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隔夜菜,就是当天没有吃完剩下的菜,放一晚上第二天再吃的菜。以前,吃隔夜菜的情况时不时会有,有时候,热热再吃;有时候,不热就吃。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提高了,对于隔夜菜能不能这个问题都比较关注,关注的焦点有两个:

  • 一个是,经过一个晚上,饭菜中会不会有细菌,引起食物中毒;
  • 另一个是,放了一夜的饭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不会增加,会不会影响健康。

菌落总数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重量,反映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判定食品被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计数单位为CFU/g(ml),即每克(毫升)中菌落形成的单位(个数)。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食品中,例如粮食、蔬菜、肉类、鱼类等,食品加工过程中也会产生。在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确定亚硝酸盐为一种污染物,并明确规定其在腌渍蔬菜中的最高限量为20mg/kg。

那么,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呢?

为了寻找答案,宁波市食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做了一项关于隔夜菜的科学实验,用30道菜,450 个检测数据,为大家解开隔夜菜的谜团。

实验目的

检测隔夜菜中菌落总数和亚硝酸盐含量。

实验方法

选取市售常见的蔬菜、肉类、蛋类等32种原材料,按照居民饮食和烹饪习惯制作30道家常菜,分为肉菜、半荤半素、素菜和凉拌菜4类。采集刚出锅的菜肴,放入一次性保鲜盒中保存,每种样品采集5盒,并将样品分别放置于4˚C环境(模拟家用冰箱)和25˚C环境(模拟常温环境)中。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 菌落总数测定:先对样品进行初始污染情况的检测,再在这2种不同储存条件下分别于6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3个时间点,按照GB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测 菌落总数测定》中的实验方法进行菌落总数测定。
  • 亚硝酸盐测定:在这2种不同储存条件下分别于0小时、6小时、12小时以及24小时4个时间点,按照GB5009.33-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中的分光光度法对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

实验结果

菌落总数含量

凉拌菜因未经过热加工处理,本身菌落总数较高,相对于烧熟煮透的其它菜品更容易导致微生物增殖。

· 4˚C冰箱保存的隔夜菜微生物增殖较少。

· 25˚C保存的隔夜菜微生物在6小时后细菌大量增殖。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亚硝酸盐含量:

· 4˚C条件下储存24小时内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基本不变,不存在隔夜菜亚硝酸盐超标的风险。

· 在25˚C环境下保存的隔夜菜,12小时后含有叶菜类的菜肴亚硝酸盐明显上升;

· 放置24小时后的菜肴中,肉制品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但含蔬菜的菜肴中亚硝酸盐含量明显增高,特别是烹饪过的叶菜类蔬菜,其亚硝酸盐含量达到100mg/kg以上,存在亚硝酸盐超标的食品安全风险。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敲黑板,划重点:

· "隔夜菜"的安全性跟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有关系。

· 相对于常温储存,低温储存的隔夜菜亚硝酸盐含量和菌落总数增量较小。

· 常温储存的叶菜类隔夜菜,其亚硝酸盐含量在放置12小时后增加较快。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建议:

· "隔夜菜"最好低温存储,不宜常温储存;

· 食用前需充分加热,叶菜类菜肴现做现吃;

· 低温保存时最好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 凉拌菜要注意原料的选择,在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餐具和器皿的卫生,现做现吃。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吃新鲜蔬菜300-500g,深色蔬菜占一半,尽量做到现做现吃。考虑到"隔夜菜"营养价值和口感会受影响,应尽量少吃。

文 | 马博士健康团-马冠生博士、黎牧夏博士生

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

马冠生博士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

· 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

· 九三学社中央科普工作委员会委员

· 中国科协首席科学传播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