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石永楙和他的《论语正》

石永楙(又名永懋、永茂),字松亭(1909—1975)。原籍山东荏平,久居天津。少年入天津县师范讲习所就学,一九二七年加入严修创办的崇化学会,为首届学员,受业于章钰(式之),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基础。"七·一七事变后曾西入巴蜀,在重庆结识徐悲鸿、傅抱石等画家,彼此引为知己。抗战胜利后返津,先后任教于法汉中学、木斋中学,又曾任药铺秘书职。期间陆续出版了《庄子正》、《大学正》、《中庸正》、《礼运正》等数部专著。

一九四六年,石永楙所著《论语正》问世,受到当时学界名流如卢弼、金梁的肯定与赞赏。徐悲鸿对此书也极为推崇,曾函购数本寄赠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和教育部部长朱家骅,以期引起国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关注。在日寇投降后的内战期间,石永楙因不满于国民党独裁政治,曾加入过张东荪、张君励所创中国民主社会党。一九五○年,"民社党"被宣布为非法组织,石永楙失业。时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徐悲鸿向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上书,请为石永楙安置工作,并随信将石所著《论语正》寄呈。毛泽东曾复信徐悲鸿,表示可推荐其到郭沫若任主任的中央文教委员会任职。为此徐悲鸿曾两次亲赴天津促其赴京,其后又有画家黄养辉代表徐悲鸿专程到天津敦请,但因顾虑到政治与学术环境等问题,松亭终不肯赴京就职。其后寄寓津门,或行医,或教书,处境日益窘困,晚景愈加凄惶。一九七四年,举国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石永楙因言论不合时宜而被捕,一九七五年死于狱中。

众所周知,现今通行本《论语》,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等二十篇,共四百八十余章。"其分篇,无系统;其章次,无甚义理;其辞,每割截不完;其作者,不知何人"(石永楙《论语正·叙要》)。这部以《论语》标名,结构散乱的儒家经典,是在汉代产生并逐渐完成的。先是孔子十二世孙孔安国受命整理在景帝末年从孔子旧宅墙壁中发现的散乱竹简(所谓"孔壁中书"。其中论语部分后世称为"古论语"),加以编缀隶写成卷,用以教授鲁人扶卿,名之曰《论语》(此前文献中从未见"论语"名称);其后经安昌侯张禹改编为章句体以教授太子刘骜(汉成帝),史称"张侯论"。张侯因贵为帝师,影响力大,故"张侯论"得以独传,其余各家传本逐渐湮没,石永楙称此为"乱本夺真"。东汉末年大司农郑玄,在"张侯论"的基础上,参校其它版本加以编订和疏解,形成今天《论语》的模样。其后经唐宋明清,《论语》被列入《四书》和《十三经》,成为钦定的经典,再无人敢增损或颠倒一字。这就是流传两千多年的《论语》文本的简要历史。

其实《论语》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今之学界皆知有鲁论(鲁论语)、齐论(齐论语)、古论(古论语),又有所谓"河间本",但谁也未见过它们什么模样。虽如此,我们从古文献中多少还是能够得到有关《论语》原始面貌的一些信息。例如《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论语》十二家,二百二十九篇","《齐》二十二篇。多′问王‵"、:′知道‵"。而王充在《论衡·正说篇》明确指出:"说《论》者皆知说文解语而已,不知《论语》本几何篇……汉兴失亡,至武帝发取孔子壁中古文,得二十一篇;齐、鲁二;河间九篇……",根据王充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知道,在西汉时代,《齐论语》和《鲁论语》都是分为上下二篇的,其中有"问王"和"知道"作为篇目;河间本分为九篇。这样的篇章结构,与我们今天所见的二十篇版本,是完全不同的。

石永楙透过浩如烟海的典籍史料,披沙拣金,追寻蛛丝马迹,创成了《论语正》,力求还原《论语》的真面目,《论语正》共上下两篇:

上篇:知道篇,共五章。分别是知道第一,四教第二,成章第三,雅言第四,仁方第五;

下篇:问王篇,共四章。分别是正名第六,士耻第七,绝四第八,问王第九。

此外,石永楙研究认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论语》,其实应该叫作《孔子》(与《老子》、庄子《孟子》等诸子百家著述的命名规则相同);并认为《孔子》的作者,是子贡和陈亢。

经过重新编缀纂合的《论语正》,不仅使古文献中有关《论语》的记载有了着落,而且使孔子的思想得以符合逻辑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为了说明这样做的道理,石永楙撰述《论语正·叙要》一卷,以三万余言的篇幅,将《论语》的名称变迁历史、乱本夺真的情况、自己为厘正《论语》纰缪所做的工作以及为彰显孔子微言大义所做的论证等等,均细加阐述,并将所引证的典籍根据一一罗列,是一篇研究《论语》的专题论文。

《论语正》为恢复《论语》原始面貌做出开创性贡献,对《论语》的文本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自汉代以来二千余年,历代先哲前贤从未中断过对《论语》和孔子的研究、解读,并且也取得了累累硕果,虽然不乏智者对《论语》文本提出过质疑,但鲜有人像石永楙这样下真功夫做严肃的科学的甄别,为恢复《论语》的原始面貌做出大量艰苦细致且卓有成效的工作。应该说这是颠覆性的创举。

《论语正》对完整准确理解孔子及其思想具有深远意义。两千多年来,关于孔子的思想,存在不同的解读,甚至有完全相反的结论,而这些结论所依据的却往往是同一部《论语》,这是长期以来令学界深感困惑的问题。《论语正》的问世,使我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观察视角,给我们提供了重新解读和领会孔子思想的新鲜路径。例如"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从"与"之"偕同"、 "相交"、"跟随"、"亲附"义引申训释为"事人"之"事",把这一妇孺皆知的孔子名言解读为"惟女子事小人之夫亦难事也"。指出此处之 "小人","正指其所事之人而言"(《论语正·知道篇之五》)。这就推翻了历来关于孔子歧视妇女的观点。

石永楙和他的《论语正》

石永楙和他的《论语正》

细读《论语正》,感觉和现今通行的《论语》版本有巨大的差异,在没有新的《论语》研究成果出来以前,我们不得不承认,石永楙对《论语》重新校正、排列篇章而作的《论语正》,是合理且有说服力的。可惜,小编未见过学界、社会对《论语正》应有的反响,现在社会上通行的,仍然是老版本《论语》和诸多学者的解读、心得,令人叹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