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 張愛玲為何說《紅樓夢》“起了個大早”

關於《紅樓夢》的研究和評論已經很多了,但我認為研究者對它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還是低估了,反倒是張愛玲的一句話比較到位。她在《紅樓夢魘─自序》裡說:

“他(曹雪芹)完全孤立。即使當時與海外有接觸,也沒有書可供參考。舊俄的小說還沒寫出來。中國長篇小說這樣“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首先,張愛玲顯然是把曹雪芹的《紅樓夢》當做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小說看待的,而關於這一點,至今並沒有評論界的充分肯定。人們大多隻承認《紅樓夢》的現實主義,有些人甚至還強調《金瓶梅》是《紅樓夢》的祖宗,意思是說《金瓶梅》才是開中國現實主義小說先河的。其實,《金瓶梅》只是在寫實手法上領先,但在思想價值上它只侷限於暴露,在對封建主義的批判上根本沒有達到《紅樓夢》的高度。《紅樓夢》才堪稱中國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現實主義小說,或曰批評現實主義小說,可以說已經具有舊俄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說同樣的品質。

再者,張愛玲的這段話是以世界文學的視界來評價《紅樓夢》的。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我看了不少紅學論著,都沒有發現拿《紅樓夢》與同一時期西方文學比較的權威研究。早年王國維所著的《紅樓夢評論》倒是運用西學研究的論文,但他是以叔本華的哲學思想為理論基礎,從故事內容、人物描摹著手,探究小說題旨和美學、倫理學價值,沒有從文學源流和思想藝術成果的高度加以比較評價。人們對於中國出現的這樣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是在世界文學中“起了個大早”顯然重視不夠。其實,《紅樓夢》不僅是在中國“起了個大早”,而且和西方現實主義小說比較起來,也是“起了個大早”。

我們知道,曹雪芹卒於1764年,《紅樓夢》成書於1784年。也就是說,在18世界中後葉,曹雪芹就寫出了《紅樓夢》。而在同一歷史時期,被公認為現實主義小說成熟期的西歐、特別是起源的法國,卻根本還沒有出現這樣的作品。比如,司湯達的《紅與黑》直到1830年才出現,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是1799——1850年才風行的。世界文學史表明,在曹雪芹創作出《紅樓夢》的18世紀中葉,英、法、俄等國的文學還處於古典文學和文藝復興啟蒙文學階段。現實主義作為一個自覺的文學思潮和流派,特別是批判現實主義的形成,是19世紀30年代才首先在西歐的法、英、俄等國出現的。而《紅樓夢》的現實主義水準,實際上和這一時期西方作家的作品相當!

《紅樓夢》是以家庭和年輕人的追求、命運為主題的小說,具有強烈的社會批判性,它在思想藝術上的批判現實主義特徵是很明顯的。而19世紀的西方現實主義文學成為主要文學形式的長篇小說中,也正是同類題材、主題和藝術風格的小說最為突出。比如司湯達的《紅與黑》、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狄更斯的《董貝父子》、《大衛•科波菲爾》、莫泊桑的《一生》和屠格涅夫的《貴族之家》、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這些小說所描寫的,正是在一向溫情脈脈的家庭生活中發生的種種令人觸目驚心的“戲劇”,最能反映道德倫理、社會價值標準的鉅變,從而成為作家描繪社會生活的一個絕好的視角。在這些小說中,社會生活不但是家庭生活的大背景,而且是家庭內部各種矛盾衝突的根源。作家以現實主義的態度,揭露封建制度(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現象,描寫貴族階級的必然沒落(和資產階級的興起與沒落)的過程;它以細節的真實和典型的環境,塑造了很多具有典型意義的貴族、資產階級人物形象,表現了當時的社會風俗與歷史,引起人們對封建(和資本主義)社會的懷疑。它提供了一部“上流社會”的卓越的現實主義歷史。“是對上流社會必然崩潰的一曲無盡的輓歌”。這就是說,《紅樓夢》和這些西方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具有同樣的思想藝術品質,卻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在中國出現了!

本來,“現實主義”作為一種比較自覺的文藝流派,通常是指19世紀30年代以後在歐洲文學藝術中取代浪漫主義而占主導地位的一種主要文藝思潮和運動。在西方文學界,一般認為形成於文藝復興時代,或始於古希臘時代,並經歷了一系列發展階段,即所謂“古代現實主義”、“文藝復興現實主義”、“啟蒙主義的現實主義”、19世紀以後的“批判現實主義“等。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現實主義的傳統和源流應該說也是有其脈絡的,但在曹雪芹所處的時代卻沒有經歷文藝復興的覺醒,也沒有啟蒙主義和後來新興資產階級思想的推動,他無可借鑑,“完全孤立”,為什麼會寫出早於西方文學的《紅樓夢》?為什麼能對封建政治文化做如此全面深刻的批判,為什麼能塑造出賈寶玉這樣空前絕後的反叛典型?而《紅樓夢》出現以後,中國並沒有跟著出現相應的文學思潮和流派,直到20世紀現實主義才為中國文壇所熟悉?《紅樓夢》真可謂“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這樣的文學奇觀,實在是值得我們認真探討的問題。

張愛玲的這段話至少啟發我們,應該在中西文學的比較中,對《紅樓夢》的世界文學地位進行再認識,再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