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老子

深知什么是阳刚,却安守雌柔的地位,这就是天下的溪流一样。(溪流知道山岩坚硬刚强,但是却甘做柔雌,处于底下的位置)像天下的溪流这样,永恒的德性就不会离失,回复到婴儿般柔弱单纯的状态,这样可以长久。深知什么是明亮,却安于暗昧的地位,甘愿做天下的生存模式。甘愿做天下的生存模式,永恒的德行不相差失,恢复到无极的状态。深知什么是荣耀,却安守谦卑的地位,就像做天下的川谷。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要把朴素的材料东西雕琢而成器物,有道的人沿用真朴,则为百官之长,所以最好的制做工艺是不损害任何材料的的。

上面的翻译,是历代人阅读本章的理解,都说这是老子强调复归。强调做人低调,不去争强好胜。就算有本事,也要深藏不露。和之前很多篇章一样,如果道德经只是讲些哲学,个人修养,和社会国家治理方面的学问,试问,老子骑青牛过武关时,尹喜拦住他,奉以师礼,请他留下五千言。尹喜拿到道德经之后,如痴如醉阅读,然后他大印挂在武关上,把妻儿老小送回洛阳,一个人手持道德经悄然离去,南下武当山修炼。能让一个人抛去高官厚禄,舍弃妻儿老小隐居的书,一定是修炼方法的书籍,这个世上,如果能让人做到尹喜的行为,除了长生不老这个诱惑之外,也不可能再有别的。

所以这一章,仍然是讲修道的方法:道家讲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阴阳,阴阳的互相吸引对立统一,但是道家讲的阴阳和其作用绝对不是后世陈抟老祖画的太极图的样子。

因为阴阳必然是一个包容另一个,太阳为阳,周边无尽的黑暗是阴。万物负阴而抱阳,阳必然被阴包围,才构成万物。因为阳的性质是刚强,扩张,动,而阴的性质是柔和,收缩,静。

所以,人体的阳气入骨,骨骼坚硬刚强,支撑身体,而阴气形成柔软脏腑肌肉,包裹在骨骼之外。雌雄动物的性器官特征也是如此。那么修炼的顺序一定是,先采阴气,要阴气充满全身,多余的汇集丹田。知道阳气如何采集,但是要先守阴气。阴气旺盛之后,后面的方法我不能讲了,免得惊世骇俗,遭人非议,修行的道友可以私下交流。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这一章里复归婴儿,复归无极,复归于朴,都是道家功法的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