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量产时间不变,拜腾凭啥底气十足?

互联网造车的优势是什么?拜腾用行动告诉我们,它们可以重新定义时间。

去年9月,新能源电动车新创公司Future Mobility Corporation Ltd.(简称FMC)在上海举行首场品牌发布会,正式公布品牌英文名BYTON和中文名拜腾。同时,FMC的两位“灵魂式”人物戴雷和毕福康,同台向外界正式宣布——拜腾要造车了。

如今,九个月过去了,坐标还是上海,拜腾汽车“高调”地开了第二场盛大发布会。戴雷和毕福康也再次同台,向外界透露了最新的造车进展及宏伟蓝图。

量产时间不变,拜腾凭啥底气十足?

在聊哥看来,发布会主要释放了两大“新鲜”核心内容,一则是包括南京工厂在内的生产制造端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二则是拜腾的第二款概念车——K-Byte全球首发。

值得注意的是,与上一次品牌发布会“广受质疑”不同,昨晚的这场名为“拜腾之夜”的发布会,至少在朋友圈是“好评满满”。聊哥不由感叹,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还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变化无常呢!

记得在去年品牌发布时,刚成立不久的拜腾还“穷的叮当响”,算上去年7月刚获得的一亿美金A轮融资,FMC的融资金额总共才不到三亿美金。

量产时间不变,拜腾凭啥底气十足?

按照互联网“没有个一两百亿,别想造车”的风格来看,后来者拜腾汽车,除了戴雷和毕福康这两位拿得出手的汽车行业“大牛”,真的是找不到让人看好的理由。

“团队里的成员都非常认可我们一定要节约!”在接受媒体群访时,戴雷曾坦言,因为资金并不充裕,所以拜腾更加懂得如何“开源节流”。同时,他也坚信,待今年初(2018)有实车亮相后,接下来的B轮、C轮融资进程预计会顺畅得多。

时间证明,确实如此。今年年初,拜腾在美国拉斯维加斯CES展上,正式对外发布旗下首款电动豪华SUV概念车Byton Concept。凭借一块49英寸的超大中控屏,拜腾“一夜成名”、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紧接着,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车界大佬徐留平、朱华荣等一行人的造访,使得拜腾的展台人气爆棚。

量产时间不变,拜腾凭啥底气十足?

更重要的是,因为徐留平看好,一汽集团成为了拜腾B轮融资的“带头大哥”,汽车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等企业紧随其后。

据悉,最新刚完成的B轮融资,为拜腾筹得了5亿美金。客观地将,这一数字放在互联网造车圈中来看,并不算多(毕竟,蔚来、小鹏、威马的融资额均过了百亿大关)。然而,与一汽这种体量的汽车“旧”势力的战略联盟,使得根基不稳的互联网造车后来者拜腾,无形中多了一道有力的品牌背书。

“拜腾会全力以赴申请造车资质,争取在股东和政府的支持下,尽快拿到造车玩家的‘入场券’。即便因为客观存在的政策风险、在量产落地前没能拿到‘入场券’,我们也有备选方案应对,确保保量产时间不延期。”昨晚发布会结束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身为拜腾汽车首席执行官&联合创始人的“技术大牛”毕福康博士表示。

量产时间不变,拜腾凭啥底气十足?

从毕福康的回答中,不难看出,正是基于已经同一汽达成了战略联盟,才使得拜腾在外界普遍关心的“量产“这个话题上,底气更足了。造车资质一事,确实是个非常考验造车新势力的大事情!

就在上个月底,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并下发到各地方政府的《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一度引发业界、尤其造车新势力们强烈关注。

因为,如若这一“红头文件”正式实施,那么在堪称“苛刻”的入行门槛标准下,那些海量排着队等着获取“准生证”的造车新势力,无疑等将被拒之门外。

量产时间不变,拜腾凭啥底气十足?

在此背景下,原本就普遍缺乏制造经验的造车新势力,迫于形势选择与传统车企优势互补、结成战略同盟,或将是大势所趋。

拿拜腾来说,在新一轮的电动造车潮中,其本身就没有“赶早”,如果不是获得了包括一汽集团、宁德时代等有分量的“盟友”的战略投资,说什么也难以如此短的时间内挤进互联网造车新势力“头部”行列。

事实上,类似新旧势力抱团、共谋发展的例子,又岂是只有拜腾跟一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