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在这一个特殊的时期,宅在家里不仅可以为国家省口罩,也是一个难得的读书学习的机会。

今天我把自己读过又非常喜欢的书分享给大家,希望你能喜欢。

《闲暇处才是生活》 梁实秋

书单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这本书是由一篇篇短文组成的,最长的一篇大概就是附录部分梁实秋先生回忆自己与自己的第一任妻子从相识到相守的点滴了,文章语言简单有趣易懂又不乏细节描写。梁实秋先生对于食物的研究和描写非常厉害,这本书里虽然很多时候写的不是食物,但还是会提及到,夏日朋友聚会时一准儿会吃怎样的食物,毕竟我们的文化环境终究与食物紧密联系。

“所谓闲暇,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谓,是免于蚂蚁、蜜蜂般的工作之谓。养尊处优,嬉邀惰懒,那是蚂蚁、蜜蜂之不如,还能算人!”

这是梁实秋先生对于“闲暇”的定义,书中的文章都是梁实秋先生围绕一个主题去谈他的见解与看法,从棋书画戏到礼仪、时间等等,非常广泛。文章标题的这句“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便是摘自书中这篇文章,也是梁先生对于读书这件事的看法。

摘抄一段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段:

“有时候,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也会逼人而来。这个世界,这个人生,有其丑恶的一面,也有其光明的一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随处皆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雨有雨的趣,晴有晴的妙,小鸟跳跃啄食,猫狗饱食酣睡,哪一样不令人看了觉得快乐?就是在路上,在商店里,在机关里,偶尔遇到一张笑容可掬的脸,能不令人快乐半天?”

可以理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消极/烦躁的情绪互相传染,对于快乐的要求仿佛也越来越高,但我还是觉得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小乐趣并且为此而感受到快乐的样子太美好太可爱了

这同时也让我想到最近看到的一个观点:一个人要学会休息。对于我来说还是有点震撼的,可能是我接触到信息大多是要求大家成为时间管理者,高效利用时间,有多任务处理的能力还要合理利用碎片时间,彷佛闲聊两句八卦都成了浪费时间阻碍你成功的元凶。

然而事实是,人不可能像永动机那般永远保持高效,很多此类的观点最终是让人自己感动了自己,熬夜加班/学习可能大多是因为没有充分利用白天的时间,导致无法在该休息的时间休息,既不利于健康也丢了自己生活的规律。

从我自己的角度我的感触是也是如此,不是说一直处于很忙碌的状态,而是自己在放松的时候太过于懒散,在时间紧又有任务的时候又不是那么的能让自己在该睡觉的时候停下来,进而导致每次遇到考试或者事情比较多的但是时间自由度高的时候就作息混乱,总之是既不算休息好了也没有真的做到高效。

理想中的样子大概是作息规律计划良好,然后去享受安排合理时间


《Lean In:向前一步》 雪莉·桑德伯格

书单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这本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对我来说算是一本启蒙类书籍。第一次了解到“女权”、“同工不同酬”以及对职场形成具体的认知都是通过这本书。作者雪莉·桑德伯格是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她本身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职业女性,女生能够冲破“透明天花板”达到公司高管这一个层级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在自身有了一定影响力之后,可以并愿意站出来为“男女平等”发声则更为难得。

书中内容非常的务实,她有从自身的角度去谈职业女性应该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也有站在职场前辈的角度提出应该如何为自己寻找导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这些方法不仅仅适用于工作场合。

“交流的最佳效果来自谈吐得体且态度真诚,其关键点在于你不需要直愣愣地冒出大实话,而是适当修饰后的诚实表达。”

“有效沟通的起点在于明白‘我有我的道理,他有他的道理。’绝对的真理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那些坚信自己的话就是真理的人实际上就是不让别人讲话。当我们承认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具有局限性,就能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分享他人的意见。”

作者还在书中借助许多自身看到的或者遇到的经历,指出女性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女生遇到新的任务或者没有90%把握的事情的时候第一反应会是拒绝,而不是说“我试试”;再比如,开会的时候,除了必须,女性一般会选择在角落或者最后的位置,而不是尽力往前坐等等。

然而男性面对这些情况时往往比女性更积极主动也更加自信。当我从书中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我就是这样的!”,“男女平等”这个问题的存在不是单方面的,就如同解决这个问题也不是只有女性努力就能够做到。


《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东野圭吾

书单 | 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两个都是剧情类的推理小说,感觉如果介绍了内容基本就是给大家剧透了。目前东野圭吾的小说,我才只看了这两本,而关于东野圭吾以及他的小说的评价,零零碎碎看到了不少,可能有的人看了东野圭吾才发现原来还可以以第三人称的形式来写一个或一些故事。

我看的第一本是《嫌疑人X的献身》,看完之后最大的感触是干净利索。所有书中的描写都不是毫无意义的,无论是背景交代,用生活环境去暗示一个人可能的心理状态,还是人物的细节描写,除了故事本身的引导性与暗示性,没有任何非客观的描述,结尾的部分非常利落,揭开真相,全书完结。这种简单会进一步放大结局带来的冲击,而这种风格至少在我看过的东野圭吾的两本书中是一直延续的。《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相比情节更复杂,作者想表述的关于人性的部分也更多,当然篇幅也长了很多。


写在最后的话:

多样化的观点的传播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拥有一个开放的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思考和表达,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家许多观念与认知基本定型,尤其是也许有些人还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去了解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想法的时候,想要通过一个开放的平台或者观念的传播去影响一些和自己观念不算太合的人又显得很徒劳,那些想改变别人的想法的人所做的大多是无用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虽然说被误会是表达者的宿命,但害怕“被误会”也是很多时候阻止一些人表达的原因。

谢谢读到这里,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分享,欢迎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