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為什麼做閱讀時總會不自覺地將英文翻譯成中文?

我相信這應該是一個困惑了大家很久的問題:

為什麼每次看到英文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翻譯成中文來理解?這樣是不是對的?

就像很多參加知米閱讀提升營的小夥伴,基本每一期課程開課的第一天大家都會呼籲:知米閱讀能不能提供中文譯本?不然不知道自己有沒有看懂。

在這裡統一說明一下:知米閱讀不會提供中文譯本,不是因為做不到,而是因為不能做!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明白了。

一、為什麼看到英文會想翻譯成中文?

我們現在解決核心的問題:為什麼做閱讀時總會不自覺地將英文翻譯成中文?

這是英語的初學者(不是說你剛剛學,即使你學了20年英語你可能還是個初學者)必然會遇到的問題。但是,隨著你英語水平的提升,它會逐漸減少,知米妞現在看英文的閱讀材料是不會自動翻譯成中文來理解的。

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母語對學習者的影響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已引起了學術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母語遷移”(L1 Transfer)現象,語言學上的說法是——非目標語言自動激活。對於大部分第二語言學習者來說,存在一個強勢語言(母語)以及一個弱勢語言(第二語言)。非熟練的外語使用者在聽說讀寫過程中常常需要藉助母語來幫助完成理解過程。但隨著對外語使用熟練程度的增加,對母語的依賴也會逐漸減少。

二、英文翻譯成中文來理解英文是對的嗎?

通過中文來理解英文,這種現象並不能單純的來評判對不對,就像我上面所說的:這其實是每一個第二語言學習者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我們只能說:通過中文來理解英文是不好的。

為什麼呢?這裡就要給大家科普一下思維方式的問題了:

1、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

2、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3、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4、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

5、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6、英語多變化,漢語多重複

7、英語多抽象,漢語多具體

8、英語多引申,漢語多推理

所以,用漢語思維來理解英語其實是不太可取的,可能在會在你的學習過程中產生負遷移效應。那麼我們如何加速這個過程,儘可能減少中文在英語閱讀中的干擾?接著往下看哦!

三、如何培養英文思維方式?

(一)擴大理解單位

什麼叫放大理解單位?就是不要逐詞翻譯,而是在掌握了所讀句子語法結構和習語搭配的基礎上對句子劃分意群,以意群為單位來翻譯。那麼如何才能放大理解單位?

1、分析句子結構

學會分析長難句,是提升字面理解速度的重要方法。英語裡面的長難句非常多,沒有一定的語法基礎讀起來可能會非常吃力,甚至不知道從何下手。

做好語法知識的儲備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實英語語法就是五個基本句型,知米妞之前碼了一系列的語法文章,這裡給大家貼上:

10天掌握英語語法Day 1(五種基本句型)

10天掌握英語語法Day 2(賓語從句)

10天掌握英語語法Day 3(表語從句)

10天掌握英語語法Day 4(主語從句)

10天掌握英語語法Day 5(同位語從句)

10天掌握英語語法Day 6定語從句(1)

10天掌握英語語法Day7定語從句(2)

10天掌握英語語法Day 8定語從句(3)

10天掌握英語語法Day 9定語從句大結局

10天掌握英語語法Day 10(部分倒裝)

2、積累習語搭配

英語中存在著大量的習語,熟悉這些習語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理解句子。比如It leaves workers with no choice but to face unemployment,這句話中有一個習語搭配是it leaves sb. with no choice but to,把它當作一個理解單位,意思不用翻譯成“它使我別無選擇只能...”,而是模糊輸出成“我不得不...”

(二)使用英英詞典

使用英英詞典有助於建立單詞與英文釋義的聯繫,即學習如何用英語來解釋英語。這樣做有個好處:可以最大化減少中文的影響,避免一看到單詞就下意識反應出它的中文含義。

除此之外,使用英英詞典還有助於我們理解單詞之間的微妙區別,例如love以及like兩個單詞的中文釋義都是“喜歡、喜愛”,但在英英詞典的釋義中可以看到它們之間的差異。

(三)大量的閱讀練習

語感的形成需要經年累月的練習,離不開大量的閱讀。大量高強度的原文閱讀是我自己嘗試過的方法中唯一行之有效的。通過接觸英語原文讀物可以讓你從上下文中自然習得高頻詞,大量的接觸則可以幫助你將其內化(無需翻譯成中文)。

不管有多忙,每天養成讀一點英文的習慣。長久堅持下來,你讀英語會感到越來越舒服,閱讀的時候受到的中文干擾也會越來越少,從而真正將其作為獲取信息,擴寬眼界的工具。

好啦,今天就給大家科普到這裡,一定要記得多閱讀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