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中國式家庭,您認為應不應該分餐?分餐好還是不分餐好?

上善若水Mqy


經此一場戰役,人人惶恐人人自危,是該好好反省反省了,每個家庭的生活習慣不同,分不分餐自己做主。我覺得別管人多或者人少的家庭都可以分餐,就是使用的餐具多些。比如說多炒幾個菜,每個人面前放個盤子,吃多少自己用勺子盛在盤子裡,這樣更衛生些。有的人胃裡有幽門螺桿菌,一家人傳染的更快,還有胃炎,也是傳染的,還有些個老年人,生活壞習慣改不了,老是用嘴咋吧咋吧筷子,然後再夾菜,這樣全家都要吃口水了,這可不行啊,誰也別高估自己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我們三口之家,都打算分餐了,多刷幾個盤子而已,辛苦點唄,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著想,值得!


滄海一粟泰山


從小就是在農村長大的,小時候都是一大家人一起吃飯,因為爺爺奶奶那時候窮所以多生了一些,所以在我小時候每次吃飯都是幾個叔叔和姑姑在一起吃,還記得冬天時老家都會燒火盆,然後一大家子吃完飯就圍坐在火盆旁聊聊家長裡短,而我就像個小兔子一樣依偎在媽媽的懷中,現在回想那時候是真幸福呀!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喜歡遠離父母而去追逐自己的宅居生活,殊不知天底下最愛我們的人就是父母,無論你在外面經歷了什麼,家才是最好的港灣,等你去停靠,所以好好珍惜與父母在一起的時光吧,哪怕是吃一頓飯也好!


觀老梁啟智慧


中國餐飲文化有幾千年歷史,舊時一大家幾十上百人(我母親上輩就100多人),現在這情況是絕對不會有的了。

中國式家庭對分餐還是合吃,要看各家情況,如果大家在一起十分融洽,又離得很近,或是一個院子,合餐可以有諸多便利,能合餐當然更好了,一個大家庭其樂融融。如果離的較遠就可分餐。節假日到一起聚聚也是美美的,……

分餐合餐按需分配,各取所需,善莫大焉!


不平事


中國式家庭,如果大家的時間都允許的條件是,我個人覺得還是不分餐好。

1.多人進餐,便於孩子學習餐桌文化。

我們每個人活在世上都不是孤立的,融入社會是我們大多數人的一種需求。為人處世,交往禮節也是每個人都要學習的。

同桌進餐,讓孩子有機會學習餐桌文化。比如,

“座有次序,上座必讓長者”,

“用箸夾菜,只取向己之一方者,不立起向他角器中取菜”。

這種禮儀,只有在與家人一起進餐時才能很好的學習到,獨自進餐反而沒有這種機會。

一起進餐,還可以增進家人的感情,使家庭氛圍更加其樂融融。

2.多人共餐,有助於身體健康。

我說說身邊的例子吧,也許只代表部分情況。

我們老家村裡,我們這一代的人很多都來到了城市裡工作生活。可是由於工作忙,孩子需要家裡的老人來帶。這種情況下,有一部分是媽媽們來到城市裡,爸爸一人獨自留在老家。獨自在家的老人,很多都是胃不好。

因為他們是獨自用餐,便時常將就。就算好好做飯,也會因為進餐時還是一人,往往吃起來也不覺得香,時間長了,容易沒有胃口。

所以,共同進餐,可以增強食慾,利於身體健康。

3.多人進餐,可以用公筷等解決衛生問題。

一般想到分餐的問題時,是為了衛生考慮。不過,多人進餐,可以用公筷、公勺等餐具來解決衛生方面的後顧之憂。

總之,吃飯是人生大事,也是每個家庭的大事。祝願所有人,都能把飯吃好,越吃越香,越來越開心。



靜鴻漫寫


分而食之不是什麼新鮮事,中國家庭也可以實行分餐制。

疫情爆發以來,好多人提出可以像日本家庭一樣,每人一套餐盤碗碟各用各的食物,既是預防傳染性疾病的需要,也能把用餐美學發揮到極致。其實,分餐制並不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符號,在中國歷史上分餐制就一直存在。古裝劇裡就經常可以看到,凡有宴飲,歌舞在中間供大家欣賞,主人客人圍繞而坐,每人面前一張小桌子,水果、酒菜各樣都擺著,不用碰杯,遠遠舉一下杯子以示敬意,其樂融融。

隨著時代變遷,圍坐在一起推杯換盞的合餐制才逐漸登上歷史的舞臺,成為了中國家庭最常見的用餐方式。用餐制度的改變也帶來了餐具、桌椅的改變。更多的中國傳統家庭理念注入了合餐制。從今倒推一百年,大家長式的中國家庭裡幾乎每家都至少有兩張大圓桌,用餐時大人圍著一桌,小孩圍著一桌,更有些地方講究男女不同桌用餐,就另有一桌供女眷用餐。桌上的碟子也都是一式的圓盤子,桌中間置一個湯盆。每個人用自己筷子夾桌上各碟的菜,最多湯盆裡有個公用的大湯勺,也只是為了盛湯方便。這種用餐模式融入中國人的生活已數百年之久,大家庭漸漸分離為小家,家庭成員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合餐制也就更為自然地成了家庭用餐模式的首選。

但顯然,出於預防疾病的需要,分餐制比合餐制更為合理。用各式小碟把各樣菜品分好,每人只吃自己盤中的食物,有效地避免了消化道疾病的傳播。要說擔心這種方式不利於融洽家庭氛圍,那真是多慮了,大家仍是一個桌上吃飯,吃的是一樣的食物,只是不在一個盤子夾菜了而已,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對於分餐制,平常心看待即可。

採用分餐制,對於家庭氛圍不會有影響,但對於菜品的製作習慣是有影響的。人們製作食物講究色、香、味俱全,色,是顏色和品相兼具的意思。中國人擺盤造形的功力也是一絕,在大盤上下功夫和在小盤上做文章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可以推測的是,一旦分餐製成為習慣,中國家庭傳統的烹調習慣也會遇到變革。但世上諸事,本就在不斷變化之中,不是嗎?


張晴柔


我認為不管是分餐制還是混餐制,都是一種飲食文化。做為中國人來說,混餐制並不只是一種就餐方式,更多的是我們的傳統習慣導致。所以我認為混餐制更適合我們中國人的飲食習慣。

分餐制的好處

一、衛生安全。

這倒不是說大家在一個鍋裡吃飯就不衛生,只不過分餐制更能杜絕交叉感染。如果家裡一個人感冒了,那麼通過筷子,唾液等等,就可能會傳染給另外的家人。如果是分餐制就不必擔心這個問題了。

二、大多數人覺得分餐制使用餐具更多。

這一點其實是我的個人觀點,更多人覺得分餐制使用餐具是更多的,畢竟每個人都要有一個碟子一個碗甚至更多。但是我在生活中實際發現,以我生活中舉例來說,偶爾我和妻子也會使用分餐制,實際情況是用的餐具更少了,而且使用頻率最多的是盤子,也就是最好洗的餐具。(可見我是一個會做飯能洗碗的男人,哈哈哈)

所以我把它列為好處之一,畢竟洗碗真的煩嘛。

三、能更好的進行營養搭配。

比如家裡有老人有孩子,老人喜歡多吃一些蔬菜,而孩子可能更想多吃點肉。那麼分餐制的好處就體現出來了,他們盤子裡的,都是自己愛吃的,而且是能吃多少吃多少,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浪費。

四、更好的控制能量攝入。

這一點對於胖子們肯定是好事,大多數胖子都有一個問題:只是多吃了那麼一口!

分餐制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你盤子裡的,可以經過你仔細計算熱量,只要你不吃盤子外的東西,就能準確控制熱量攝入。也是一種自我控制的方式。

混餐制的好處

混餐制沒有那麼多的好處,唯一好處就是:熱鬧。

但是熱鬧這個事啊,是深深的紮根在我們骨子裡的東西,尤其是老一輩人,他們最喜歡的是什麼?人丁興旺,團團圓圓,熱熱鬧鬧。

這一點從我們幾千年來的飲食文化就得以看出,其實大多數的傳統文化都有改變或者斷層。那為什麼飲食文化沒有呢?就是我們中國人骨子裡就喜歡熱鬧。

不知道您有沒有覺得,反正我發現人多吃飯更香!

我和妻子兩個人住,每天也是兩個人吃飯,吃的不多。但是一到了我媽家或者丈母孃家,大家一起圍著桌子吃飯,總是吃的很撐。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拋棄混餐制的原因。即便分餐制有那麼多的優點,我們也還是無法徹底改掉混餐制的習慣。

如果我想改,我的父母答應嗎?

用“公筷”是個很好的折中方式。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用公筷給別人夾菜,這其實就是分餐制和混餐制的一種折中方式。既不會造成交叉感染,又不會顯得“生分”。

我覺得這個習慣應該推廣,可以改善我們飲食文化中的缺點。


綜上所述啊,客觀上來說分餐制的確有很多優點。但是混餐制之所以流傳幾千年,自然是我們中國人最最重視的家庭,團圓所造成的。這一點是不可能改變的,所以我覺得混餐制更適合我們中國家庭。


聞香書坊


關於合餐還是分餐,一直都有爭論,此次疫情的爆發,又把這個話題炒起來。所謂合餐,就是中國人普遍的採取的就餐方式,大家圍坐一起,用自己的餐具從公共的菜碗中夾菜吃。所謂分餐,是西方普遍採用就餐方式,把食物分到各自的餐具中,大家各吃各的。我個人覺得,中國式的家庭,還是分餐好,雖然我家目前還沒有完全實現,以後還是要逐漸採用分餐。

一、分餐制在我國早已有之

分餐制是古代等級制度的一種體現,鴻門宴就是典型的分餐制,每人一個小桌,各吃各的。古裝電視上,皇室家宴或者大宴群臣,皇帝都是一個人高高在上,單獨一大桌,臣子坐在下面,每人一小桌,皇帝高興了,還會給臣子賜一道菜。在尋常的百姓家,地位高的人才能坐主桌,也算是一定程度上的分餐。

二、合餐製為什麼會流行

隨著高足傢俱的出現,特別是椅子從西域傳入,人們才有了圍坐一桌就餐的條件。同時,飲食文化的發展,也促進了合餐制的普及。中國人做菜講究色香味,色是第一位,一條燒好的大魚,怎麼分餐呢,大卸八塊的魚還能讓人有食慾嗎。

此外,中國人就餐講究熱鬧。大家圍坐一圈,敬酒勸菜,場面熱鬧。一桌十幾個人,十到二十盤菜,如果要分餐,菜品和餐具的擺放相當麻煩,大家各吃各的,氣氛也冷清一些。中國人講究待客,如果對客人施行分餐,容易給人造成見外的感覺。

對於家庭就餐,分餐比較麻煩,比如三口之家,做三盤菜,如果要分餐,就要分成九個小碟,國人對飲食要求高,三盤菜混在一起像蓋澆飯一樣,會降低食慾。如果用公筷,也要增加三雙筷子,另外還要輪流使用。

三、施行分餐制的好處

首先是衛生,大家用自己的筷子到盤子裡夾菜,容易引起交叉傳染。肝炎、幽門螺桿菌等很多疾病,很多就是就餐不衛生交叉感染的。其次是健康飲食,家裡有小孩或者糖尿病人很自然地就採取了一定的分餐,比如兒童菜要控制油鹽,糖尿病人飯菜不能加糖,菜要單獨做,不能混在一起。最後是節約,很多人家裡做飯習慣分量很多,每餐都吃不完,最後浪費,吃多了對健康不好,剩下的飯菜浪費了,施行分餐可以做到定量,減少浪費。

四、對施行分餐制的一些建議

一般就餐主要兩種情況,一是公共就餐,比如在單位食堂、應酬、酒席等,二是家庭就餐。對於公共就餐,很多已經實現了分餐,比如食堂,還有酒店自助餐等,在其他場合還是要提倡“公筷行動”,跟提倡“光盤行動”一樣,對餐具稍微改進,菜盤旁邊配上公筷,雖然看起來有些麻煩,一旦大家習慣了,將對人們的健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家的衛生習慣和健康意識會逐步提高。

對於家庭就餐,可以選用適當的餐具,比如適合家庭就餐的餐盤,來施行分餐,減少分餐造成碗碟增加的麻煩。三五個人,飯菜定量做,吃完也不浪費。有不適用分餐的菜,採用公筷、公勺。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提高我們自身的衛生健康習慣和意識,勤洗手,勤消毒,杜絕病從口入。

虎子的理想之路:做最理想的自己,寫最想寫的文章


虎子的理想之路


我認為分餐制還是很有必要的,因為中國人習慣聚在一起吃,這樣就會有交叉感染的風險,如果一個人有乙肝等傳染性疾病,就會傳染給其他身體健康的人,我認為可以在吃飯時準備公筷,公勺。


誓言如塵般染指流年


我認為分餐制非常有必要

首先了解什麼是分餐制,簡單的來說就是用餐的時候用餐器具分開,大家坐在一起每人一份各吃各的,吃多少就要多少,夾多少就吃多少。

下面來說一下,我們要不要推廣分餐制。個人認為分餐制值得推廣,不管是與家人一起用餐還是外面與友人聚餐,實行分餐制對我們來說都是有益無害。

採用分餐制其實有很多好處:1.家庭和公共場所實現分餐制,有利於控制人的飲食量,2.分餐制的實行,對於生產瓷器餐具的廠家帶來巨大的商機,3.分餐制能慢慢改變國人大吃大喝的壞習慣,還節約環保,4.採用分餐制能避免幽門螺桿菌感染。

就用最近的晉江毒王舉個例子,福建晉江英林鎮毒王張某某,從武漢返鄉隱瞞行程多次走親訪友,並參加3000多人的宗族聚餐,其確診的新冠肺炎導致7人感染,數千人隔離。與一人之力傳染整個晉江,被網友稱為晉江毒王。

在這次事件中雖然疫情傳播途徑有很多種,但共餐同飲這一種傳播途徑最為可怕。比如某某用餐中將筷子放進嘴裡舔一舔,筷子裡粘著大量唾沫,在夾菜的過程中翻來翻去,病毒就這樣撒下了。

在我們生活中飲食衛生一定要注重,病從口入。

我個人認為推廣分餐制真的很重要,對我們個人和家人健康都有很大的好處。尤其是在外聚餐的過程中,或許與友人同事關係很好出去吃飯沒什麼,但是潛在的健康衛生情況需要特別注重。推廣實行分餐制雖然有點渺茫,但在我們和別人一起吃飯時儘量增加公筷,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其實我是很希望通過這次疫情之後中國能大力推廣分餐制,你們覺得這樣可行嗎?


一片葉子的故事


我覺得分餐好,我個人認為一家人吃飯照樣可以圍坐在一起,只要沒有呼吸道傳染病就可以。預備一雙公共筷子或者勺子,也可以每人預備一雙筷子或者勺子。誰吃多少菜,自己布在自己的小蝶裡,不夠自己繼續添。這樣沒吃完的菜可以擱置到下一頓,當然一頓吃完更好。尤其是夏天,若有唾液殘留於菜裡很容易壞掉的。更重要的是,分餐可以避免胃病傳染,如幽門螺旋桿菌,甲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