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人民币太皮!又让一些人的预言变“妖言”

人民币保持强势


人民币太皮!又让一些人的预言变“妖言”


今年以来,人民币上涨势头引人关注。

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4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上涨142个基点,报6.7193。

实际上,从去年11月份开始,人民币兑美元就进入升值通道,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已经连续上涨5个月。2019年以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累计上涨2.79%,而从2018年12月以来,美元对人民币从6.94附近跌落至6.70附近,人民币升值大约3.5%。

至此,去年下半年一度沸沸扬扬的人民币将破7的预言早已再次销声匿迹,不见踪影。

非但如此,就连对人民币的评论也少了很多。

实际上,近年来,媒体上一些专家学者对人民币走势的预测被打脸已成常态。

早在去年8月份,本公众号发布的《为什么专家学者们对人民币的预测总是被打脸?》一文中,对于为什么对人民币总是看走眼的现象,分析认为,除了汇率本身具有较高的复杂性,更关键的原因在于,各种预测往往被三大“魔障”捕获”,即被行情走势捕获、被“问题”捕获、被价值取向捕获。

同时,文章分析认为,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驱动人民币升、贬的力量同时存在,在这种背景下,“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下的基本稳定”成为近年来官方的目标。

这在《人民币汇率回到25年前?|德培直播文字稿》和《人民币汇率三种前景|德培直播文字稿》(点击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原文”,有相应视频内容)两篇文章中都有阐述。

而从发展趋势看,就如《为什么专家学者们对人民币的预测总是被打脸?》一文所说,人民币兑美元进入高波动期。也正是基于此,近年来,人民币兑美元跌宕起伏。

追根溯源,人民币求稳的诉求使得其围绕均线,力求“左平右横”,上演一幕幕多空博弈的大戏。而这也是主导人民币大方向的一根主线。

澳大利亚任命新驻华大使 投2亿元解冻中澳关系


人民币太皮!又让一些人的预言变“妖言”


今年以来,中澳关系进入“外交冰冻期”。

在澳大利亚方面,无端干涉南海事务,推出《反外国干预法》时捕风捉影指控“中国对澳进行渗透”,并且禁止华为参与澳大利亚5G基础设施建设。

在中国方面,自今年年初以来,一些港口已经对澳大利亚进口煤实行限制,澳煤在中国海关通关时间已延长至约40天。

不过,最近澳大利亚方面释放出“解冻”信号,宣布两项重大举措:一是更换大使,一是加大对中澳关系的投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反复”和变化?

根本上,澳大利亚是砝码型国家,基于自身利益在中美之间“摇摆”。

对此,可从中澳关系的基本框架谈起。而分析澳中关系的框架,先要厘清世界格局大背景。金融危机后世界已分成三个“三个世界”。

第一个“三个世界”,

是指危机之后,拥有超强综合实力的依然是第一世界,如美国;

第二世界是制造业大国,如中德日;

第三世界是以资源为主、产业偏态型国家,也是这场危机主要受害者。

第二个“三个世界”,是建基于对2040年的预测。届时,世界上将出现两个前所未有的超级大国,一个是美国,GDP从现在的20多万亿美元增至近30万亿美元,另一个是中国,GDP从十多万亿美元增至超过30万亿美元。对此,全世界领导人均未做好准备,包括中国。

第二个世界是指人口规模以亿计算的,如日本、俄罗斯、英国等。

第三个世界属于迷你型强国,如瑞士、新加坡,甚至以色列等。

第三个“三个世界”,是由美国、欧盟、中国构成的大三角,三条边中中国最短,以至将与俄罗斯走近;欧盟这条边不稳定,面临诸多问题,将经历盘实底部的漫长历程;美国则有英日为伴。

如此微妙的格局,恰为澳大利亚这样的中等强国提供了存在感,正如小小羽毛压天平,澳大利亚是砝码型国家,倒向哪边,天平就倒向哪边。

不过,着眼未来,澳中关系基本走向反而日益清晰。

一方面,中澳之间有合作的基础和诉求,澳大利亚深厚的华商环境、中国所急需的自然矿产及先进的现代农业,为对接国内庞大市场提供了极好接口。

另一方面,经济与政治相悖而行,经济交往日趋火热,但政治上“反华亲美”倾向亦有显露。这两方面决定了澳中关系如同人民币汇率既复杂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