到如此功效。别扯淡了,美好的确实美好,可是整体性的脱离自然发展形态,就是一种病了,无非是自娱自乐而已。请不要捻着山羊胡说,你不懂,有什么懂不懂的,都是用眼睛看用耳朵听,你能多懂多少,其实,你说什么,词最初也是有曲子的,不就是歌词吗,曲子都弄没了,说难听点,你才懂个狗屁。贴题说一句,别扯淡了,什么复兴,绝不可能,因为比过去已经很复兴了,只是在生活层面还需要更多更好的作品。青楼喝着酒吟诗作画,嘿,高雅高端上档次,恶心,人们需要在一起高歌欢笑真实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