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李繼隆是宋朝的名將,善於分析戰爭,殲敵數量高於岳飛

提起宋朝的名將,人們自然而然的會想到岳飛以及楊業。但是此人殲敵數量要遠遠的高於岳飛以及楊業,這人名叫李繼隆。

李繼隆是宋朝的名將,善於分析戰爭,殲敵數量高於岳飛

李繼隆成年之後,就一直跟隨者趙匡胤南征北戰,雖然在宋初名將輩出的年代,他只不過是無名小卒,但是他善於分析戰爭,愛好閱讀兵書,在戰爭中逐步嶄露頭角。在進攻南唐時候,雖然自己只是一個下級軍官,但是能夠率領數百人,擊敗幾千人的南唐,得到趙匡胤的認可,並被提拔為中級將領。

李繼隆是宋朝的名將,善於分析戰爭,殲敵數量高於岳飛

在攻打北漢的時候,自己率軍達到5000人,成為能夠指揮一方軍隊的將領,當然這種將領需要站在戰爭的最前線,雖然非常的危險,但是他認為這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因此對於宋朝的皇帝充滿了感激。

李繼隆是宋朝的名將,善於分析戰爭,殲敵數量高於岳飛

在攻打北漢的第一戰都是進攻太原,太原是北漢重要的城市,因此北漢重兵把守,且城池非常鞏固,易守難攻。而李繼隆的主要任務就是攻打西門,在大炮轟擊之後,太原城沒有太大的損失,依舊堅不可摧,此時只有採取強攻。李繼隆位居最前線,指揮宋軍進攻,此時北漢守軍採取用石頭砸,用弓箭射擊等。李繼隆身邊有多名親兵陣亡,但是依舊不動聲色的繼續指揮著的大軍進攻。在宋軍堅決的進攻下,終於攻進了西門,而圍攻其他大門的宋軍,見到西門被打破,於是蜂擁而上,最終佔領了太原城。趙光義將攻佔太原城的首功記在李繼隆頭上。

李繼隆是宋朝的名將,善於分析戰爭,殲敵數量高於岳飛

宋朝在滅亡北漢之後,就將矛頭指向幽雲十六州。在第一次戰役中,李繼隆與遼軍將領耶律哈赤相遇。耶律哈赤率領士兵有3萬人,而李繼隆率領的士兵只有萬餘人。雙方進行激烈的拼殺。李繼隆在戰爭中表現出令契丹人為之膽寒的冷靜的氣概。在人數不佔有優勢的情況下,李繼隆一馬當先,斬殺遼軍百戶多名,令猛將耶律哈赤無可奈何,最終選擇撤退。在此戰中,李繼隆斬殺敵人3000多人,而自己陣亡數百,可謂是大勝。

李繼隆是宋朝的名將,善於分析戰爭,殲敵數量高於岳飛

在這次戰役中,宋軍在剛開始的時候節節勝利,但是由於趙光義固守己見,一直曹彬對於遼軍判斷的出現了失誤,導致宋軍被遼軍反擊,最終宋軍慘敗而歸。李繼隆被任命為後衛,以保障趙光義等人撤退。遼軍取得了勝利,當然在士氣上是非常的旺盛的,但是與李繼隆交鋒,被擊退,在敗軍之時,李繼隆以強大的決心以及責任心,擊敗了士氣正在旺盛的敵軍,這種勇氣是難能可貴的。在打擊遼國追兵的戰役中,李繼隆率領疲憊不堪的5萬宋軍,打敗了數十萬遼軍精銳,誠然是非常出色將領。

李繼隆是宋朝的名將,善於分析戰爭,殲敵數量高於岳飛

遼國在幽雲十六州中雖然取得慘勝,宋軍雖然陣亡十萬,但是遼軍也失去了將近十萬的精銳。但是遼國上下都沉迷在勝利的喜悅之中,於是繼續對宋朝用兵。而此戰宋朝由進攻轉變為防守。趙光義雖然在每次大戰中都親自掛帥,但是他正如曾國藩一樣,凡是親自指揮的戰鬥,大多是以失敗而告終。

李繼隆是宋朝的名將,善於分析戰爭,殲敵數量高於岳飛

在防禦遼國進攻的戰役中,雖然李繼隆並任命為前鋒將軍,但是戰略甚至排兵佈陣都是曹彬、趙光義以及潘美三巨頭制定的。而李繼隆李繼隆只不過是聽從命令。在戰場上,李繼隆認為這種陣法不可,他的部將也同意這種陣法簡直就是開玩笑,但是變陣又怕得罪了主帥趙光義以及曹彬。將軍們都爭執不下,有的人認為不變陣就會全軍覆沒,就是讓士兵們送死,而有的認為這是主帥的命令,雖然不理想,但是作為部將必須從命。

李繼隆是宋朝的名將,善於分析戰爭,殲敵數量高於岳飛

李繼隆決定臨時變陣,以迎接耶律休哥,即使皇帝怪罪自己,責任完全由自己一個人承擔。耶律休哥是遼國的名將,在戰爭非常小心謹慎,也知道趙光義的排兵佈陣,但是不知道對手已經改變的了陣法。於是仍然自信滿滿的認為這次一定能夠讓宋軍全軍覆沒,所以耶律休哥仍然按照原來的計策進行用兵,結果中計了,遼國在此戰中傷亡3萬人,並且有3萬被李繼隆俘虜。自此遼國進攻被宋軍打敗。

李繼隆是宋朝的名將,善於分析戰爭,殲敵數量高於岳飛

李繼隆具有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志向,但當時遼國實在是太強了。在臨死之前,李繼隆緊握住宋真宗的手,告訴宋真宗一定要收回幽雲十六州,但是整個宋朝最終沒有佔領這個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