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尉迟恭凌烟阁排第七,秦琼却排最后一位,李世民为何不待见秦琼?

nancywu_43689974


唐太宗于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开始图画凌烟阁,当时秦琼已经去世五年。如果李世民不待见秦琼的话,秦琼可能连上凌烟阁的机会都没有。可见,虽然事隔多年,但李世民一直惦念着秦琼。要知道,大唐凌烟阁代表的是一种无上荣耀,无数人尽其一生都无法得到。所以说,只有二十四个位置的阁楼留有秦琼的一席之地,实属不易。



而之所以有李世民不待见秦琼的质疑,其实是秦琼没有达到人们的心里预期,而产生了一种失落感罢了。遥想秦琼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何等的英雄威武,但是在贞观年间却默默无闻,与之前的状态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于是就有人觉得是受到了李世民的冷落。其实真正的原因只有两点:

一是秦琼有意的选择功成身退,不想被鸟尽弓藏。举个栗子,尉迟敬德曾居功自傲,大闹庆功宴,拳打李道宗,最后李世民绘声绘色的讲起了刘邦的故事,吓得尉迟敬德乖乖的去炼了丹,直到贞观十九年李世民征讨高句丽的时候,才把尉迟敬德叫出来当了一名“啦啦队”队长。因此,这是一种人生智慧,秦琼不会像尉迟敬德那样,直等到李世民厌烦自己的那一天而自讨没趣。


二是健康出了问题,正好给了秦琼安享晚年的理由。秦琼早在隋炀帝时期就追随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等将领不断的征战农民起义,后来投靠李世民后,更是一马当先、纵横驰骋,为唐朝立下赫赫战功。所以秦琼一生经历无数次厮杀,落下满身的伤痛,健康早就亮起了红灯,从某种程度上讲,选择平淡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有一种说法,认为凌烟阁排名顺序不是按功劳大小为标准。其实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因为从古至今,只要是涉及到名次问题,其中定有一些玄机。道理很简单,如果凌烟阁功臣排名真是随意性产生的结果,那么列在首位的为什么是长孙无忌呢?很显然,除长孙无忌功劳不容置疑外,李世民还是有意偏袒了这位大兄哥。所以,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以及建立的功勋,才是决定了凌烟阁排名的关键。



李世民把入选凌烟阁的功臣分为四类:一、建国功臣,包括晋阳起兵的一类;二、学识渊博,德才兼备的一类;三、最初效力于秦王府,玄武门之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一类;四、贞观年间继续为唐朝开疆拓土的一类。因此,只有符合其中一条或几条标准的人,才有进入凌烟阁的资格。

那么,为什么慰迟敬德排第七,秦琼排最后呢?原因有两点:

一、慰迟敬德的功劳要大于秦琼

尉迟敬德最早是割据势力刘武周的部将,之后投靠李世民。秦琼从隋将到瓦岗军再到王世充,最终也是投靠唐朝。之后二人都在唐朝的统一战争中立下不世之功,因此二人的经历、功劳相差不多。但是在玄武门之变当中,尉迟敬德要比秦琼要出色许多,而且毫不夸张地说可以把尉迟敬德列为玄武门第一功臣。反观秦琼,甚至还有人质疑他倒底有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事实上秦琼不可能缺席,只不过是没有冲在最前面,也有可能只是一个把风的角色。所以,正是由于秦琼在玄武之变中并不突出的表现,才是他排在尉迟敬德之后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秦琼早于尉迟敬德去世

除玄武门之变中立下的功劳比不过尉迟敬德外,秦琼另一个在凌烟阁排名落后于尉迟敬德的原因就是去世的早。秦琼于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去世,而尉迟敬德活到了公元658年,整整比秦琼晚于20年去世。李世民图画凌烟阁是在公元643年,所以自然会顾及生着的面子,同时已经逝去的人只能排在后面,这样也是人之常情,合情合理。

感谢朋友们的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先谈谈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该榜是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命阎立本绘制,此榜排名有先后,越靠前表示在唐太宗李世民的心目中,关系越密切功劳越大。排名如下: 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 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 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 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二十四功臣中虽然文臣武将皆有,排名最高的武将是排在第二位的李孝恭,战功显赫加上又是皇室宗亲,排在武将第一无可厚非,尉迟恭排在第七位,武将第二位,处于非宗室将领第一位,这充分显示出尉迟恭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地位,秦琼仅排在功臣榜最后一位。



秦琼在李世民心目中的功劳地位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秦琼在唐朝建立后身体不好,没有太多立功。李世民登基后不久,秦琼就上疏说自己因为连年征战,已百病缠身了,需要在家修养,李世民也应允了,之后的秦琼基本属于半退休状态,不再过问政。秦琼自己也曾讲过,自己大小作战两百多场,多次受伤,流下来的血都有好几壶了,身体状况难以再支撑。身体状况不佳导致其后期没什么立功表现。 正是由于秦琼在后半生因身体状况不佳没有再获得征战沙场的机会,导致其在李世民心目中功臣的位次开始下滑。


沧海拾遗录


这是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得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的原则说起。很多人总以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是按照功劳大小排的,其实这个认识是错误的。真正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位置排序是按照拟定名单时每个人的官职大小排定的。如果拟定名单的时候有的人已经去世了,则按照死后皇帝给的“赠官”(死后的哀荣)来评定官职。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是贞观十七年确定的。排名第一的就是长孙无忌,因为他当时的官职是位列三公的“司徒”,官最大,所以排第一。排第二的李孝恭,第三的杜如晦,第四的魏征,是因为他们在贞观十七年之前就去世了,所以“赠官”都是三公的“司空”,并不见得他们的功劳就比排第七的尉迟恭、第八的李靖高。

同样的道理,秦琼贞观十二年就去世了。因为去世的比较早,所以太宗皇帝给的“赠官”只是“徐州都督”,这个官职在整个二十四功臣中属于最小的了,所以只能排在最后。


每日一首怪诗词


说来有趣,尽管如今不少荣誉榜都会强调说排名不分先后,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还是名列前茅的人物。即便有些时候按照姓氏笔画来署名,读者的还是会对前几名多了几分艳羡。这样的观念,在古代更是如此。

李唐的江山,有大半是李世民及其手下拼杀出来的。在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杀兄诛弟,夺得了太子之位,后又登基为帝,成了集万般荣耀于一身的盛世明君。唐太宗在享受这一辉煌和荣耀的同时,并没有将老部下们抛之脑后,而是搞了一个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光荣榜。

隋唐时期,追随李氏父子的文臣武将不计其数,战死沙场的英雄好汉也不胜枚举。然而,在凌烟阁内却仅有二十四个位置。可以说,无论排在第几,都已经是无上荣耀,不仅意味着自己功成名就,还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千金难买的财富。

不过,即便同为功勋,自然也得有个排名上的先后和感情上的亲疏。所以,凌烟阁内的二十四功臣,也绝非就可以等量齐观。但令不少人难以接受的是,秦琼竟排在了第二十四位,而与之并称为门神的尉迟恭却比他遥遥领先。

究其根源,大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历史上的秦琼着实战功显赫,是李唐王朝的开国功臣。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隋唐英雄中,有不少人是被历史小说给夸大了。后世《隋唐演义》等历史小说,将秦琼的狭义过分夸大,使得其在民间的威信大增,几乎成了可以同关公等量齐观的人物。

然而,民间对古代英雄的崇拜,并不意味着被崇拜者真就胜过同时代的历史人物。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的功劳或许不该排在最后,但也不见得就能排的靠前。

其次,功臣榜的设置,固然是要基于功劳的大小,恰如古人所讲的论功行赏。不过,这种皇家荣誉也势必会掺杂有政治因素的影响。秦琼的年纪,在唐王朝的武将中是比较大的,在政治稳定以后,他已经逐渐退居二线,影响力不及一些武力正盛的人物。至少,当时秦琼是不及尉迟恭的。

再次,仔细观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便会发现,其实唐太宗原本也是有私心的。一些靠前的功臣,或是与他沾亲,或参与过玄武门之变,或二者兼而有之。在这一点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便是长孙无忌。不过,尽管存在这种因素,大的排名还是相对公允的。


史海烂柯人


不待见秦琼从何说起呢?官封左武卫大将军,武职已极矣!贞观五年又对几个玄武门功臣进行了加封,秦琼就是其一。封一子为县公。秦琼死后陪葬昭陵,在墓前立石人石马以象征他的卓越战功,所有武将里绝无仅有。秦琼死后太宗伤心了好久。说李世民不待见秦琼就是无知,拿尉迟敬德来和秦叔宝比那就是无知加无了等于什么都不懂啊


江山壹统


秦琼的功劳是大唐统一天下的战争中,统一天下后基本是退养状态,而尉迟恭从李世民打天下到玄武门之变一直到后面李世民当皇帝后的战争他一直都有参与,所以他的功劳视乎比秦琼大。


东莞城市快报传媒


不是不待见,而是你只看隋唐演义觉得秦琼非常牛,你要是读了正史就会发现,秦琼在一堆将军里边只是普通水平了。


Captainzhuo


李世民与李建成争谪,曾邀秦琼参加,但秦琼态度暖昧。尉迟恭积极帮助李世民夺谪,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射杀李建成的同党齐王李元吉。李世民为了感谢尉迟恭,曾打算将公主嫁给他。


跪射俑


原来,在玄武门之变中,秦琼才是最关键的一环,李世民深知秦琼为人,拿捏的也相当到位,假如让秦琼领兵作战自然不在话下,但要让他跟着自己发动宫廷政变窝里斗,恐怕秦琼就办不到了,可是如果将自己的妻儿老小交给秦琼,如果政变失败,秦琼就是拼死也会保全自己的妻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