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都知道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如果春秋时期也有四大名将都应该有谁?

此生不悔入中华


以春秋早、中期的人口、生产力和作战水平,不可能有名将产生,诸侯往往都是亲临前线或派兄弟子侄(等级制度决定的)前去,最多就是带上个数千人和数百乘或千乘车马去斗斗气,带的人马再多了就是僭越,会被群起而攻之。这一时期没有名将的原因还有:1、周礼尚未完全破坏,诸侯间都很尊崇“礼”,懂得节制,不会轻易发生大规模冲突。2、诸侯大部分都是周天子比较近的直亲或旁亲,属于内部矛盾,也不容易撕破脸干仗。到战国时期远亲就不如近邻了。


春秋晚期,礼乐崩坏,但生产力仍然极其有限,不具备大兵团和大规模打仗的基础。不过这一时期开始产出不少有影响力的军事理论家,像司马穰苴、孙武(攻楚也就二三万兵力,并且是跟伍子胥等协同作战)等这样的军事理论天才。这一时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名将,不然司马迁在《史记》中不可能不单独为其立传。


战国早、中期生产力开始有了较大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增加,开始有了像样的战争出现,也就有了后来的不少名将,像吴起、庞涓、孙膑、乐毅等。


所谓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剪),那都是战国偏晚期的事了。战国名将固然风光,但其实战国最风光的是那些纵横家或游说家们,像公孙衍、苏秦、张仪、范睢、鲁仲连等人,凭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入相或出将,决定一国兴衰成败。就连甘罗这样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都能凭借口才和智慧离间燕赵谋取城池,千古流名。吾辈惭愧!


文史醒言


看了一下评论区…哎…都是些答非所问!!!看下文领答案

春秋时期四大名将

  孙武:★★★★★★

  春秋时期齐国人,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我国军事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公元前517年来到吴国,结识伍子胥,两人结为密友。后经吴国重臣伍子胥反复推荐,孙武才被吴王阖闾召见,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吴王阖闾想考孙武的实际效果,孙武上演了历史上有名吴宫教战斩美姬,被吴王重用为将。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闾经国治军,并提出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称霸的可行性步骤。公元前506年,孙武随吴王联合蔡、唐两国击败楚国,攻占楚国的都城。后来孙武激流勇退,归隐山林,不知所终。他的“知己知彼”和“上兵伐谋”军事思想成为了军事谋略的基础。孙武5000多言的《孙子兵法》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源头及世界的军事学的经典,孙武后来被人们誉为“兵圣”。孙武是中华军事理论的缔造者,第一人。

  吴起:★★★★★

  春秋末期及战国初期卫国左氏人(关于吴起到底应该算是春秋还是战国时期的人,在下认为两者皆可,我这里根据武将分配均衡的原则,勉强把他算是春秋时期人也无大碍。),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他著有《吴子》,曾经在孔子****曾参门下求学,在鲁国供职,鲁国国君想启用吴起为将,抵御齐国的进攻,但疑心他不会尽力。因为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吴起毅然杀了自己的齐国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为“杀妻求将”。吴起大败齐军。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他任西河郡守期间,“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吴起一生在鲁、魏、楚三国出将入相,并著有著名的军事学经典《吴子》(俗称为《吴起兵法》)一书,提出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等军事思想,后世论兵,莫不称“孙吴”。

  伍子胥:★★★★

  吴国名将,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父伍奢为楚国大夫,平王在位时为太傅,辅太子建。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杀 伍奢,子胥之兄子尚也同时被害。伍子胥被迫两次出逃。伍子胥过今安徽昭关时,急得一夜之间满头青丝变成银发的传说流传甚广。伍子胥智勇双全,进入吴国后帮助吴公子姬光刺杀了吴王僚,姬光即吴王阖闾。吴王问其治国安邦之策,伍子胥提出先立城廓,加强守备,广积粮和充实兵库的主张,深得吴王赏识而委以重任。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了伐楚的战争。在柏举大破楚军并攻入楚国国都郢城。此时楚平王已死,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并挖其目。有人批评子胥做得过头,子胥说:“日暮路远,倒行而逆施之于道也”。前484年,伍子胥又带兵灭掉越国,俘虏越王勾践。在当时,伍子胥和孙武齐名,是吴国成为春秋五霸的关键性人物。

  先轸:★★★★

  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文公流亡时,先轸与狐偃,越衰等是随从和辅佐他的近臣。前633年,先轸开始他的军事生涯,公元前632年,先轸请求率本部军攻卫之五鹿。他采取先声夺人之法,令军士在所过山林高阜之处遍设旗帜,使五鹿军民误以为晋军众多,吓得争相逃跑,一举攻占五鹿。在城濮之战中,先轸见楚左军被诱出击,便指挥由晋国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部队横击楚左军暴露的右翼。这时,伪装退的晋军也停止后退,配合中军夹击楚左军,楚左军遭到夹击,大部被歼。前628年,率军在崤的隘道设伏,全歼秦军,俘虏了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崤之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秦东进中原争霸的企图。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帅职衔,又有元帅实绩的著名统帅。


霖霖历史录


战国四大名将:白起,廉颇,李牧,王翦。没有异议。但如果要评定春秋时期四大名将,却没有真正排过。

个人认为春秋时期能称为名将的有以下四位:


先轸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元帅”,晋楚城濮之战,秦晋之战的实际指挥者。春秋将领统领排名前四毫无疑问。

孙武

一部《孙子兵法》影响世界至今。

亲帅三万吴军大破强大的楚国,破楚都,掘楚祠。创造中国军事新的神话!

司马相苴

《司马法》第一次把对士兵入职的培养写进兵法之中。

齐景公时期齐国四处出击,司马相苴功不可没!

范蠡

大家肯定会觉得很奇怪,范蠡明明是谋略家,怎么也是名将?

首创了特种部队,敢死部队。范蠡作为春秋四大将


小何才漏尖尖角


战国时期有四大名将: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

下面回答春秋时期四大名将应该有谁?

春秋时期(东周的前半期)起于周平王姬官臼公元前770年止于周敬王姬匄公元前476年一共295年。

期间出现春秋五霸:

齐桓公姜小白时期以管仲为相;

晋文公姬重耳时期以狐偃为相先轸为帅;

宋襄公子兹甫时期以庶兄目夷为相;

秦穆公赢任好时期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佘;

楚庄王芈熊旅时期任用伍举、苏从;

纵观整个春秋时期,我认为四大名将不能单单以武力为主先期人们在劳作、学习、各方面综合评定四大名将应该是:

1 老子:《道德经》的创始人,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的哲学家、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一部《道德经》流传至今,人人享用、代代相传,老子的思想对现代中国发展乃至整个世界发展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等等无不为我中华儿女标杆立异,老子的思想已经深深印在我们一代代人们心中。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 孙子:《孙子兵法》的创始人,孙武孙长卿,春秋时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鼻祖”,号“兵圣”。一部兵书《孙子兵法》十三篇至今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 鬼谷子:王诩,卫人,因常年隐居云梦山鬼谷自号称鬼谷先生,《鬼谷子》一书更是被后世称为“智慧禁果,旷世奇书”。春秋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谋略家、兵家,精通百家学问,常如山静修,深谙自然之规律,天道之奥妙。“通天彻地、日星象纬、六韬三略、广记多闻、修真养性”。门下弟子也都是旷世奇才如孙膑、庞涓、商鞅,毛遂、苏秦、张仪。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

4 墨子:墨翟,宋人,春秋时期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子提出的“节葬”“节用”“非命”“非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六志”“明鬼”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为支点,为当时和现代人类历史做出巨大贡献。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刚黄。江河之水,非一河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






光头祁彬


春秋四大名将

孙武(春秋齐国人著名将领)字长卿来到吴国受吴王重用发动柏举之战,击败楚军攻破楚国都。

先軫(春秋晋国人)在城濮之战中胜楚帮晋夺得了霸主地位

伍子胥(春秋吴国名将)帮吴王治国安民稳定局势。

吴起(卫国人)帮助魏国夺取秦国河西之地于阴晋之战一少胜多打破秦军。






侃侃聊热点


李牧、廉颇、白起、乐毅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春秋四大名将分别是兵圣之祖孙武、杀妻求将吴起、晋国统帅先轸、吴国猛将伍子胥。


小龙女5505


春秋时期四大名将:

1.孙武—兵家之圣,《孙子兵法》缔造者

2.先轸—指挥城濮之战和崤之战,帮助晋国称霸

3.伍子胥—帮助吴国大败楚国 鲁国和齐国,成就吴国霸主之位

4.司马穰苴—《司马法》影响后世。


流浪猫加菲呦


春秋无义战,众将官称不得名将,就像岳飞称不得民族英雄同出一撤。


破译门人


魏国乐羊灭中山!孙武孙子兵法,司马错司马兵法,再来伍子胥吧


我是经理


李牧,乐毅,白起,王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