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我曾写过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杨绛先生用朴素的语言,记录了丈夫钱钟书、女儿钱媛以及自己朴素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钱媛曾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知母莫若女,看过了杨绛先生的文字,被她洗练铅华的文字感动后,就迫不及待地想品一品钱钟书先生的佳作。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围城》的开篇就点明了时间1937年,当时中国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下,中国社会以及知识分子所处的尴尬局面。

小说以留洋回国的方鸿渐为起点,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讲述了他在职场上、爱情上、亲情上的故事。

《围城》中,方鸿渐的结局是悲剧的,他的悲剧在于他的平庸和懦弱。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一手好牌,输给了平庸

方鸿渐的父亲是个小有名气的乡绅,高中时,父母就给他订了亲。岳丈是生意人,小有资产。

大学时,方鸿渐未婚妻病逝,他悻悻地“逃过”包办婚姻。岳丈中意方鸿渐是个可塑之才,遂出资送他出国留学。

方鸿渐变身海归,身价虽然涨了,才华却一点没长。为了给岳丈和父亲一个交代,他买了一个假博士学位。

方鸿渐在欧洲,根本什么正事也没干。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方鸿渐到了欧洲,既不抄敦煌卷子,又不访《永乐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国文献,更不学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当时的中国人分不清学位的真假,都觉得留洋之人,必定不差。岳丈既出钱资助了他,现在学成归来就更不可能放弃他。于是暂且给他在银行,安排了份闲差。

这份工作并不体面,但是对于没背景、没能力、没金钱的“三无”青年方鸿渐来说,就该知足了。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认识了苏文纨。她是《围城》里的白富美,还是个女博士,认识许多非富即贵的上流人士。

其中,就包括赵辛楣。赵辛楣家中也小有资产,自己也是个留学生,属于有钱又有才的贵公子。

赵辛楣喜欢苏文纨,苏文纨嫁人后,赵辛楣和方鸿渐才从情敌,变为朋友。能有赵辛楣这个朋友,也算方鸿渐,没白认识苏文纨了。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因为方鸿渐技不如人,所以总是依赖赵辛楣推荐工作,但终归还是没少“吃苦”。

原本三闾大学的校长承诺,让方鸿渐做教授,却发现他游荡各国的过去。不仅学历是自己开的,连个学位也没有。

所以,扔了个副教授给他,并安排他教伦理学,也就是全校都看不上的学科。方鸿渐忿忿不平,但又无可奈何,就像当年在周家看周太太的脸色一样,只能逆来顺受。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到底还是因为自己太平庸,既没学历、也没能力,当然就更没有讨价还价的可能。

后来,孙柔嘉被同学欺负,学校派他去教英语,方鸿渐的没能力又被暴露的一览无余。有同学找出了他改卷子时的笔误和忽略,证明他英文不通,没资格教。

虽然,是对家韩学愈的撺掇,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方鸿渐业务能力精湛,又怎会被人揪住不放呢?

留学欧洲,连最基本的语言关都没过,可见方鸿渐是有多平庸,而他昨日的平庸,也让他在今天吃了苦。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后来,方鸿渐狼狈离开三闾大学,又在赵辛楣的推荐下,在报社的资料室谋了一份差事,赚着不高的收入,悠闲轻松。

方鸿渐虽出身不算显赫,但承蒙岳丈照顾,也算拿了一把好牌,但是他却不愿意跳出舒适区,甘愿做一名平庸的普通人。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归国后,就没自己找过一份差事。在职场上,更是受尽了白眼,吃尽了苦头。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走进大学后,以为一切尘埃落定,每天除了在宿舍追剧,就是在宿舍睡懒觉,虚掷青春的那些年,过得很痛快,毕业后,只能在人才市场被公司挑挑拣拣。

人都会长大,需要独自面对生活,没背景、没能力、没金钱的“三无”青年步履维艰,终究还是要吃平庸的苦。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若非懦弱,岂会如此?

方鸿渐是懦弱的,也是被动的,生来就在被安排,生来就不愿反抗。

懦弱和他的原生家庭有关,父亲是清朝的举人,全家还守着封建礼教的约束,“父母是天,不得忤逆”

渐渐地变成一种习惯,让他在为人处世中,也灌入了顺从、懦弱的逻辑。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另一方面,方鸿渐虽然“挤进”了上流社会,认识了留学归来“先进的”的知识分子,但是论起家世,毕竟有些气短。

他就像是被有钱人接济的贫困生,拿到了繁华都市的入场券,走进去一瞧,华彩炫目、迷人心智。

方鸿渐自卑自己的出身,所以不敢多言;他迷恋眼前的璀璨,所以委身徘徊。久而久之,他变得越来越懦弱,越来越被动。

看清了方鸿渐懦弱的底色,就不难理解,他对于爱情这座围城的迷茫了。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婚姻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苏文纨从一开始就想让方鸿渐走进她的围城,所以总是找各种理由与方鸿渐见面。

苏文纨是骄傲的,她对方鸿渐志在必得,她甚至觉得男人天生就该围着他转。就像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天生觉得女生都该喜欢自己。

她把喜欢自己的男人都摆到方鸿渐面前,比如赵辛楣、曹元朗,她想看到这些男人为了她争风吃醋,想让方鸿渐嫉妒发狂。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从赵辛楣“宣战”那刻起,方鸿渐就已经看出了苏文纨的伎俩,但是他没有拆穿。

明明对苏文纨没感情,却不点破,一直吊着她,直到苏文纨表白,才写信委婉拒绝,拖的苏文纨芳华已尽,委身嫁给了曹元朗。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爱情最怕的就是拖着,你当然有权利选择爱谁、不爱谁,但是你却没资格拖着一个人,给她希望,让她发狂。

方鸿渐懦弱到连拒绝女人,都要凭借书信婉转传达。以他的个性,只有拖着才是最安全的。

拒绝了苏文纨的围城,也没能走进唐晓芙的围城。

唐晓芙是苏文纨的表妹,她是小说里最完美的人。用方鸿渐的话说,她才是真正的女人。天真、单纯、漂亮,所有最美好的词汇都可以形容她。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唐晓芙从表姐口里得知方鸿渐的为人,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不了解他,伤心质问之下,两个人不欢而散。

杨绛曾说,“如果让方鸿渐与理想中的爱人唐晓芙结婚,然后两人再积爱成怨,以至分手,才真正符合“围城”的字面原义”。

生活往往猝不及防,不会按照谁的意愿来。

如果方鸿渐不懦弱,一早就跟苏文纨说清楚,一早就和唐晓芙交底,或许他真的能走进唐晓芙的围城。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但是他没有,或许因为唐晓芙是完美的,或许应该感谢方鸿渐的懦弱,让他们终于误会,而不是败于怨怼。

对苏文纨,方鸿渐懦弱到不敢把关系挑明;对唐晓芙,方鸿渐懦弱到不敢把过去摊牌;对孙柔嘉,方鸿渐懦弱到稀里糊涂地走进了婚姻。

孙柔嘉看上去温柔,却是最有心机的女人,她看穿了方鸿渐的懦弱,散布流言蜚语,让他们两个人绑在一起,又假装怀孕促成婚姻。

方鸿渐走进孙柔嘉的围城,是迷糊不清的,后来他也想过逃离,但是懦弱令他打消了念头。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对于懦弱的人来说,维持现状就是最好的安排。

方鸿渐的懦弱,让他在婚姻中痛苦,让他失去了原本该携手同舟的女人。

懦弱是方鸿渐的弱点,也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弱点。工作中,有多少人因为懦弱,被别人抢走了提案和客户;爱情中,有多少人因为懦弱,错过了爱人。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围城》中的比喻句

杨绛在《我们仨》一书中提到,《围城》是钱钟书先生锱铢积累而成,用琐碎的经历和见识,一点点拼凑的故事。

故事既是拼凑的,语言自然不能含糊,否则会让读者抓不着头脑,理不清脉络。钱钟书先生的文笔华美,在小说中更是大行其道地使用“比喻”。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①景物之中比喻皆可见,生动形象

这雨愈下愈老成,水点贯串作丝,河面上像出了痘,无数麻瘢似的水涡,随生随灭息息不停,到雨线更密,又仿佛光滑的水面上在长毛。

这段是方鸿渐一行人去三闾大学赴任路途中,恰逢雨天的环境描写。作者将雨的密而多,描写的特别精彩。

还特立独行地运用了“老成”“麻瘢似的水涡”“在光滑的水面上长毛”等短词,将下雨这么一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事,写的如在眼前。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②比喻引入思维和感觉中,令人新奇

涨红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鸿渐的最后一句,处女的耳朵已经当众丧失贞操。

方鸿渐回国后,县长安排他就“西洋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及检讨”做一次演讲。

方鸿渐哪有什么好的见地,在欧洲游学,不过是游手好闲罢了。于是,他在演讲会上给县民们,讲起了梅 毒和鸦 片。

方鸿渐很大胆,这时也没了懦弱,高谈阔论谈起了禁忌话题。这些话对女儿家来说,听着十分尴尬。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作者用“处女的耳朵”来表明女孩们的保守、传统,用“丧失贞操”,说明了当时这些话尤其对女孩来说,是禁忌、是冒犯。

在中西文化碰撞下,中国人一味觉得外国的就是好的,一味引进,即便方鸿渐说了这么越矩的话,她们还是红着脸记录。

比喻句能将当时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状态描写清楚,可见作者的功力非同一般。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③以比喻来嘲讽、挖苦,诙谐又幽默

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

李梅亭是这部小说里,比较灰色的一个人。他一出场,便带着黑色墨镜。墨镜仿佛是一块遮羞布,用的很精彩。

用剥了皮的煮熟鸡蛋形容眼睛,也是“伤”他于无形。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试想下,两颗圆溜溜、白软可弹的鸡蛋,夹在眼眶中,整个人是多么赤裸,赤裸地表达欲望、赤裸地写尽猥琐。所以,他才需要一块遮羞布,挡住欲望、盖住猥琐,藏匿在真实的自我背后。

作者对于李梅亭的塑造,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他讽刺了那些只管自己点灯,不许别人放火、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这部小说中,还有很多值得大家细细品味的句子,藏在书中,等待与你相遇。

不同于杨绛先生的朴素,钱钟书的文字,就是在华丽中揭露真相,在复杂中耐人寻味。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跳出舒适区,才能真正成长

方鸿渐之所以平庸、懦弱,在于他恐惧改变,害怕打破既有的一切,他担心自己的美梦,化作泡沫,消失的毫无痕迹。但是,梦就是梦,总有一天会破灭。

有一种围城,叫舒适区。方鸿渐就是最好的例子,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蜷缩地看待身边的人和事。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和奋斗的苦呢?

知乎的高赞答案:“大概是因为懒,学习的苦需要主动去吃,生活的苦,你躺着不动它就来了。”

因为太懒,所以方鸿渐和赵辛楣的距离越来越远,必须靠赵辛楣引荐,才能找到工作。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方鸿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不懂跳出舒适区,才能摆脱平庸和懦弱。

苏文纨被方鸿渐拒绝后,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重新振作,快速寻找下家;婚后的苏文纨也没闲着,从香港倒腾货品,托人拿到内地卖,干起了“代购”。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赵辛楣当时被公认英文水平高于英语系主任,可见他留学时,英语学得多努力;爱慕汪太太的事暴露后,赵辛楣也是勇于离开三闾大学,重新开始,最终有所成。

每个人都在努力,谁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方鸿渐躲在舒适区,原地踏步。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30岁之前,还是个酒吧老板,每天的生活惬意又舒适,没什么波澜。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原本他可以在平静中度过余生,却在30岁那年,脑中冒出了一个念头,“没准,我也能写小说呢!”

从此,他便正式走上了写作之路。

甘于平庸、止步懦弱,不愿意跳出舒适圈的人,永远会困在自己造的牢笼里,尽管日子过得轻松,却也未必有灵魂。

只有脚踏实地地努力,竭尽全力地争取,不留遗憾地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才能走出围城、摆脱舒适圈,迎接城外美好的人生。

钱钟书《围城》:平凡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