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我是谁?谁是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谁是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谁是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青山微信号:qshd114 茫茫人海,相识便是善缘☯

我是谁?谁是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谁是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一、道篇

俗话藏大道,“道理”一词为我们老百姓日常用语中频率最高之一。那什么叫道理?道是什么?理在哪里呢?嗯,我们浅浅的讲讲道理,我们不是粗鄙的人儿。

道是"天之良知",就是这个"良知"(大智慧),创造了眼前活生生的一切。人、事、物皆是道所生。一切出现、存在,就是道生的一、二、三。

理是什么?天地之一气的流动纹路。是气血的运转。是"德"一元气。人活一口气的"气"。万物都是这口道德元气化生。

看不见的道性(阴)和看得见的德命(阳),聚则成形,叫厚德载物,散则成气叫回归道。

这种聚散关系变动就是"易"。每一种关系叫太极。每一个关系的运转变化轨迹就叫道德经。

把所有太极抱圆了,天人、人事所有关系修和谐了,就叫性命双修,儒学与丹道修炼可以合一。如此,心灵就解脱了,灵性就成长了。超越各种关系缠缚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

而万事万物变化关系莫不出于心。就是心意的起起伏伏。就是太极在心,心外无法。

修之以身,其德乃真。

回不到自身自心来认识道德,对自己眼前出现的活生生的道性德情看不见,不知来龙去脉,眼睛一直向外看,停留在枝枝叶叶的术数和口头道理上,叫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见本性,是因为一叶障目。

达本性,在"道里",定会一览众山小。所有山头风光一览无余。

《道德经》第一章。观妙。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曒。二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道:无形无象的当下,生育万物的虚空本体。万物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行无方所,量周沙界。生育万物,自不生灭。包罗万象,自无垢净。 离一切语言文字相。

可道: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道可以生天地,生人事,生万物。生万象又不分别不主宰。物我一体,圆通又自在,随缘又独立不改。一切语言文字相是它又不是它,一体存在。

“他”,就存在你此时的当下:你此时在走路吗,它当下生了你迈左腿还是右腿,走路姿式好看还是不好看,直着走还是拐弯,快着走还是慢着走。

你此时在吃饭吗,它当下生了你拿筷子还是拿勺子,夹白菜还是拨拉土豆,准确把饭菜送到嘴里而不是鼻子里。

你此时在睡觉吗,它当下生了你脱衣服还是和衣眠,先整理床还是倒头睡,侧卧还是平躺,睡着了还是念头纷纷。

你此时在看书吗,它当下生了你看书的一切:坐着还是站着、手翻书、眼睛看、意识思维、记录知识在你脑。

你此时在做什么事呢,它当下生了你眼耳舌身意的动:愿意不愿意,开心不开心,静定还是烦烦,以己见还是凭规则,从良知还是由心欲。

千姿百态共一源,哪个姿态不存真。

明觉真我生万法,自会上善若流水。

这个当下、虚空本体、本来面目、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就是无、就是道、就是自。

有,是妙明本体之用。道不可说依名说,道不可见借相见。有,就是我们六根所感知所称说的眼前这个有形有相的世界,是无中生的万相,天地万物人事风景,大千生态。是至虚中的至实存在。虚实一体的存在。所有的相皆从虚空本体中来。所谓缘起性空,真空生妙有。

无,应变无穷。生相时它叫有,无相时它寂。然也。

道法自然,自:无、真我、本来面目。恒常不变。然:有、幻我、外表假相。恒变无常。无有≈自然。

有无相生,无中生有,有中存无,动为有为幻,静而为寂为涅槃,万物之径,一二相生,由心而造,瞬间永恒,生生化化,活泼泼的变,太妙太玄。谁可说尽?

混沌寂湛无无无,

生灭一体无有隙。

动静自然出万象,

总是大千同太虚。

我是谁?谁是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谁是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二、丹篇

丹是什么?

丹是“一”!

是儒家的太极抱圆。

佛家的自性圆明摩尼珠。

道家的精气神合一。

道德经本身。

金刚经之体。

知行合一的良知。

体用一致的万有。

先后天八卦运转。

造化会元功。

西游记师徒五个的五行合一,置心一处取的无字有字真经。

所有的修行,指向的一个东西:我们的本来面目、真我、法身。

得“一”万事毕。

西游记是成仙成佛成金丹的过程。

两首诗里含着丹之修炼的全部。

《菩提祖师密授悟空》

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性命无他说。

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

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

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

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

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

《 悟空出了八卦炉》

混元体正合先天,万劫千番只自然。

渺渺无为浑太乙,如如不动号初玄。

炉中久炼非铅汞,物外长生是本仙。

变化无穷还变化,三皈五戒总休言。

真传一句话。两首诗四个字:

第一首:性命。

第二首:自然。

真妙诀:

惜修性命无他说。

万劫千番只自然。

第一首:性命是先天根本。性命用文字表述就是人体的精气神。生人的时候是顺行升降:道化虚、虚化神、神化气、气化精、精成人。修炼是顺中用逆:精化气、气化神、神还虚、虚合道,粉碎虚空为了当。

性命合一就是人体五行运转合于天之生机。就是回到天之活子时。启动了天之自然活子时,人体就是水火即济,铅贡相投,坎离相交复回乾坤。也叫神气相依,胎息。得一万事毕自然发生。后面的结果只是对人体得一后升降变化描述。

只有性命二字认得清,把得往,方可以得一万事毕。性命本来是一体的,显密本来就是圆通的。明心见性是根本。惜字就是性和命的合一。一切修行就是认得性把握命。尽性而至命是一起出来的。天人合一就是尽性至命,就是回到造化的生机里。就能"我的青春我作主",也叫自(真我)然(造化)。

《道德经》道篇。密:无,名天地之始。显:有,名万物之母。圆通: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清静经》:密:大道无形,显:生育天地。密:大道无情,显:运行日月。密;大道无名,显:长养万物。

另一个用词:性命合一。

密:本性,道。显: 命运,德。

密是指,道是虚空本体,本性本源,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不可思议比拟。它的特点是密、无、虚、空,只能透过这些文字体悟背后的那个东西。是有出现前的全息图谱。也就是现在的流行词:初心。属心灵觉悟的范畴。再无其他可解。

显:就是有生灭的一切现象。有形有相的宇宙、天地、日月、万物,是 有出现前的全息图谱的生成落实。天地人三才定位万物出。

金丹就是天人合一。天生是顺时生人: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人身五脏六腑,六根六尘,百脉流通,百体从令。

看看身体,无论皮肤、毛孔、气血、细胞、经脉、脏器分布…划破一点就流血,扎一个小刺都痛,眼里不可揉进任何异物,生物钟分布…每个个体又千差万别。活生生的精微万法全,多么伟大的自然之杰作。

心灵层面更是一个念头十万八千里,天上地下无所不想无所不入。可学可做可造物,就是不能改变现实的自己身体。

读懂了生命这个特点,想要长生成仙成佛,只有放下所有方法,死心踏地,心巨服自然,回归自然,回到生我们的本性源头大智慧海,做回它,它就是我,我就是它。它不生灭,我自然不生灭。

能回到自然的真理只有一条:不要人为,造作。一切起于人心的所见所识所作所为,都叫造业,业障业障,一切业都是回归的障碍,它阻断了我们与空明本心的连接。有为越深,障碍越厚,再拆掉这些墙,化开这些冰山,就太难了。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祖师这句话还是轻的。俗人不知修行,消耗完了先天自然之力,随他心的念力迁引再去受生。

出问题的往往是修行人,没有第一步明心见性功夫,不明天道天之精气神心息,就想把人身的精气神修回天去。天心人心不合拍,不一气一体跳动,人心不归道心,怎么可能不偏。人为炼气功、炼金丹,不同气血之躯还用固定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这更容易出问题。"不知常,妄作凶"。天心不彰,人心怎么做都是人情物事里的生涯,成仙成佛远亦。

回到道心里,就会自然了脱挂染。

迥脱根尘,就是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的大金丹。就是那一灵独耀,遍照十方的净光体摩尼心珠。就是大日如来,化生万物的无穷大智慧。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玄德。德满三千就是我们这个金刚妙心~金丹的应变无穷。

古来成就的大德,真传一句话。这句话悟到了,就是金液还丹之玉旨。

《道德经》:本身就是金丹。

《金刚经》:"心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住就生心,此两个心就是人心死道心生。就是金丹。

《庄子》: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逍遥游者。就是金丹。

《孟子》:"集义生气,吾养吾浩然正气"。生养的此正气,就是,人之精气神,万物之灵气,大道本源能量。就是金丹。

《列子》:神凝形释骨肉融,御风而行的。就是金丹。

《孔子》:一以贯之的一就是金丹。

《王阳明》:致良知,知行合一就是金丹。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共产党人正在实践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整的天道运行过程。是对道德经中"执今之道,御今之有"的诠释。

道就在生活里,眼下活生生的现实过程就是丹道。人处在这个环境里,身体百脉活泼泼运转,气血畅通。顺应自然而又超然物外,顺中做事而又逆中回天。太上的金丹就是心灵一丝不挂,心灵放回纯真清澈的自然。万事万物,物来应,物去不留,永恒在这个如如不动的金刚心。

那首歌唱的好:"旧梦也不须记,事过境迁你不必再提起。缘来缘去,前世的喜与泪,在今天里让我全还你。"

生而为人,还得成贫道了,金丹就成了,就可以老衲天下了,就可以老子天人第一了。

我是谁?谁是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我是谁?谁是我?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三、我篇

我是谁?

我是道!

谁是我?

我是心!

”我”是一颗心,用一只大眼睛的法力和慧光,粉碎了虚空,来到了世间。

这颗心,无所不有,广袤无边。这只眼,光芒四射,呈现万千。

这颗心总在频频波动,翻江倒海。世界万象,是这颗心的舞蹈表演。念头,是心的音符,用眼神,韵律成音符的投影色彩。念头刹那生灭,眼神瞬间,把境界摄入了心海。多么奇妙的心之阴符经,以念头的图案和眼神的慧力,创造了一切存在。

色受想行识,都是念头。一念之眼,扫描出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斑斓。一念把我变成了五蕴身心,六根存在。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我以五眼一体,粉碎了虚空,规划了尘埃,化生了万物,呈现了如来。各种世界,就这样成了自然的实体存在。

五种眼神,风光无限。每一种眼,各有神韵。当体证到了佛眼,才能一体遍览,360度无障碍,解缚一切缘,逍遥游世间。

来,用这五眼,观看我们的这颗心,是怎样开悟并活出个解脱的诸佛如来。

肉眼观。肉眼总是看到这世间的实相存在。风土人情,山青水秀,花开鸟鸣。人们喜怒哀乐,情绪万千,工作,生活,养家糊口,忙忙碌碌。这个世界呈现着生命的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悔,五阴炽盛之景象。

活在肉眼的世界心灵,只认眼见为实,把一切当真,实实地与财色名食睡纠缠在一起,为它们哭为它们笑,为它们开心因它们烦恼。奋力挣扎着痛,也并快乐着爱。因为相信眼见为实是真,这颗心怎么也跳不出喜怒哀乐伤的情感挂碍。

此时的这颗心,以变化无常的情绪习惯,做了生命的主人。二元对立,是非善恶,苦乐不休。这就是普通人的心灵世界和生存状态。

天眼观。发菩提心,生清静念,就会打开天眼,回溯过去。

瞬间,透视时空隧道。尘封的历史,在眼前鲜活展开。仿佛是刚刚一眨眼,曾经的生活画卷,重新醒回来。活生生地在眼前,清晰上演。此时的你,能看到生世的我或者你,哭笑喜悲,你的所求,你的所愿,你做过一世的公主,一次打渔少年,一只受伤的大雁,一条被捆的蛟龙。亦或帝王将相,各路仙翁,还是诸天世尊,光团飞旋,莲花盛开……

天眼观到的诸相,也是法眼的执念力量。法是化生一切万有的方法和力量。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境界越高法力越大。很多人走到这里就止步不前了。

所有的分界线、岔路口就在里。有没有慧眼,决定了你能不能继续前行。

此处须慧眼。慧观会让你解读它,并不爱染停住。它们仍然是我们曾经的执着而成的幻相世界。是过去的一念生化,定格成的记忆蕊片里的心相缩影。对现在而言就是幻相。它已不是你,你已不是它。这个现象只是告诉你,你证到了色界无色界或者空性。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只有经过了慧眼,才能来到“一”眼。瞬间经历了解悟、开悟到证悟,看到了一体世界的缘起性空。

此时的我,是站在“一”上的大我。经历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又来到了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发现了世界就是一合相,实相就是真相。眼前活生生的你,还是曾经一念的我,经历了层层生命状态,以今天的形体出现,今天的面貌生活。而今,还是因为曾经的一念执着,因缘际会,相遇聚合成这个时光的世界。无缘不相逢。不过又是一场浩浩荡荡的念力之风,彩排成的新生命新世界。与过往轮回并无差别。

此时,你证到了“一”眼,即传统之谓道眼、佛眼、圣眼。“一”眼看世界,快如极光切微尘,妙如霓虹扫大千。瞬间,你的心正等正觉,遍知了一切。

你觉知了虚实一体存在,心与物的若即若离。甚至是恍如隔世,甚至是这个世界的渺茫和寂寞。但你的心开始如如不动,无论再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不再受念力牵挂。你已得金刚之力,放下了生死诸事诸物。剩下的日子,就是随缘而来,用心生活,用生命陪伴生命。

不动心又好好生活,就是庄子的逍遥游。平等大爱慈悲的柔和心息,化成淡淡的喜悦,流淌万事万物之间。还是那个山还是那个水,还是这个世界还是这些人,但已不是昨日的情怀。它宁静明觉,又是如此充满生命的宁静之美。此时的你,就是解脱者的心灵情怀,与诸圣贤并无二般。你慈悲怜爱,圆融万端,随缘着眼前的生机怡然,又让今遇的繁华从容绝代。

到此,关于我的一切修行功满。我的心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不再起一念执着挂染。我就眯一只粉碎虚空的“一”眼。让一切回到它本来的样子,当生则生当止则止,当笑则笑当哭则哭,自然而然,好好地生活,好好的爱。

这一切,必是你心的真实体验,证道的当下,你自然明白。

我是谁?

我不再是所有口头禅!

我是谁?

我还是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