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 中國真正厲害的一種人:炒股的人都是孤獨的

記得曾經加過一個股票交流會,有一次,會里正在熱火朝天的討論一位 “大神”的交易手法——他在一個短時間內淨值翻了五倍。眾人探討的異常興奮,更有甚者對其產生了崇拜,覺得其如天下繁星遙不可攀。

這時,一位群友說:一年五倍者如過江之鯽,五年一倍者寥寥無幾。

但僅僅一瞬間,他的話語便淹沒在新的消息裡,沒有激起一絲浪花。

幾天過後,我在一個媒體上又一次看到了這句話,是他寫的文章。他詳細的闡述了一下其中的邏輯,條例異常清晰,非常客觀具體。然後,他把這篇文章轉到當初的那個群裡,但是可悲的是,依然沒有人關注,眾人依然在探討短時間內實現暴利的方法。

我不知道他是什麼感受,但是僅作為一個旁觀者,我都能從整個事件中都能感受到一種孤單與落寞。

有些時候,有些人會突然發現,當他想認真的闡述下他的觀點時,卻沒有任何人願意聽。或者說,根本沒有人聽的懂。

他不敢相信的看著這瘋狂的人群,目瞪口呆的收回了打字的雙手。

這可能是他第一次真正明白,什麼叫孤獨。

自從厭倦於追尋,我已學會一覓即中;自從一股逆風襲來,我已能抵禦八面來風,駕舟而行。——尼采

為什麼很多頂級的股票投資者一般都不談具體的投資交易細節?為什麼很多頂級投資人談吐之間,基本上都是理念,境界與格局?

或許是因為,他們已經渡過了想表達具體觀點的階段了。

曾經,在某個炒股大會上,有人向一個著名投資人提問:請問,你為什麼要交易多個行業,多個板塊?

他說道:分散風險,累加收益。然後結束提問。

看似唐突,其實這是最有效率的回答。懂的人瞬間就懂。如果對方不懂,那麼他不但要解釋怎麼分散的風險,又如何累加的收益,還要回答,單品種與多品種的優劣對比,還要講解行情走勢的特殊性和概率,甚至還會涉及到具體的交易方式…更關鍵的在於,提問者很可能根本無法理解。

就如同脫離了倉位和回撤,單獨展示收益率一樣。一套完整的體系,一環扣一環,任何一個環節單獨拿出來講,都有很大的邏輯漏洞。

所以,在大多時間內,關於交易體系單獨某環節的爭論都是毫無意義。

有一次,去參加一個朋友的沙龍,他說他的策略中包括趨勢策略和震盪策略。

會後,我請教他:“震盪策略怎麼做?”

他回答:“就是更小週期的趨勢跟蹤。”

我問:“那你為何不直說呢?”

他說:“難道你要我在有限的時間內講清趨勢和震盪的相對關係?”

“在某些時候,嚴控底線,不爭論一些不必要的細節,可以增加效率。”

為了達成交易,將自己的理念強行的壓縮成一種便於理解的說法,這是一種世故,一種妥協,但我覺得,這其中最深處,也隱藏著一絲孤獨。

我們都想把最真實的東西,最直接的表述出來,不想把它壓在心底,可是,如果最真實的東西表述的太簡單,很多人卻無法相信,更無法理解。

因為越是簡單,需要洞見並取捨的東西就越複雜。

交易體系的每個環節都密不可分,每一個細節的制定,都包含著投資者本人的性格特點,心路歷程,成長經歷。每一個決定的背後,可能都包含了深刻的感悟和果決的取捨。

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簡單的交易體系,但我們看不到他背後的經歷。我們不知道他放棄了什麼,不知道他經歷了怎樣的艱難抉擇,更不知道他懷揣著怎樣的投資信仰。

曾經在一個音樂軟件裡見過一個評論:年輕的時候,喜歡把耳機的一端分享給別人,現在,我發現,我已經無人可分享。因為我基本確定,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聽到了什麼。

頂級的投資人之所以會感到孤獨,是因為,沒有人知道,你一步一步走來,都經歷了什麼樣的心路歷程,生死磨練,才形成了如今的交易風格。

投資的世界裡,或許會有你的同類,跟你的交易體系非常相似。但是,這套交易體系的背後,是截然相反的兩個世界。

因為投資交易是一個重塑自己的過程。經歷痛苦,經歷磨難,看透表象,洞見本質,體味自己的情緒變化,瞭解自己的人性弱點,將一切的經歷,融入自己的交易理念,生成那套專屬於你的交易體系。

就如市場的最新價,包含了不同的人,包含了不同的信息,包含了不同的人對不同信息的不同判斷,包含了不同的下單時間和下單過程,包容所有,形成了這一個時間點的價格。

為什麼是這個價格?沒有人說的清楚。

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個價格的形成,獨一無二。

很多人把寂寞當成了孤獨,或許是因為他還沒有進入過那種狀態。

當一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是一種可以寬納一切的精神狀態。

所以,有人說:孤獨是靈魂的散發,理性的落寞,也是思想的高度,人生的境界。

而股票期貨業的頂級高手,也正是因為這些境界,變的更加孤獨。

孤獨的人自成世界、自成體系,獨立思考。因為他知道,存在於腦海中的精神世界才是更大的舞臺。

因為在那裡,他可以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而我們人類一切思想的誕生,都源於此時此刻。

股市的本質和規則

在任何行業,只要善於把握本質問題,成功的希望就會更大。股市的本質:這個市場不是能完全投資的市場,大家都是為套利投機而來的,投機成分太大。即這個市場是一個投機的市場,我們進入這個市場就要以投機為主,以投機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市場。在中國股市操作中,從理念上要樹立和堅持以下規則。

1.風險第一規則

大部分投資者往往在如何賺錢方面考慮得多,對如何防止賠錢卻想得很少。在一個投機的市場中,控制風險應放在第一位,避免不了投機的風險,就不可能賺到投資的錢。所以,理念和方法的正確與否應以風險控制為標準。無論賺錢與否,首先要考慮怎樣不賠錢,有了風險時先回避為主,寧可踏空,不冒風險,只有首先保證不虧損,才能談得上賺錢。在大盤和個股有風險時,要先回避,應該在機會大於風險時操作。看不懂、沒有把握時不做,有把握時堅決做,想把市場上一切機會都抓住是不可能的。

我們要記住以下內容。

(1)賺錢概率大而風險概率小就是正確的;賺錢概率小而風險概率大就是錯誤的。

(2)賺錢概率大,風險概率也大,因人而異,因市場而異;在市場狀況良好、個人功底深的情況下就是好的。

(3)對賺錢概率小,而風險概率同樣小的,沒操作的必要。

記住:股市上沒有絕招,只有理念、方法、心理三者合一的相對技法。

2.量變與質變規則

事物的發展都是由量變到質變的,股票趨勢的變化就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反轉的根本原因是多空之間量變的轉化達到了極點,之所以趨勢形成後能維持一定的時間,是由於多空力量的一個釋放過程。

(1)在多方力量積累(空方力量消耗)過程中要密切關注質變轉折點,及時介入。

(2)在多方力量釋放(空方力量積累)過程中要密切關注多方力量的疲軟,逢高減倉。

(3)在出現多轉空時要及時空倉迴避風險。

(4)在空方力量釋放過程中,只要空方力量沒有徹底釋放出來,儘量不參與。

注意:從量變到質變也就是從漸變到突變的過程。

中國真正厲害的一種人:炒股的人都是孤獨的

3.整體與局部規則

(1)大盤與個股是整體與局部的關係。

(2)個股或大盤運行在股價循環中的哪個過程,循環是整體,每個過程是局部。

大盤或個股都要經過做底、上升、做頭、下跌這幾個過程,每個過程又可分初、中、末三個階段。我們做股票不能只看幾根K線或分時圖進行操作,要首先分清個股運行在哪個過程和哪個階段,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知道個股能否操作,是適合中線操作還是適合短線操作。否則盲目殺進/殺出,片面理解個股的運行,就很可能上當受騙。

4.內因與外因原則和必然與偶然原則

股票的運行由內因和外因兩方面因素推進,內因是股市變化的根本因素,外因只是變化的條件。

內因如:經濟發展、企業業績、多空力量的積累和轉變等。

外因如:政策變化、國內外突發事件、企業突發事件等。

記住:不能用偶然的一次成功來作為必然的方法使用。

5.股市沒有簡單規律的規則

股市之所以贏者少、輸者多,就是因為股市沒有簡單規律可循。

我們要記住以下內容。

(1)沒有簡單的絕招規則。必須建立一套綜合辯證的動態交易系統。

(2)經驗的成功規則。成功的經驗具有時間性、條件性、環境性和參考性特徵。

① 時間性:經驗是在某一特定時間內形成的成功經驗,改變時間則有可能變成不成功的經驗。

② 條件性:經驗是在特定條件和環境下形成的,如果環境條件發生了變化,原有經驗則要隨之改變。

③ 參考性:股市中的理論是根據股市不變因素制定的,而經驗則不具有長期的穩定性和時間的長效性,因此,經驗只有參考性。

所以,在應用經驗時要認真分析條件和環境,因勢、因時、因條件、因環境而靈活應用。要用綜合辯證的、動態的、發展的思維看待股市、看待經驗。

記住:股市是動態的,不是靜止的。

6.贏錢方法必有使用障礙規則

如果賺錢的方法在使用中不存在障礙,則大多數人都成功了。股市是人群聚集的地方,是金錢競局的場所,技術角逐和金錢爭奪必有障礙。障礙分為:自然障礙和人為障礙。自然障礙是市場自身規律造成的。人為障礙主要是市場主力設計的。但是這裡並不是說股市沒有規律了,只是說股市沒有簡單的規律,股市本身具有可知性,最關鍵的問題是要掌握住市場不變的規律,充分利用這個不變規律,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在股市中賺錢。

7.規律被利用的規則

股市上的規律經常被利用,特別是一些經典的理論,用來欺騙投資者。但股市上有些規律是無法利用的,要學會利用這些不變的規律,特別是中長期規律。牛市中養成的持股思維,到了熊市還堅持持股思維就錯了;在熊市末即牛市初期,知道了不能持股又錯了,所以主力就是利用大家的這種思維轉變慢的規律,使投資者在熊市末期把籌碼交出來,到牛市末期又持股,從而賺投資者的錢。

8.概率規則

要賺錢必須講概率,必須做到小冒風險、少冒風險、不冒風險、少賠錢、賠小錢、不賠錢、多賺錢、賺穩錢、賺大錢。故,寧可少做,也不冒風險,寧可多次小利失去,只要能賺一次大錢即可。

中國真正厲害的一種人:炒股的人都是孤獨的

若要提高成功的概率,可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把小問題、枝節問題當做主要問題、原則問題。在高位出利好不要當利好,在低位出利空不要當利空。

(2)不能把個別現象當成普遍現象,不要把過去做某隻股票的經驗拿到其他個股上使用。

(3)概率低、沒把握的,只看不做。不符合理念和交易系統的不做,只賺理性的、有道理的,不賭博、不碰運氣。遵守紀律,頭腦保持冷靜。

如果不能樹立適合自己的理念和建立一套成功概率較高的交易系統,養不成一種從成功概率考慮問題的習慣,在股市中很難生存。

七條操盤法則

交易究竟是什麼?就投機者而言,是一種以盈利為目的的,同時承擔一定風險的特殊投資行為,就整個市場而言,是一種風險轉移方式。

市場充滿了矛盾,矛盾構成了市場價格的漲跌,對市場的認知,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只有市場永遠是對的。在市場的矛與盾之中,在對市場認知的對與錯之中,尋找一種中庸,一種平衡,不要太偏激,也不要太絕對,適者生存。

目標

不熟悉的品種不做,看不懂的走勢不做,變化慢的盤面不做,波動小的盤面不做。技術分析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規律總結,面對不同的金融證券市場具有同樣的普適性。一個真正的技術交易者,可以面對任何市場的任何圖表及時做出遠勝於他人的交易行為。

所以不要點太多火頭:作為交易者,應該是有多少閒資才做多少,另外還要有多少時間、精力才做多少,如果做許多種商品的買賣,肯定疲於奔命,難以應付。做交易成功的關鍵和秘訣,只選一個個股做是交易成功的關鍵。“市場裡還有句名言:你不可能吻遍所有的女孩,吻就吻那個最漂亮的”。古往今來的戰例表明,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無疑事半功倍。

策略

在市場的博弈中,適合於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沒有什麼價格會漲到不能買,也沒有什麼價格會跌倒不必賣。永遠不要僅僅因為價格低就做多或者價格高就做空;永遠不要去給賠錢的單子加碼;永遠不要對市場失去耐心。在做任何一次交易前都要有合適的理由,記住,市場永遠是對的。在操作中,這兩種方式都必須革除,不準套牢,不準攤平,套牢會影響你的操作,而攤平是自己上斷頭臺,但贏利可以不封頂。時刻提醒自己你的風險有多少,但又不要過於在意。

對經典的現像和本質的規律多看、多練、多背是形成專業化條件反射操作本領的關鍵,這種本領的最終具備是區別專業選手和業餘選手的最明顯標誌。

趨勢

做交易,做的是趨勢,而不是價格,等待趨勢最終明朗後,再動手也不遲。這樣會失去少量的機會,但卻贏得了資金的安全。你的目標必須與市場保持一致,順應市場的趨勢。如果你與市場保持一致,利潤自會滾滾而來;如果你看錯了趨勢,就得使用古老而可靠的保護傘——止蝕單,這就是趨勢和利潤的關係.逆勢操作是失敗的開始,不應該對抗市場,或嘗試擊敗他,沒有必要比市場精明,趨勢來時,應之,隨之;無趨勢時,觀之,靜之。

交易

交易的最高境界是五無: 無喜、無憂、無懼、無慾、無我,“市場如同浩瀚的大海,你唯一能夠信賴的就是你的交易系統、計劃。

交易之路本是場學習之路,對每個人而言,失敗幾乎都是自己造成的,在市場上,你就得把自己的頻率改變卻追隨市場。一定要建立適合你自己的交易系統,無論你被市場摑的鼻青臉腫,你必須重新站起來,再改善你的系統。不要懼怕複雜和繁瑣,因為這是你邁向成功、脫離虧損的唯一之途,別無他法。

止損

"做交易如同做小偷,偷得到要跑,偷不到更要跑。" 投機的第一項訓練是逃跑,保證存活。

記住,一次意外,足以致命,止損正是杜絕這種意外出現,止損不怕,止損錯了也不怕,怕的是不止損。沒有止損的習慣,早晚要被淘汰出局,這只是時間問題。學會止損,千萬別和虧損談戀愛,止損遠比盈利重要,因為任何時候保本都是第一位的,盈利是第二位的,建立合理的止損原則相當有效,謹慎的止損原則的核心在於不讓虧損持續擴大。市場是:“最初的停損點是最小的損失”,從帝國大廈的第一層走到頂樓,要一個小時,但是從樓頂縱身跳下,只要30秒,就可以回到樓底。盯住止損,止損是自己控制的,不考慮利潤,因為利潤是由市場控制的。

嚴格貫徹“虧得起多少做多少”的原則,面對虧損,處之泰然,做交易都要具備一個最基本的心態:接受失敗,面對虧損,處之泰然。成功,等於小的虧損,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不要試圖扳平──操作並非一個落後追逐遊戲,每個部位都必須站在它的優勢之上冷靜地承擔你的虧損,以絕對的紀律從事下一筆交易,絕對不要加死碼,搶頂和搶底要當心。

資金管理

投資首先要保障資本安全,在沒有盈利以前儘可能小地承擔有限的風險。有了盈利以後用盈利來承擔風險。擬定一套資金管理的計劃:第一個目標是長期的生存能力;第二個目標是資本的隱定成長;第三個目標是高水平的獲利。實際交易中常見的資金運用:

1.滿倉交易法;2.倒退增倉交易法;3.激進增倉交易法;4.炒單交易法;5.死抗交易法;6.雙向對開倉交易法(俗稱鎖倉交易法);7.概率交易法;8.套利交易法。

專業高手絕對不羨慕別人偶然的獲利,他們更加痛恨自己偶然的成功。他們存在的最重要價值是憑藉自己高超的技術功力持續、穩定、長久地從市場獲取屬於自己的利潤,任何偶然或一時的成功對他們來說都不具備意義。

靈活而合理地調度資金、攻擊最有潛力的行情、成功要靠程序來保證、持久地佔有概率優勢、勝率要超過60%、趨勢理念最重要、工具好用就行不必刨根問底、克服心理疲憊、貴在從容、敢於勝利。操作規模不要超過你的負荷──你只要專心地好好玩目前的遊戲,不要擔心賺錢的事。

喜歡安靜,喜歡靜靜的在人群中行走,周圍有庸庸碌碌的過客,有人很成功,也有人徒有虛假的外表,我不喜歡看著那些掩飾的表情,惺惺作態。寧願安靜和孤獨的堅持自我。做投資,亦是如此。

我已投資16年有餘,有過非常輝煌的時候,也有暗自神傷的過往,這麼多年下來,雖成就不能稱冠,更不能說驚人,但已不用再為生計煩憂。我感謝投資,他教會我的,不只是識股,更進一步,是識人,而最終,我明白投資真正教會我的,是做人。

安靜的投資,這很重要

股票市場,或者說資本市場,不像普通的比賽,這裡絕對是一個吃人不見骨頭的市場,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受。理智,在這個市場中,顯得格外珍貴。安靜,可以讓你始終保持冷靜,理智觀察,從容的處理問題。

試問下自己做投資,有沒有安靜的閱讀過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有沒有仔細看過幾份券商研報,有沒有去多蒐集些公司發展的新聞。再試問下,自己在平時生活中,有沒有安靜的做幾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聽聽電臺,去走街串巷的學習攝影,或者約三五好友去水庫釣魚,甚至安靜的一個人發呆。安靜的性格可以造就你處變不驚,臨危不亂的行為能力。這在如今這樣的一個“亂市”中,顯得格外重要。

人,要善於交際,但思考,要善於孤獨

現在的互聯網,大大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遠隔千里,你也能知道父母、朋友今天吃什麼,買了什麼好東西,要去哪裡玩,這是人類科技的進步。我們接觸的人越多,接受的信息也越多,人們思想的匯聚,總能擦出無限的火花。做投資,也是如此,朋友之間的互通有無,往往會讓你看到自己無法發覺的一些問題,這樣的溝通,會讓你短時間就可收集學習到更豐富的內容。

與人要熱情,但思考,要孤獨。作為投資者,最忌諱的就是人云亦云,飛速的互聯網,很可能會影響你起初的判斷,讓你徹底顛覆自己的意志。投資家需要孤獨,是思想上的孤獨,孤獨可以培養起你內心那種相信自己的意志,也能讓你有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到最後,讓你更堅強。

在我看來,那些有時間在虛擬的網絡上,和人爭的面紅耳赤的所謂大V們,是時間太多了,爭論越多,越能看出他對自己的不自信而已。

在股市中,拼的並不是活的有多好,而要拼的是能活多久。我見過太多人死在那黎明前的黑夜之中。他們不是沒有看見光明的能力,而是沒有堅持到黎明的能力。“剩者為王”也是這個道理。孤獨的思考,很重要。

不要強求結果,別睡不踏實

要記住,投資,始終是少數人賺多數人的錢的市場行為。認為自己是少數人的人,往往都是多數人中的一員。也許短期來看,你是少數人,但是十年後再看呢,二十年後再看呢?雖然我做了這麼多年投資,但是我仍不能保證自己到“金盆洗手”的那天,自己不是虧到只剩底褲出來。

賺錢的永遠是少數人,長期賺錢的,更是人中龍鳳。而少數人,所言、所行必然會和大眾有所不同。他們的性格或者方式,必然和你所見到的,不一樣。能抵禦住市場的各種誘惑,新聞媒體的聒噪鼓吹,風起雲湧的事件和信息,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和堅強的意志,很容易,你就會迷失了。

來股市的,有兩種人。一種是為了博弈,一種是為了投資。市場上99%的所謂的“投資”,都是博弈,而真正能像巴菲特老先生一樣住在一個小鎮上做投資的,全世界也沒幾個。既然多數人玩的是博弈,那麼就看誰更聰明瞭,誰的心態更好了。

多年下來,只要當我做了一筆投資後,我期待短期帶來100%的回報,往往這隻股票,都會讓我虧損,並且損失不少時間價值。而往往我不怎麼管,只想賺20%的股票,到最後都能賺錢,並且帶來意外驚喜。換句話說,能在股市中賺錢的,都是那些不強求結果,睡得踏實的人。

就像我片頭說的那樣,在股市中,從識股到識人,再從識人到學會做人,這麼多年下來,我真正受益的,並不是在股市中我賺了多少錢,而是我學會了做一個正直且不那麼貪婪的人。

我看到過很多人在股市中賺了不少錢,但是他們在生活中卻過得不盡如人意。也有不少人,在股市中被打趴下在地上,一蹶不振,生活中最終活的完全不像個人樣。但是也有人,在股市中平平穩穩,生活中卻樂趣無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