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從白山鬆水到武漢雷神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團隊顯實力

投身吉林省抗新冠肺炎57天,馳援武漢15天,3天創建雷神山醫院C8病區,收治患者45人,12天治療出院8人,無患者由普通型轉重型,無重型轉危重型。這就是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團隊抗新冠肺炎、馳援湖北國家中醫醫療隊的階段性戰績。

從白山松水到武漢雷神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團隊顯實力

從預判到實踐,逐漸完善方案。1月14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通報了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進展情況以及疾病的流行特點、病例臨床特徵,部署了全國防控工作。基於對以往重大傳染性疾病的認識和經驗,帶著對人民健康負責的態度,吉林省名中醫、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肺病科主任王檀教授迅速投入到了防控新冠肺炎的疫情當中。面對一個新疾病,似乎離我們還很遠,而春節離我們很近了,數十年的職業的敏感性和責任感,讓王檀教授立即審視、研究這一疾病的中醫特徵,中醫如何防治。蒐集湖北/武漢的患者的症狀、面色、舌像,疾病的起源與發病的狀況,病程的特點及預後的情況,查閱古籍,在1月19日初步擬定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中醫探討並上報醫院。1月21日長春中醫藥大學及附屬醫院成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防控專家組組長:王檀。1月22日國家衛健委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三版)的通知,方案中提到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基本病機特點為“溼、熱、毒、瘀”與王檀教授提出病機特點的“寒、溼、瘀、虛”不同,懷疑的聲音:“必須按國家方案調整”“要不再等等…”,醫院領導班子在聽取專家組意見後,堅定的站在了專家組的後面,“我們尊重專家意見!”1月22日經長春中醫藥附屬醫院公眾號發佈,1月23日王檀教授作為疫情防控專家組組長對全院醫護進行了相關培訓。1月27日國家發佈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提出中醫辨證的“寒溼”“疫毒”“肺脾氣虛”,質疑的聲音才消失。同日公佈了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這時王檀教授已經帶領專家組投入到吉林省的疫情防控工作中,開始對長春市傳染病院的疑似和確診患者,進行中醫治療,同時參與了省危重型病例的救治。

從白山松水到武漢雷神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團隊顯實力

王檀教授帶領專家組會診了吉林省確診新冠肺炎患者93例中的50例,主要為長春市、公主嶺及省內的部分危重型患者,初步得到中醫干預下的中西結合療效,並從中探究了中醫望診與病程病勢的關係,整理經驗,補充完善治療方案。在危重型病人的救治中,王檀教授緊密和醫生聯繫,1付藥後根據患者反應立即調方,患者的病情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中逐漸穩定,最終痊癒出院。隨著對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療經驗,王檀教授再次更改方案,增加了重型及危重型的中醫辨證,在救治工作中,發現醫生的關注熱點都集中在了重症救治上,忽略了患者恢復期的治療,它不同於康復期,是中醫的長項,再次提出要重視恢復期患者辨證的治療,並三易方案,將治療分成衛表期、犯肺期及恢復期,將恢復期的治療單獨提出加以辨證,凸顯愈後防復的重要性。並於2月14日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印發。

從白山松水到武漢雷神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團隊顯實力

防治重大疾病,科研應急攻關。1月21日吉林省啟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應急科研攻關專項”,科技攻關項目負責人王檀教授團隊申報的《結合地域特點辨證的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效果評價》課題立項並啟動實施。王健教授、仕麗教授為攻關組成員,醫院科技顧問趙大慶教授親赴實驗室,開展藥物實驗研究;課題組研發2個預防方劑和6個治療方劑。預防方劑“除溼防疫散”獲省藥監醫療機構製劑備案。

從白山松水到武漢雷神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團隊顯實力

“未病先防”與“愈後防復”是防治新冠肺炎最重要的兩端,預防與康復都是中醫的強項。疫情初始就打響了防禦戰,“防”重於“治”。長春中醫藥大學及附屬醫院在防病上,一方面派專家積極幫助農安縣、集安市、和龍林業局等政府的會診商請,另一方面聚焦社區人群、集中隔離人群以及全省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各大醫院發熱門診一線人員、社區一線防疫人員、環衛工人、公安幹警、交警、歐亞集團等發放除溼防疫代茶飲12萬餘人份,目前均無感染報告。

從白山松水到武漢雷神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團隊顯實力

1月29日長春中醫藥大學接到農安縣政府的支援函,請求支持農安的疫情防控。農安縣排查湖北省返鄉541人,其中武漢市430人,其他外省4558人,累計發熱17人。接到商請後,長春中醫藥大學高度重視,校長宋柏林親自帶隊,率領專家組組長王檀、副組長仕麗、附屬醫院院長叢德毓、感染控制辦公室主任羅威等醫療團隊,連夜趕往農安。到農安縣後兵分三路,一組直奔傳染病院、縣人民醫院,疑似病人和隔離留觀病人,另外二組下村屯,查看居家隔離者。疑似患者及隔離患者經中藥辨證治療後均熱退,隨後咽拭子檢查兩次回報陰性,解除隔離。贈送預防除溼防疫散方劑1萬餘人份,農安縣無感染病例報告。

“愈後防復”不是病人解除隔離了,中醫同樣就認為病痊癒了,王檀教授在近10年的間質性肺疾病中醫診治中的經驗告訴我們,病毒性間質性肺炎的後期治療對整體預後十分關鍵,餘邪未盡,可導致纖維化的形成,因此提出“助陽補肺除痺顆粒”用於恢復期(肺CT未完全吸收或者吸收不良)的治療。影像上完全恢復的患者氣陰兩傷,心神不寧多見,給予代茶飲方劑調護。續接居家康復的治療,包括呼吸訓練、功法、推拿、艾灸等。

從白山松水到武漢雷神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團隊顯實力

“跟我上”,馳援武漢。在大學副校長冷向陽教授的坐鎮指揮下,2月12日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派出了以王檀教授團隊為主的支援武漢同濟中法院區隊伍。2月14日,在接到派駐中醫隊伍接管雷神山中西結合病區的救治任務時,王檀教授毫不猶豫的說“我上!我必須上!我留下的方案,大家遵守執行,還可以遠程會診,但武漢這場戰役我必須上,目前沒有人比我更擅長它!”。風雨面前,王檀教授一句“跟我上”,大家還有什麼可說,擼起袖子跟著上吧!2月15日,帶著長中大人的堅定信仰和大醫精神,帶著吉林救治的經驗,在冷向陽副校長帶領下,長春中醫藥大學醫療隊奔赴武漢雷神山醫院。醫療隊任命王檀教授為C8病區主任,任命王健教授、田琳副教授為副主任,周海燕為護士長,劉曉睿為副護士長。冷向陽教授兼任團隊感控和質控的負責人。2月16日,醫療隊專家拜訪仝小林院士,討論吉林的救治方案,3天創建病區,在附屬醫院感控主任羅威教授遠程的親自指導、監督下,醫護每個人都過了感控關。開始接診病人,每次聯繫他們,他們總是不在線,很忙。王檀教授忙查房,中醫與西醫的不同還在於查房的內容和形式,中醫的望、聞、問、切,必須親自在病人身前,摘口罩伸舌的那剎那,呼吸飛沫的風險是存在的,他卻堅持望舌、切脈。有的患者也很擔心傳染給醫護人員,總是很快的帶上口罩。他不厭其煩地跟每一位患者交流,為患者緩解焦慮情緒,作心理疏導,介紹病情及治療方案。一次查房時,患者一下子抱住醫生,驚嚇!又很快鬆開,患者說:“看到您們,我太激動了”。

從白山松水到武漢雷神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團隊顯實力

問療效,事實說話。正如雷神山醫院C8病區主任兼雷神山醫院中醫救治組副組長王檀教授所說:無論是吉林省,還是雷神山C8病區,我們所做的相對全國是小樣本,並不代表全貌,中醫藥總體的療效要用事實說話。但從我們的治療上看,越來越有信心,越來越順利。最初我們對於疾病的判斷就是“寒、溼、瘀、虛”為基礎,在吉林的救治經驗,在中醫藥前期介入,早期干預,能起到截斷扭轉的療效,減少轉重率。輕症普通型中醫為主,重型中西結合治療,中醫藥干預,可加快緩解病情,向普通型轉化,減少過多用藥,促進核酸轉陰。王檀教授還講到,我們的經驗是否適合於武漢的患者,最初是有疑慮的,來到武漢第一件事就是觀察患者的症舌脈,可喜的是,我們的辨治方案適合使用。同時,因時、因地、因人辨證加減,個體調整,目前反應很好。27日,我們收治的一名患者,經靜點抗生素、激素、利巴韋林、丙種球蛋白,口服阿比多爾及支持對症治療兩週後,轉入雷神山醫院。患者入院時,血氧飽和度90%,周身浮腫,病情較重,入院當天經專家組反覆商議中西結合治療方案,減停西藥,立即給予中藥,當天激素減為20mg口服,經辨證應用中藥湯劑3天,患者症狀明顯好轉,水腫消退,現住院4天,激素已減至8mg口服。患者咳嗽、咳痰、乏力症狀均消失。目前,療區所有患者因應用中藥湯劑的治療,僅口服抗病毒藥1種,療程平均3天。整體上看起來,患者總體走向好轉。昨天5名患者出院,今天又有3名患者出院了。近期陸續有患者出院。對此,長春中醫藥大學專家團隊信心滿滿的。

從白山松水到武漢雷神山,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團隊顯實力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特殊戰鬥中,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厚積薄發,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從前方逆行到後方護航,專家團隊無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為全國打贏防控阻擊戰彰顯了中醫藥魅力,貢獻了長中大方案、長中大智慧、長中大力量。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