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什么是弄瓦之喜?

文玩讲堂


读了这么多年书,是时候祭出我珍藏多年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了。

弄瓦之喜读音:

弄瓦之喜 [nòng wǎ zhī xǐ]

弄瓦:指生下女孩子(古人把瓦给女孩玩。瓦:原始的纺锤)。


唠柯先生


弄璋之喜是指喜得麟儿,弄瓦之喜他指喜得千金啊。



芷汉衣兮文化


重男轻女的风俗自古有之,人家生了男孩,就像得了一块美玉一样珍贵,生了个女孩,就像得了块瓦片可有可无。

在古代,把生了男孩子称作“弄璋之喜”,生了女孩子称作“弄瓦之喜”。“弄璋”、“弄瓦”典出自《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璋乃玉器,而且是上好的玉器,瓦是陶器,指纺车上的零件。“寝床弄璋”、“寝地弄瓦”,有人认为是祝福男贵女贤,生男给他玩一块好玉,以示将来作君子;生女给她玩纺线用的陶锤,以示将来温顺无邪,善于料理内务。也有人认为古人透露出了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生男放在床上弄璋,而生女则放在地上弄瓦。

随着时代的发展,“璋”和“瓦”都失去了原先的贵贱区别,分别称为男孩和女孩的代名词了。

我们这里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谁家得了男孩,都要大摆宴席宴请亲朋好友,菜品很讲究,酒水也都要上档次。几天下来,花钱像流水,远远超出收到的份子钱,可家人愿意,因为他们家里有后了,脸上有光,心理得到极大满足。借钱请客都高兴!



教育茶馆



方复山


弄璋之喜 弄瓦之喜

出处: 《诗经·小雅·斯干》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成语释义

璋:上圆下方的玉器,整个叫圭,半个叫璋。

瓦:纺砖。古代纺线用的陶制纺锤。

意思是生下男孩给他玩一块玉璋,以示将来一定有出息,地位尊贵,成为王侯; 生下女孩给她玩纺线用的陶锤,以示将来既精通女红、又明事理的持家能手。

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周王建筑宫室落成时的祝颂歌辞,表达了对主人的良好祝愿,也反映了时代的风俗。

后来,人们借用这种美好的祝愿作为对生孩子人家的贺词,把生男孩子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子叫“弄瓦之喜”。

慧根小语

男孩弄璋、女孩弄瓦,有人认这是在重男轻女,男尊女卑。

连鲁迅先生也在文章中认为这是种重男轻女的做法:生个儿子,便当作宝贝,放在床上,给他穿上好衣裳,手里拿块玉(璋)玩玩;生个女儿,便只能丢在地上,给她一片瓦(纺砖)弄弄。

真的是这样吗?喜爱《诗经》的小编可不这样认为!

弄璋、弄瓦,在原诗句中看不出有性别歧视的褒贬之分,不过是当时男女社会分工不同的一种反映。

育心经典的家人们读的《易经·系辞》中有: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天尊是说天空高远,公正无私。不是说天自己尊贵。地卑是说大地踏实亲切,“卑”是使人感到亲切的意思。

男人要想合乎“道”,必须象天一样,高远正直,自强不息。女人要想合乎“道”,必须象大地一样谦卑、包容,厚德载物。

所谓“男尊女卑”是倡导自然和谐,阴阳各安其位,是讲男女如何和谐生活的道理,而没有男女不平等的内涵。


不二文旅


弄瓦之喜

中国

民间对生女的古称,周代即有使用。弄瓦:

古人

把瓦给

女孩

玩,瓦是

纺车

上的零件,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德女


还记得当年小品《产房门前》里那位干部的话吗?生男生女都是一波一波的,这一波叮叮当当(金石之声)全是男孩。那一波稀里哗啦(瓦碎之声)全是女孩。这就是“弄璋之喜”和“弄瓦之喜”的区别。


陋室之主


弄瓦之喜,中国民间对生女的古称,周代既有使用。弄瓦:古人把瓦给女孩玩,瓦是纺车上的零件,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女孩。



湘竹音韵


玉,礼器亦喻为君子,希望这一男孩成为大丈夫真君子,错了?瓦,纺车物,喻女红女德,希望这女孩手巧心灵德贤,错了?怎么就看出轻重高低贵贱了?男孩不当丈夫养,女孩不当女人养,全当中性人养?


徐波204604983


成语中有弄璋之喜,弄瓦之喜,分别解释是:生男孩叫“弄璋之喜”,而生女孩叫“弄瓦之喜”。弄璋之喜,璋是玉器,给男孩玩璋,意思是希望他长大了考取功名去当官。弄瓦之喜,典故出自《诗小雅? 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照弄璋之喜的释意去推断,难道是给女孩去玩瓦,希望女孩长大了上屋去捡瓦。去“捡(揭)瓦”也不稀奇,农村里不是有这样一句骂老婆的俗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打住,不要再胡说八道了。“弄瓦之喜”的弄瓦,还真的是古人把“瓦”给女孩当玩具,希望她将来能胜任女工。不过,这“瓦”哪里是盖屋用的瓦,这“瓦”是究竟什么瓦?听我说其原由。

“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宋末元初的黄道婆发明纺车,在纺车出现之前,女人纺线的工具是一个重物,是用用手来捻纱)。刚开始捻线时,线头子系在纺锤的铁钩上,随着重物的旋转,好像在扯麻母似的,当捻出的丝上了劲,就成为线。手里的线越捻越长,就把线缠在这块重物上,这样,就可以连续不断的捻下去。这个重物,现在通常叫纺锤,而古代就叫“瓦”。

纺锤用实木或其他材料制作,其形状有如敲锣打鼓时,击打马锣子所用的短木棒,两头粗,中间细。纺锤结构简单,制做容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地农村还能见到,如剔帘子,扎扫帚,打草鞋去捻麻绳,所用的就是纺锤。

“弄瓦”是为了让女孩长大后擅长“女红”,小的时候就给她玩“瓦”。所以,生女孩叫做“弄瓦之喜”。女红gong 所指的是纺织、刺绣和缝纫、编结、剪纸等手工艺技术的统称。弄瓦,是对女孩的一种劳动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昔日歌弄瓦,歌,表示做父母对女儿的关爱有加,孩子才能在人生如歌中快乐成长,弄瓦也并不含有重男轻女的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