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 「亲子教育」孩子一生的“自卑感”,可能是妈妈给的

「亲子教育」孩子一生的“自卑感”,可能是妈妈给的

一个孩子最大的自信就是源于父母的尊重和认可,源于父母的赞美和呵护。

然而,中国的很多父母不管孩子获得多大的成功,父母都很少尊重和认可孩子。

所谓的自卑,其实就是内心极度脆弱,不知道自己的人生价值。

想要极力的证明自己,却又一次次被打败,从而内心敏感

相信大多数小孩子都会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心怯弱、不敢说话

就算是长大了在工作之后,也有可能有自卑感。总是和别人比较,产生差距后内心就有一丝低人一等的感觉。

姜文,中国著名的导演兼演员,在外人看来是功成名就的人,在最近一期的“十三邀”中,当主持人问他,人生中有什么失败感吗?

「亲子教育」孩子一生的“自卑感”,可能是妈妈给的

姜文就说,我跟我妈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

姜文表示自己平时是很不自信的人,说起和母亲的相处,姜文更多的是一种心酸、无奈和苦恼。

“别人挣钱了给自己父母买房,人家父母会觉得儿子越来越好了,我也给我妈买了房子,可我觉得我妈却没怎么高兴,而且还不愿去住。”

“当我考上中戏,把通知单给她时,想着这次我妈总该高兴了吧,她却看了一眼,‘啪’把通知书扔一边了,说你那还有一盆衣服没洗呢,你别跟我聊这个”……

「亲子教育」孩子一生的“自卑感”,可能是妈妈给的

姜文为了让自己的母亲高兴,他曾经做过很多努力,但不管怎么做,从小到大却始终得不到母亲的认可和赞许,一直到母亲去世,跟母亲关系也没得到缓和。

这也成了姜文心里最大的心结,其实有时候在外人眼里再怎么成功,都不如父母眼里的成功!

为什么很多中国家长教育不出自信的孩子?是他们原生家庭都没有给孩子这样的底气和自信。

有的人一生都活在父母给予的这种自卑里,一生都在证明自我

「亲子教育」孩子一生的“自卑感”,可能是妈妈给的

有一些人,一辈子都活在了原生父母带来的这种自卑当中,所以他一辈子都在为了证明自己而奋斗。

心理学家认为:现在的成年人,之所以会有今天的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可以从他们的童年当中,找到他们的答案。

如果刚才举到的这个例子,是其中一个结果的话,下面的这个案例,就是描述了亲妈如何给自己家孩子自卑的一个过程。

「亲子教育」孩子一生的“自卑感”,可能是妈妈给的

在湖南卫视的一档节目《少年说》中,有一个小女孩就这样说自己的妈妈。

说自己的妈妈平日里总是拿"别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来教育她,因此她感到十分的苦恼,觉得压力很大。

每次都用自己的努力像妈妈证明自己也很优秀,但是换来的却是妈妈的打。

因此这个小女孩觉得自己是一无是处,浑身上下没有一个闪光低点,渐渐的伤害到了孩子。

「亲子教育」孩子一生的“自卑感”,可能是妈妈给的

妈妈:“璟颐,其实我觉得你很棒,但是我认为我是属于比较客观的,我觉得你没领悟到重点……“

“我知道我一直在不断的打击你,因为我认为,在你的性格里头,其实你要不打击,你可能就有点飘”

“我说了我不适合激将法,你们老是在这里打击我,我就一定会觉得自己很差,但是你们从来没有改过,每次考试成绩一出来,都是先说我的差的。”

孩子最终没听完就哭着跑下了台,妈妈以各种技巧赢得了最佳辩手的称号,可孩子的伤心和哭泣,却看哭了所有人。

其实孩子要的只是妈妈的一个认可和赞许,然而母亲的强势和咄咄人,理性和冷静,却显得那么的残酷无情。

「亲子教育」孩子一生的“自卑感”,可能是妈妈给的

父母本意是想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劲头,可孩子内心却逆反了,不愿意听了,心理上关闭了和你沟通的大门,孩子在大众场合鼓足了勇气,都做不到,在他内心就会认定这是一个死胡同,不是路,其危害和伤害可想而知。

从一个初中生母女关于教育的互怼,到一个中年著名导演母子亲情难处的困惑,我们都能看出来:

传统刻板的打击教育,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对子女的伤害,不止是学习上工作上很受打击,亲子关系也会很僵,很可能是一生挥不去的困惑或噩梦,其伤害比打骂更严重。

我们怎么不让孩子走向自卑呢?

1.当发现孩子自卑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冷静下来,不要急于从孩子的身上找问题,要先反省是不是自身的问题。

比如,平时的时候,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是不是老是对孩子太严厉,老是批评孩子,导致孩子缺失自信心。

2.父母平时要多关心孩子,每天要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和孩子沟通,多跟孩子聊聊天。或者给孩子一个拥抱。亲吻,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

3.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适当让孩子锻炼,当孩子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父母要适当的鼓励赞扬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

虽然部分小孩的自卑心理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但是如果不加克服,那么对孩子的危害很大,所以做为家长我们应要学会可克服孩子自卑的心理。


---END---

【i心理】,遇见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