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1 解码真传之五:形意拳霸道?——论三重劲力的门道

解码真传之五:形意拳霸道?——论三重劲力的门道

很多人练拳外观还是挺浑厚的,但是不自觉地假了,其实是“把位不明”。

把位不明,练功效果就不强,体会也就不会太深。而且每一发力,都努力晃动身躯,反弓蓄力,因为晃力过重,动作就不够干脆,黏黏糊糊、肉鼓轮墩的,原本心意拳要练就下盘的沉稳就难,因为心意拳的拳势,起落还是很明显的,有起有落就有间隙,有规矩,其实同样是晃力打法,不过相对寻常摇身打法较为高级罢了。待到高级状态,则是不钻不翻一寸为先了,那便是崩筋之劲,合了心意而入颤筋就无可无不不可了。但是这个过程非常艰难,所以心意拳打法必然凶猛,为的就是让这个起落合为一势,不可遮挡。如果练功的时候就过分晃力蓄势,则是拉开了起、落间隙,对手就有机可乘了。

很多人行拳,为了展示一种浑厚,不自觉就加了一个身体的起伏,定式时候就生出一个动势,看着有趣,但显了败势。所以形意拳后来直接明晰了起落,先求根劲,再求干脆,落地浑厚之态只是周身紧固不够高强的不得已而出现的势态,倘若以干硬之体硬去模仿一个晃动,那就是画蛇添足自作聪明了。换句话说,就是震颤,得是铁砣落地,让地震颤,即便不能,则是筋骨定位,皮肉震颤,而不能是舍弃了直接,去用筋骨模仿一个晃动。

形意拳的高明,便是高明在特殊的功法练成了特别的身体形态,此非技法可以代替,如此才能打出相应技法。论起道理,无非脚下劲硬,手上劲快,中间又不比晃势者缺少荡劲,所以看着硬直,却是“舟行浪头”、“一马三箭”。人越老功架犀利凝练,也就是精准,年轻时功力不及,则以浑厚代之,图个整合。

寻常拳架组合招法,也多是“一、二、三;接、打、补”,寻常拳法,虽有一步三拳,却是定法,头一拳为飘身惯性出,后一拳落地拧身追,再一拳反向摇身往复出拳,如此摇摆组合。手臂硬实拳劲可入,但两足不实,依然形不成全力,好比发拳者轻,受拳者重,稍微一动便成了迎击,发拳者打人,却有可能反向跌出,所以非两足有“蛇行抓地”之功不可,形意拳换了步态,就是先以此能入手。

所以形意拳用拳,后足一送,前足蹬开,前手拳出,此为一拳;前手拳还未及完成,后手拳又追上,一步生一拳;这两拳视对手变化而定,前一拳可成可不成,后手拳可追可不追,而最后一拳威力更奇:若及蹬开,则是半步鸡立,此时照顾多方,可左可右,纵势更远,如此拳法迅速透彻,无可抵挡也抵挡不及,因为大凡拳家,此状态下无法发力;而随沉坠势,自然又是一拳,而后落成贴身抱头之局面,此局面下,别家拳法多受束缚,而心意、形意独具其长,正是发挥之时。

如此,此前种种浑厚之态,不过是求筋骨能力半途未成之表现,若以此为追求,便无法练至心意六合之高境界了。

心意(实则是形意)之妙诀,为一马三箭却非招式成法,三拳都是独立之拳,不过拳与拳间间隙太快,快过寻常招法,所以被视为招法;但此三拳,每一拳都能变化,这是招法所用之不及;此变化是应敌而变,可拳可肘,可横可直,所以有触必应,上步必胜。上步需要胆量,但必胜并非莽撞,所以形意拳行,他拳不一定行。

——铁萼奇兰国技武术论文精要

解码真传之五:形意拳霸道?——论三重劲力的门道

已出版国术实体小说三部曲:第一部《六合拳宗》;第二部《帝国镖路》;第三部《真武百年》(即将出版)

铁萼奇兰(孙龙庆),自幼习武,项城张府武师传人,得心意、形意、太极、八卦诸拳真义,祖上为镖行世家,幼时耳濡目染,过往武林和拳师记忆深入骨髓。成年后遂追随祖辈踪迹游历,精诚求真,拳艺有成。有诸内而行诸外,乃援笔著作,以国术武技、商帮武行、民间武备体系为本,述拳真实深刻,鞭辟入里;写人风骨凛然,如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