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新能源車,把我們都騙了!

文 / 鑑車哥

今天早上,一篇題為《你看,我真的不明白新能源汽車是門什麼生意》的文章刷了鑑車哥的朋友圈,對於當下熱火朝天的新能源車汽車產業,作者用詳實的數據和嚴密的邏輯潑了三大盆冷水。

第一盆冷水:新能源汽車銷售是在受補貼政策驅動,而非市場。

下面這張圖著實詭異,從2015年1月到2018年7月,新能源汽車都是在一年的年初難賣,年底大賣,循環起落,宛若潮汐。

作為一個自由買賣的市場,新能源汽車月銷售的走勢圖呈現出的規律性和一致性足以讓統計局自愧不如。

新能源車,把我們都騙了!

對於這種步調整齊的原因,文中給出的解釋是補貼政策在作祟。其指出行業內有個專有名詞叫“搶閘銷售”,這個閘就是政策時間點。

如一年的補貼新政大都是年初發布,可是在前一年年末,風聲往往早已傳出。一些聞風而動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就趕在舊政策閘門落下之前突擊上牌、賣車。這也是新能源車在年底銷量創新高的原因。

賣車的辦法有許多,比如有很多專做網約車業務的租車公司,一簽就是一大單。甚至有些租車公司,本身就是造車企業的關聯方。

事實上,現階段銷售的純電新能源車中相當一部分是被它們買走的。

而等到年初,中央的補貼新政下來了,眾多車企又開始觀望,地方政府相應的補貼政策如何啊?畢竟中央補完了地方補,頗有一些護犢子的地方政府,不會讓紮根本地的新能源車企太難過。

等到年中,地方政策也敲定了,新一年的銷售市場才算正式開始

。這也是下半年銷售節節走高的原因。

看到真相,下巴是不是要掉下來了。

新能源車,把我們都騙了!

第二盆冷水:利潤是假象,真正促使車企大舉押注的是“雙積分”政策。

文中指出,車企根據補貼安排生產,未必是想賺利潤,很多時候也沒利潤可賺,很多是想掙積分。

如北汽新能源,2016年銷售了4128輛EC系列,當年公司淨利潤1.08億元;2017年銷售了78079輛EC系列,當年公司淨利潤未知,但1—10月淨利潤只有0.39億。

若說他們大發補貼財,著實有點冤。

文章認為真正驅趕車企的,是2017年9月五部委公佈的“雙積分”政策。這套政策解釋起來有些複雜,簡而言之就是生產新能源汽車的比例太低、汽車平均燃料消耗量太高都會被罰。

第三盆冷水:新能源車一點兒也不清潔,汙染甚至比燃油車還厲害。

燃油車燒油,新能源車喝電。問題是我國的電力構成中,火電(燒煤)佔比超過60%。而且煤是這些能源裡,最傳統最不清潔的。

已經有研究表明,當下的新能源車比燃油車更不環保。

據清華大學的五位科學家研究表明,新能源汽車使用的電能加上電池生產過程消耗大量能源,中國新能源汽車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其實比內燃機汽車還要高出50%。

這也證明了,新能源汽車在目前其實只是汙染轉移。

不容置疑的數據和事實,讓很多人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

問題是,國家在新能源戰略上真走錯路了麼?

經過一番推敲,鑑車哥認為,國家all in新能源車的大戰略並沒有錯,而且很有眼光。上述的三盆冷水也都是事實,no problem,不過看問題的角度卻有很大的問題,準確的說太過於靜態和就事論事,缺少全局性和前瞻性。

別的不說,就說第三盆水。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也是中國汽車工業追趕西方過程中百年不遇的賽道,

難道僅僅因為我國火電比重高、能源車能耗超過燃油車等因素,中國就坐以待斃等條件成熟再做麼?

顯然西方是不會給中國喘氣機會的。

另一方面,火電比重在能源結構中雖然佔比較高,但國家並非無所事事,實際上這些年一直再降低煤炭比重。如2010 年,煤炭在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是69.2%,到2015 年已經降至64%,2020 年時將進一步降至58%。

未來隨著中俄之間東線、西線輸氣管道的建成,未來以天然氣為代表的清潔能源佔比會進一步提高,包括採用天然氣發電都是有可能的。

《鋼鐵俠》男主託尼·斯塔克有句名言,“在學會走之前,要先跑起來。”這恰是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大戰略正在做的事。

新能源車,把我們都騙了!

至於前兩盆水,你可以理解成現階段國家不得不走或默許的兩步棋。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鑑車哥認為,這句古訓是對上述文章三盆冷水的最好回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