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堅持中西醫結合」抗疫戰場有作為!中醫藥“慢”的標籤正被撕去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

「坚持中西医结合」抗疫战场有作为!中医药“慢”的标签正被撕去 內容來源:湖北日報 記者:胡蔓 龍華

急症看西醫,慢病看中醫。中醫藥曾被貼上“慢”的標籤。但在洶洶疫情面前,它正從幕後走向前臺,從預備隊員到臨危受命,從“慢郎中”到擔當急先鋒。連日來,湖北日報記者奔走於一個個生死戰場,目睹了一幕幕中醫藥大膽嘗試、深度參與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的場景。

舉偏補弊

讓細節變得完整

如果說西醫直奔病症,中醫則更加精雕細琢,讓細節變得完整。對此,一直秉持著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湖北省中醫院肺病三科副主任醫師黃大偉有著深切的體會。

1月28日,到湖北省中醫院住院的68歲霍先生情況並不樂觀,雙肺葉嚴重感染、高燒39攝氏度不退,被列入重症患者。接診的黃大偉決定先採用抗感染的西藥,控制炎症反應,再用中藥進行對症調理。

這是一個步步驚心的過程,每一個症狀和表象都要仔細捕捉,每一味中藥的劑量也需精準拿捏。針對霍先生高熱、咳嗽等症狀和病位,醫生給予銀翹散,疏風解表,利咽止咳。病程中,霍先生出現腹瀉、胸悶的症狀,醫生又給予藿樸夏苓湯,芳香化溼,情況迅速好轉。到了治療後期,霍先生出現乏力、多汗等症狀,醫生則給予參麥飲,益氣生津,症狀逐步消失。

中醫的補位讓細節變得完美。

雖經歷著基礎疾病多、兩次被宣告病危的生死考驗,61歲的新冠肺炎患者錢先生最終挺過來了。“中醫藥治療貫穿了錢先生的整個病程。”參與救治的湖北省中醫院急診科主任李剛副教授感慨:“根據不同病程的不同病症,我們開具了醫院的肺炎2號、3號、4號方,合力將患者拉回生死線。”2月17日出院後,錢先生還繼續服用“肺炎5號”方湯劑進行鞏固。

湖北省中醫院新冠肺炎防治專家楊毅介紹,新冠肺炎一系列表現,是正邪相爭產生的症狀。中醫經驗方在減輕發熱咳嗽症狀、控制病情進展及提升人體免疫力方面有優勢。此外,能促進肺部病灶吸收,減少甚至解決肺組織損傷、肺纖維化等問題。

臨危受命

放開手腳大膽嘗試

“感染三病區41床患者,已行氣管插管,目前情況危險,西醫治療都已上,中醫專家們趕快集思廣益想辦法!”2月18日晚7時48分,武漢市第一醫院中醫防治組副組長、武漢中醫名師謝沛霖焦急地把這一信息發在中醫工作群裡。群裡立刻沸騰:“氧飽和度不夠,要補氣,人參要加大用量。”“要上安宮牛黃丸。”“患者氣道黏稠性液體分泌物多,可以用大劑量的細辛。”……

當晚9時05分,國家中醫醫療救治專家組副組長、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等緊急趕至醫院會診,商議的急救治療方案是:安宮牛黃丸豁痰開竅、中藥湯劑急煎通腑瀉肺、參麥注射液和獨參湯大補元氣,三管齊下。

藥物很快就到了,中藥處方藥學部連夜組織急煎。該院的針灸科主任周利主動提出,家裡正好有大補元氣的高麗參,離醫院也近,馬上煎好送過來。當晚11時20分,獨參湯送至病房。

2月19日早8時,醫院中醫防治組專家進行中醫查房時提出,“中醫方案再微調,增加血必淨注射液”。不久,好消息傳來,41床患者的病情終於平穩。

中醫藥“臨危受命”發揮出獨特功效。“在新冠肺炎沒有西醫特效藥的情況下,中醫就應該放開手腳、大膽嘗試,有一線希望,盡百倍努力。”這成為中醫界的共識。

獨立作戰

“慢郎中”成急先鋒

有時,中醫表現出的戰鬥力,讓業內都吃驚不小。

一位43歲的女性重症患者,高燒、頭痛,病情反覆持續一週。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時,身體虛弱得連起身都困難。國家醫療救援隊專家組成員、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查診後做出了一個藝高膽大的決定——單純中醫治療。

第一天,服用兩次中藥,高燒開始消退;第二天,配合八段錦、穴位貼敷等,症狀有所改善;第三天,完全退燒且無反覆,全身症狀明顯好轉……第八天,患者達到出院標準。

這一手,讓病人們第一次領略到中醫的實力,也見證到“慢郎中”發揮出急先鋒的作用。

對此,張忠德有底氣。他本人得過非典,當年正是中醫令他起死回生。

在武漢接診100多個病例後,他的思路開闊而清晰。

截至2月29日,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共收治972名病人,其中40%是重症、危重症病人,累計555人出院。

中國中醫

全國產經平臺在疫情期間緊急設立全國疫情信息平臺,如有發佈需求,請聯繫霍老師,電話:18511001888;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