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每天走一万步才能更健康吗?

tiger-liu0816


每天一万步,如果能够集中一定的时间进行,可以当作一个健康的标准,其实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的每人每天最低6000步,这个是保证一个人健康的最低标准,而如果能够达到一万步,当然效果也会更好,可以作为健康的一个标准,不过这个标准并不是达到一万步就会健康,还与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有很重要的联系,达到这些标准,才能真正的做到健康。

不过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如果只是用手机中的运动应用来累计步数达到一万,其实效果并不是很明显的,当然,如果选对时间,相对来说效果也会更好一些,运动除了强身健体以外,最重要的是帮助保持一个合理的体重,一万步如果合理的分配,至少可以达到一个目的,就是后者控制体重的目的,如果要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需要做的是增强运动的强度效果才更好。


那么用一万步来控制体重,只需要做到一点就可以了,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这一万步的累积,如果能在三餐之后分配完成,那么体重会得到非常好的控制,因为这个时间走路,可以更好的消耗摄入的能量,尤其是晚饭后,本身运动量就小,但又是很多人最放松的时间,容易吃多,因此晚上散步就非常重要了,建议留出5000步,在晚饭后半小时至1小时,另外强调一下,如果天黑的较早,为了保障安全,可以原地快走,其实原地走比户外走会消耗更多的能量,效果也会更好,总之,千万不要浪费这一万步的配额,尤其是控制一个合理的体重,可以把很多疾病屏蔽掉。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首先我觉得走路对中老年人,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來说是健身鍛练比较理想的选项。对于经济条件不宽裕的老年人來说应该是首选。我从40岁以后上下班就以步行为主,公交、自行车为辅,现在退休(今年76岁)后每天到玄武湖公园小快步的走15000步左右,基本上天天如此(除特大风、雨、雪),最多时近30000步,现在觉得身、手、脚都灵活,身心愉快,因为感觉不错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网上经常有走路过多会伤膝盖的爭论,我觉得走路多少,每个中老年人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掌握一个度,过少达不到健身效果,过多会伤膝盖。我所以能走得比较多而不伤膝盖,关键是我每天走路前都要给膝盖进行一次拍打按摩的保养,就像汽车上的轴承一样必须经常加油,轴承在运转時就不会受到损伤。人和汽车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以上是我多年走路健身的切身体会。供中老年朋友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常何村


一起吃饭见个面,不如一起来锻炼。

运动、健身已经成了追求品质生活的象征。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长跑几十公里、举起几十公斤哑铃,但每个人都会走路,于是「刷步数」在朋友圈里流行了起来。

那么问题来了——

有的人长年几万步霸占榜单前几名,有的人每天只有可怜的几百步,到底走多少步才对身体好?

不要追求步数,要追求「有效步数」

根据我国目前的相关健康指南来看,成年人每天应累计进行相当于步行 6 000步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但对于普通成人来说,6 000步可能更适合作为最低目标,如果体力(和时间)充足,再以 10 000步来要求自己。不过呢,如果只是日常散步瞎溜达,那就算不上是真正意义的运动。真正有效的步数,感觉自己肾需要补,对自己长度、时间都不太满意的朋友,找蔚三个k一个n后跟69,坚持个把小时不是问题!应当来自于有效运动,要达到中等强度以上。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是运动心率:

  • 健康且体质较好的,心跳可以控制在 120~180次 /每分钟;

  • 中老年或慢病人群,心跳大致控制在(170 -年龄)~(180 -年龄)。

心率,可以简单地通过摸一分钟脉搏来测,也可以佩戴心率带,使用手环、智能手表等设备来测。

手机一万步 ≠运动一万步

前面咱们说过「刷步数」,这种朋友圈的步数大多是指手机记录的步数,通常来自手机、手环上的内置传感器。这些设备最大的问题是——不太准。只要手机或手环的位置变了、重心动了,手动脚不动也会产生步数,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这样的步数是有欺骗性的步数,不是真正有效步数。

没怎么走也有 6000步,够吗?

不够,当然不够。在生活中,短暂的、强度很低的走虽然算是动起来了,但效果较差,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程度。所以,如果你只是从卧室到厨房、从楼道到小区门口、从办公室到洗手间走了一些零碎的、短暂的步数,就算加起来达到了 6 000,那还是不够。

建议大家专门抽点时间出来,认真走 6 000步。

运动量过大,可能伤身体

很多人的活动量,跟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匹配。

偏胖的、关节有问题的、没有运动基础、体能较差、有慢性疾病的人,就不要盲目地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去刷步数,因为很有可能 6 000步对于他们来说太多了。至于具体走多少步才合适,真的要去咨询康复科医生或运动专业人士了,毕竟不同的身体情况需要的运动量不同。

科学分阶段循序渐进

同样的距离,跑步比走路的步数要少,但是运动效果要好得多,原因就在于跑步的速度、心率和强度都高很多。但不是要求一步到位达到运动量目标,毕竟能走出「久坐」的习惯,就已经是突破性进步了。

以跑步为例,如果是没有关节问题的人可以这么尝试:

第一阶段:坚持快走,试着从 10分钟 1 000步的速度,再提升到 10分钟 1 000米;

第二阶段:快走改为慢跑,试着连续跑 3公里;

第三阶段:制定一个跑步训练计划,设定每周的运动目标,争取每周运动 3~5天,但每周比上一周增加的跑步量不超过 10%;

第四阶段:逐渐提升到能连续跑 5公里甚至更远,周末还可以参加一些城市健康跑活动,能和更多的人一起享受运动乐趣。


用户6337491441


前不久英国BBC频道“健身的真相”当中,第1次提及了健身万步走的由来。在这个纪录片当中提到这万步走是20世纪60年代日本一家计步器厂家为了卖产品搞出来的骗局,虽然也不一定100%真实,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每天健身1万步走这个事情。

为什么说健身万步走是一个骗局呢?是怎么回事呢?据健身的真相这部纪录片当中所述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东京奥运会期间,日本发明了第一台计步器——Manpo-Meter,第一次打出了“一日一万步”的口号。这个数据的由来是当时做了一个大样本的调查,日本当时平均每人走的步数大概在3000~5000步左右,所以这个发明记步器的厂家就认为,如果把这个量提高一倍会对身体有好处,于是发明了机器,并且打出了广告。按照健身的真相中的说法,这就是健身1万步的由来。

现在对于关节保护的步数建议,尤其是老年人健身,要求的并不是1万步,而是6000步左右。在任何关于健身、老年人骨关节炎防护以及老年人骨关节炎康复指南上都很难见到让人健身1万步走。

一万步是一个什么概念?如何正确的走这一万步呢?

算一算就可以知道了,我的身高是1.82米,粗略的算一算,走一万步大概在八公里左右。根据身高和步幅的不同,1万步距离也会有一些变化。这个公里数,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对于有一些人来讲,每天走1万步就是非常轻松的事情,每天工作当中就能完成。而对于有一些人来讲这1万步,可能走完会非常的劳累。那么这1万步到底有没有用?如果需要走这一半路,到底怎么走才合适?如何才能保证走这么大的量不伤害我们的关节呢?我想从下面三种情况给大家简单的讲解一下。

第一类人群,每天日常工作行走就会超过一万步,甚至两万步!这一类人群在工作当中就已经会完成这样的步数了,比如说测绘人员、比如一些现在送餐的小哥,他们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就很辛苦了,每天甚至有超过行走需要3万步左右的,这一类人群就不需要再通过行走去健身了,需要的往往是休息。因为每天如果走2万步,就相当于走十几公里,无论这个人的高矮对于关节的刺激都是比较大的。但是好在这2万步甚至3万步不是在同一时间内走完的,很多都是有间断的休息的时间。如果有走这么大量的人群,也请不要过度担心,您需要的是在行走的过程当中,尽量不要太快,一定要在工作当中穿一双比较好的鞋子,这样可以很好的帮助您减轻在长时间的行走当中,脚踝,膝关节以及髋关节受到的磨损。在这里我要跟这一类人群说句心里话,每天如果走超过2万步甚至达到3万步,对于关节肯定是存在伤害的,无论是一次性走完还是间断走完,尤其是有一些人需要爬坡甚至反复的走楼梯,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产生损害,但是这样的工作如果持续的时间过长,或者你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磨损的几率是非常大的。工作虽然很重要,但是我们的身体一样非常重要,当关节出现了磨损,您不能再继续这么清楚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您的生活。如果当年因为长时间的行走关节已经开始出现了症状,那么请您考虑是否需要在坚持做这样的一份工作。

第二类人群,为了健身、减肥、减脂或者对抗某些慢性疾病每天坚持走一万步的人群。现在通过每天健身走1万步减肥的人,控制胆固醇的人群以及对抗某些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的患者非常多。如果您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达到无氧运动的目的,谢医生是不反对的,但是建议您行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一定要选择相对比较平的场地,不要走坡路,要慢慢走,步步数控制在十分钟1公里左右就可以。2.一定要穿比较好的健步鞋,或者是专业的徒步鞋,不要随便穿一双鞋就进行长时间的行走。3.建议每天1万步可以分次做完,现在有科学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走和分开走能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您分这1万步分成,早晚两次走完和坚持在一次走完是一样的健身效果。但是对于关节的磨损是不一样的。

另外如果您的关节现在没有症状,建议您可以尝试进行慢跑的方式来达到健身、减脂以及对抗慢性病的目的。在健身的真相当中,已经对慢跑和行走进行了非常科学的对比,最后证明,在时间一样的前提下,慢跑对于关节造成的伤害,快走要小得多。如果你的体力允许,或者只是以快走的方式来达到健身的目的,那么您完全可以尝试更改变换为慢跑,谢医生现在也已经改快走为慢跑了。确实感受慢跑比快走节省关节。

第三类人群,很多人关节已经出现了问题,出现了关节的疼痛,有的甚至在行走过程当中会出现关节的响声,那么此时不建议您行走1万步。


当有一些人的关节,已经出现了疼痛,想要达到健身目的的时候,这个步数1万步已经完全超标了,结合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需要行走的步数,此时建议行走的步数应该是在6000步左右。这6000步也不是建议一次次走完,而是建议分次完成。这样的话不仅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也可以减轻对关节的伤害。即使有了关节的问题,每天日常的适当的行走会避免由于疼痛导致的肌肉萎缩,而且对于维持下肢的功能也有很好的一处,但是不建议走得过多。且建议可以在拐杖或者是拐棍儿的帮助下完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减轻在行走过程当中膝关节承受的压力。

以上就是对于徒步行走1万步的一些分析,肯定还有考虑不全面的地方,如果您有其他的疑惑可以私信我或者在下方留言。

我是坚持用简单语言解释复杂疾病知识的谢新辉,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我点个赞吧,谢谢啦!


想好好做医生的胖子


每天走多少步才是合适?有人说每天1万步,有人说每天5000步,实际情况应该因人而异。数字只是一个参考标准,并不是硬性的指标,专家认为每天走6000步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6000步大概三四千米的距离,相当于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通过心率来判断是否达到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对于普通成人来说,6 000 步更适合作为最低目标,如果体力(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用 10 000 步来要求自己。

建议认真的走出6000步,并且中间不要休息,这样达到运动强度的要求才是有效的运动成果,在平时上下班和在办公室的间歇时间中,虽然穿插着短暂的、零碎的低强度的运动,不过效果还是差强人意。长时间的连续的消耗热量,需要有节奏的运动频率来支撑,增加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还能协调身体平衡能力,延缓衰老,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

走路的好处这么多,也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如果完成了与自己情况不匹配的运动量,反而会伤身体。本身膝盖有问题、体能差和有慢性疾病的人具体走多少步才合适,就要去咨询康复科医生或运动专业人士了。运动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走路也一样。最后就是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定一个运动的目标和计划,以周为期限,随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调整运动量。

所以,每天走1万步并不是硬性的指标哦!


康复汇


每天步行10000步,对身体健康有益吗?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近几年来,手机里健康运动的步数,与微信绑上了,许多微友晒出了自己每日的步行数,以为越多越好,还抢着要占人家的封面。这对于开展全民运动,提高国人的体质,是很有好处的。但到底要走多少步为好,没有科学的定论。

每天步行10000步,概念最早出现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前的日本,并没有医学上的证据表明其科学性。相反,它是计步器生产商发明的营销手段。

应该说一个标准,对大多数人是适合的,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但一个标准并不适合所有人,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每天就不需要走这么多。

每个人需要多少运动量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而且步行锻炼≠轻松地散步,一般需要保持一定步速,坚持30分钟以上,才算有效。

快走对健康最有益处,当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有所不同,并不鼓励所有人一开始就选择快走。平常不经常运动的人,可以从慢走、中速走,再到快走,让身体逐渐适应。

不过,对上了年纪、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建议选择慢走、中速走,并且单次步行时间要量力而行,以免加大心脏负担。

步行时需注意以下几件事是:

1、保持正确的姿势,抬头、上身站直、收腹、肩膀向后向外自然扩展、步行时两手在身侧自然摆动、脚跟要实打实地着地。

2、步行过程中坚持做深呼吸,有助于身体将有氧血液输送至目标肌肉。

3、不要过度疲劳,身体不适时不要硬着来,当出现疲劳、不适、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时,提醒你可能是过度训练了。步行时应该把每7天当作一个小周期,有一天完全休息。利用这一天,让身体充分恢复。

4、及时补足水份:在运动前和运动后要喝足够的水,防止体内水份过多流失。

5、穿对衣服:要穿凉爽材质的便于排汗的衣服,不穿紧身衣。


用户51773470993



畅言403


健康真的需要每天一万步吗?健康,并不是非要每天一万步。


健康的身体,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循序渐进锻炼,不仅仅只有快走或者慢跑锻炼;即使是快走或者慢跑锻炼,也应是在一个时间阶段内完成的锻炼,一天累计的一万步,不如一个时间阶段内快走五千或者六千步的效果好。


就运动能力而言,如果一次快走六千步不感觉到累,一次快走八千步感觉到累,那么一次快走一万步就是对身体的伤害;如果一次快走八千步比较轻松,那么应该一次快走一万步,或者从事慢跑或者其他强度高的锻炼。


拥有健康和保持健康的身体,有很多的锻炼方式,快走、慢跑只是其中的两种有氧运动,其他的有氧运动还有跳绳、健身操、游泳、动感单车等;有氧运动之外,还可以根据身体情况和锻炼需要,做俯卧撑、引体向上、卷腹、深蹲、箭步蹲等无氧运动。


沧海人间




步行是个不错的运动

益处如下:

●增强腿部和臀部肌肉。提高肌肉的防御抵抗能力,消除扭伤或痉挛。

●延缓骨骼退化并减少患骨质疏松症的危险。 ●可维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状况,从而减少心肌梗塞危险。

●提高氧气吸收能力,并由此提高工作效率,并延缓人体疲劳。

●促进新陈代谢,消耗脂肪,有助于减肥。 快步走最适宜中老年人 卫生部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胡大一教授说,快步行走是最安全、最简便、最经济的有氧代谢运动,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选择。

需要注意,快步行走需要一定的速度。因此中老年人进行快步行走运动要注意3点:

1.每周保证3-5次;

2.每次最好坚持30分钟以上;

3.运动后每分钟心跳要达到170减去年龄后的所得数。如50岁的话,应运动到心跳120次/分钟为最佳状态。身体好的可以多一些,身体差可以少一些。 要想达到最佳的运动效果,走路要跨大步,速度要快,步姿敏捷,抬头挺胸;肩部保持放松状态;缩紧腹部,不要翘屁股;双臂紧靠身体,手肘轻松地弯曲90度,靠近身体来回摆动;每跨出一步,必须是先脚跟,再脚掌,然后脚尖。

——————————————————————————

每天其实只要不是天天坐着,出去运动两三个小时,遛狗爬山。差不多也就万来步。健康吗?会有用的。只要迈开腿。溜溜弯挺好。

练拳也要长遛腿。

祝题主身安体泰福寿安康。


紫云观涛


其实没有什么标准,所谓的标准就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你你能适应的,你能承受的,就是标准。不过每天1万步指的是健走1万步,确实对健康有益。

一、预防心脏病

  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报导,一周健走3小时以上,可降低35~40%罹患心脏病的风险;美国医学学会也肯定,天天健走30分钟,可维持心肺功能的健康状况。即使没法天天空出一段时间健走,利用短时间走路累积也可有一定成效。

第二、预防动脉硬化

  现代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使得体内血液中的胆固醇与中性脂肪异常增高。血液中胆固醇量过多,会逐渐渗入血管壁,动脉因此变硬变脆变狭窄,血液流通不量,轻易诱发心肌梗塞、脑梗塞等病变。胆固醇有好HDL、坏LDL之分,好的HDL会把多余胆固醇送往肝脏,预防动脉硬化,持续20分钟以上的健走,有助分解燃烧体内中性脂肪,增加HDL的量。

第三、健走避免脂肪肝

  研究人员发现,常走路的人血液循环较好,血可以流到聚集在肝脏的众多微血管末端,肝的代谢功能就好。

  造成中老年人罹患糖尿病的原因多半是因饮食过量、运动不足和压力,而限制饮食量、减少积蓄在体内的糖分,再用运动把存在肌肉内当做能源使用的葡萄糖大量消耗掉,就可降低血糖值。美国《护理健康研究》刊载,一天轻快健走1小时,对第二型糖尿病,有50%的预防效果。

  糖尿病患者非凡要注重配速,同时最好随身携带点心,补充能量防止低血糖。

第五、远离乳癌威胁

  据美国"护理健康研究"一项长达20年的统计研究指出,一周运动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癌罹患率,而最理想的运动就是健走。

第六、预防老年痴呆

  美国《自然》杂志报导,60岁以上银发族,一周有3天,每次45分钟以上的健走运动,有助于维持较好的认知功能。人体中最耗费氧的部位就是脑神经细胞,深呼吸可以提供充分氧气给脑部,促进脑神经细胞功能活化,一边健走一边配合呼吸,可以获得全身血液活络与脑循环顺畅的双重效果,脑血管重返强韧,自然就能预防健忘与痴呆。

第七、健走能降血压

  人到中年以后,血压多半会上升,但健走可以减少荷尔蒙分泌(因荷尔蒙促使血压上升),因而减少血压上升的机会;其二是步行会增加牛胆酸的分泌,而牛胆酸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为了安全起见,高血压患者应先跟医生沟通了解身体所能负荷的状况,从散步开始,逐步进展到健走,但每次还是要持续30分钟以上。

第八、走出好骨质

  年纪愈大,骨质越易流失,骨头里面变干变脆,就轻易骨折或腰痛。预防骨质疏松症其实不难,除了多摄取含钙食物外,运动不可减,健走更理想。需持续的走,朝天天一万步的目标迈进。

第九、消除压力,帮助睡眠、纾解忧郁

  多用双脚,能改善体内自律神经的操控状态,让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切换更灵活,有助于消除压力,更轻易入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