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孩子聽話是好事?不一定!家長要防止孩子成為“白色小孩”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聽話,特別是長輩在教育孩子時,往往把“你要聽話啊”掛在嘴邊,孩子聽話真的是好事嗎?很可惜結論是否定的。

孩子聽話是好事?不一定!家長要防止孩子成為“白色小孩”

鄰居家的哥哥今年35歲,從小到大都是一個聽話的孩子,按照家長的規劃考什麼大學、讀什麼專業,最後工作時也是聽父母的話,考上公務員後在一家事業單位上班,隨後又跟父母安排的女孩相親,現在已經為人夫、為人父了。一次飯後,他跟我吐露心聲,感覺自己活得不開心,沒有自己想做的事情,每天像行屍走肉一樣生活,彷彿一眼已經看到了人生的盡頭,要說做什麼改變,自己也沒有勇氣邁出一步,畢竟這幾十年習慣了聽父母的話。

鄰居家哥哥的悲劇就是太聽話造成的,日復一日的聽話,讓他變成了“白色小孩”,“白色小孩”是指那些不具有明顯性格特徵的小孩,他們的性格表象是不清晰的、被動的,通常具有以下一些表現形式。

一、“白色小孩”通常有哪些表現

1、對外界的反應遲緩

小明八歲,上小學二年級,每天做什麼作業都需要家長提醒,上學要帶什麼書要家長幫忙,出門也不主動關燈,做什麼事情都像是溫水裡的青蛙—樣,戳一下,才能動一點。他基本不會主動承擔什麼事情,對學習也漠不關心。

這種孩子看起來很遲鈍,並不是因為笨,只是他們還沒有形成自己清晰的性格。對自己缺乏基本的認知,也不願意主動關心外面的世界,僅僅被動聽從父母的指示。

孩子聽話是好事?不一定!家長要防止孩子成為“白色小孩”

2、交際能力差

“白色小孩”喜歡更多的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享受自己的獨處時光,不會主動走出自己的安全範圍,認識和結交朋友。這樣會造成這類小孩在社會中的溝通交流能力缺乏,在必須面對與人協助才能完成的任務時,表現出焦慮和無力感。

“白色小孩“性格中的這種缺失,導致他們長期都是懵懂的孩子,沒有對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看上去安靜聽話,從外表也看不出情緒的起伏。

3、性格發育遲緩

“白色小孩“的性格特點,除了聽話之外,好像找不到其他更加貼切的詞彙來概括了,當其他的孩子在充分發揮兒童的天性探尋外部,形成獨立的性格時,“白色小孩”的世界還是一片混沌,尤其是心智的發育相對滯後。

孩子聽話是好事?不一定!家長要防止孩子成為“白色小孩”

正是以上種種消極的應對,致使“白色小孩”的性格發育十分遲緩。在心理學上,對這種性格發育遲緩的現象有明確的解釋叫做“未分化性格”,這種性格對孩子來說是有弊無利,會對他們的未來產生巨大的不利影響。

二、孩子擁有“白色性格”會有哪些影響

1、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如果事事聽從家長的安排,沒有絲毫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完成固步在家長的管教圈子裡,容易造成孩子過於內向的性格,做事沒主見,自卑且懼怕參與人打交道的社交活動。同時由於害怕被孤立和欺負,會迎合他人,且不懂得拒絕別人,最終形成討好型人格。

孩子聽話是好事?不一定!家長要防止孩子成為“白色小孩”

2、習慣於別人的安排,面對選擇茫然失措

孩子由於習慣於聽家長的話,長期積累一下已經完全喪失自己做決策的能力,在沒有家長在場,需要自己獨立完成或者做出決定時會畏首畏尾,不敢冒險,沒有承擔責任的勇氣和擔當。處理問題時會瞻前顧後,缺乏果斷的執行力,在未來的職場發展中,也不會有大的作為。

3、影響智力發育

“白色小孩”由於太過聽話,長期不動腦筋思考問題,惰性思維居於上風,依照家長的指令行事,殊不知大腦這時也處於成長髮育期,在這個階段大腦沒有得到有效的鍛鍊,反應力會遲鈍,記憶力會下降,從而影響智力開發。

孩子聽話是好事?不一定!家長要防止孩子成為“白色小孩”

看到了“白色性格”給孩子造成的諸多危害,不得不說“白色小孩”的家長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蔡康永曾說過,父母對小孩來講最珍貴的是給他們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們變成他們想要成為的樣子,而不是變成父母希望他們變成的人。家長要彌補,可以這樣做。

三、想避免孩子成為“白色小孩”,家長可以這樣做

1、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愛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把握一個原則,以正面的鼓勵和肯定為主,不要經常打擊孩子,摒棄一些傳統錯誤的觀念,諸如嚴格要求,是為了讓孩子越挫越勇這類。家長不要刻意責罵或過於嚴苛的管理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懷與愛護,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引導孩子面對困難不退卻,要知道父母的愛是孩子所向披靡的鎧甲。

孩子聽話是好事?不一定!家長要防止孩子成為“白色小孩”

2、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與家長逐漸分離的過程,孩子現在學習的一切都是為了以後能夠與家長分離獨立生活做準備。那麼家長何不在當下就試著放手,給予孩子一定範圍內的自主權利,逐步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可以讓孩子自己規劃假期生活,制定時間表,安排體育活動內容,父母協助和監督。在孩子遇到困難時,家長不要第一時間幫孩子解決,而是鼓勵孩子先自己想辦法。

3、鼓勵孩子多參加社交活動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管教時,不能僅僅看到學習成績,要注重對孩子性格的培養和引導,堅強的內心和堅韌不拔的品質對孩子未來的人生道路都有重要的影響。同時要鼓勵孩子多參加社交活動,廣泛結交朋友,通過與同齡人的接觸,提高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情商。鼓勵孩子多參加各種校園和班級活動,在集體活動中克服與人交往的恐懼,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聽話是好事?不一定!家長要防止孩子成為“白色小孩”

完美的家庭教育方式從來不是簡單的讓孩子聽話,家長只有和孩子站在一起,仔細尋找孩子的優點和潛力,給予自己充分的理解與尊重,孩子才會真正的健康茁壯成長,形成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和獨當一面的責任感。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孩子聽話是好事嗎?如何培養孩子獨立的思想,你有什麼好的見解,歡迎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