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说说西汉上林苑


说说西汉上林苑

上林苑

公元前十一世纪,位于岐山一带的周国,向东进军,消灭了崇国(音SONG,一声),占领了丰水、滈水(音HAO,四声)一带的肥沃土地,周文王在丰水之滨修建了丰京,周武王在滈水之滨修建了镐京(音HAO,四声)。丰京镐京城市的外围,西至涝水,东至潏水,北至渭水,南至秦岭,是大片的面积广大、山川相依、河湖池泽交错的地区,这片广阔的地区,就是周王的游乐渔猎区和放牧区,还有农业耕作区。

丰镐是华夏历史上最早的规模完整、格局整齐的都城,后来的各帝国也纷纷仿效周王国,不仅将都城建设得很好,而且在都城的外围,还拥有皇家园林,供皇帝游猎、休息用。

公元前三世纪末,在亚洲大陆东部,秦王国吞并了其它王国,建立了秦帝国,面积二百零五万平方公里,秦帝国始皇帝还不满足,继续南征北伐,北却匈奴,南击百越,向北向南扩张领土,在不断扩张的过程中,秦帝国面积扩大到三百四十万平方公里。

南征百越的秦军,将当时的华夏语言带到百越,与当地的语言混合,形成了后来的粤语。

在建立赫赫武功的同时,秦始皇帝的生活也非常奢侈,秦帝国的都城咸阳城,位于渭水北岸,其中的咸阳宫,富丽堂皇,秦始皇帝并不满足,在渭水南岸,他下令修建了皇家园林上林苑,周长二百里,在上林苑中,修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宫殿阿房宫(音E,一声; PANG,二声)。

《史记·秦始皇本纪》,对阿房宫作了记载。根据记载,秦上林苑,应在现在户县城西渼陂湖向东至沣东新区阿房宫遗址一带。

汉帝国取代秦帝国之后,在不小的程度上,汉承秦制,在秦咸阳城的废墟上修建了汉长安城,汉军也仿照秦军编成,但汉帝国仍有其独特特色,比如分封诸侯就不是仿效秦帝国的,并且,初期的几位君主,高祖、惠帝、吕后、文帝、景帝,都崇尚“无为而治”的黄老哲学,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不喜欢宫苑,汉高祖鉴于“秦二世而亡”的教训以及当时面临的经济凋敝的现状,将故秦苑囿园池还作民田。

秦末汉初,秦始皇帝原先扩张所得的领土,全部失去,汉帝国初期,面积为二百多万平方公里,而汉武帝即位后,则继承了秦始皇的事业,重新进行扩张,向北,北击匈奴;东北,吞并了朝鲜王国;向南,吞并了南越王国、滇王国、夜郎王国,因此,汉帝国面积扩大到三百七十万平方公里,后来,汉武帝的子孙继续扩张,又吞并了西域各国,建立了西域都护府。

秦始皇、还有汉武帝及其子孙,都将各自的帝国扩大到了最大范围,帝国扩张后,其四周基本上都是荒凉地带,当时亚洲大陆东部所有适合居住的地区,基本上都包括于帝国范围之内。汉武帝与秦始皇一样,在建立了不世武功之后,也尽情享受生活,他不但重建了秦始皇的上林苑,并且将上林苑进一步扩大,有偿征收这个范围内民间的全部耕地和草地。汉武帝的上林苑,是汉长安城以西、以南方向的巨大的皇家园林,南到秦岭,而在东西方向上,则是从蓝田到周至,长一百公里,整个汉上林苑,面积达二千五百平方公里。

面积三十六平方公里的汉长安城,已经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而它外围的皇家园林上林苑,更为巨大。

上林苑内,河流纵横,湖泊遍地,绿野森林,鸟兽出没,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豪华的宫殿,是包罗多种多样内容的园林总汇。

上林苑内,据《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保持着射猎游乐的传统,并且有很多宫室建筑和园池。据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三十六苑包括供游憩的宜春苑、供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十二宫包括大型宫城建章宫、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的犬台宫、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三十五观包括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以及角抵表演场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还有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三爵观等等。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见于记载的有昆明池、滈池、滮池、牛首池、太液池、郎池、祀池、麋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等等,其中的昆明池是人工湖,是汉武帝下令修建用以训练水军的,准备进攻昆明夷的滇王国。昆明池周长四十里,周围是列观,又造楼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帜,十分壮观。据记载:“昆明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濯歌,杂以鼓吹。”在昆明池有牵牛、织女的石像。

长安城以西,昆明池、滈池、滮池等一系列湖泊,自南向北,纵向排列,其湖水皆来自滈水,滈水发源于秦岭山中,自南向北,汇入渭水。渭水发源于陇西,向东流入关中,一直东流,直至汇入河水,即黄河。渭水北侧,有千水、杜水、泾水、洛水等河流汇入,南侧,有涝水、丰水、滈水、潏水、浐水、灞水等河流汇入。

汉武帝为了修建昆明湖练兵,将长安以西的滈水、潏水等河流的河道做了人为的改变,西安以西的水系河道遂变为现在的分布情形。另外,修建昆明池,将以前周王国的镐京遗址完全毁掉了。

上林苑内最重要的宫城之一为建章宫,汉武帝为了往来方便,下令修建了飞阁辇道,如同现在的高架桥,可从长安城里的未央宫直通城外的上林苑内的建章宫。建章宫城筑有城墙,城中包括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宫城中还有太液池,池中筑三岛模拟东海三山。

广阔的上林苑,周围有长长的围墙,共设苑门十二。上林苑地形复杂,有极为丰富的天然植被、森林以及人工载植的树木,有大量台观建筑,还有供应皇室所需的手工作坊。

上林苑亦是当时汉武帝习武之地,有众多羽林军将士,由大将军卫青统领,护卫皇帝,并跟从皇帝打猎。苑区范围内,有各种珍禽异兽,是皇帝和部下将士的非常理想的狩猎场所,曾有不少文人为之作赋,描绘苑囿胜概,叙述田猎盛况。

西汉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西汉扬雄的《羽猎赋》,东汉班固的《西都赋》,东汉张衡的《西京赋》,都对上林苑做了生动的描写,而正史《汉书》和地理专著《水经》、《水经注》也对上林苑有所记载。

东汉班固的《西都赋》上说:上林苑“缭以周墙,四百余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渭水》条下有记:“(涝)水出南山涝谷,北迳汉宜春观,又东北迳鄠县故城西。涝水际城北出,合渼陂水。(渼陂)水出宜春观北,东北流注涝水,北流入于渭,即上林故地也。”

如此巨大的皇家园林,自然是耗费了数量惊人的民脂民膏,在建设之初就受到了常侍郎东方朔“上乏国家之用,下夺农桑之业”的谏阻,汉武帝不听,但历史证明了东方朔的正确,宫苑在历经昭、宣二帝的冷落之后,到汉元帝时,因经济上不堪重负而裁撤了上林苑所有人员,同时把宜春苑所占的池、田发还给平民,汉成帝时,又将“三垂”(东、南、西三边)的苑地划给了平民。为了国计民生,上林苑被“退林还耕”了,上林苑变为大片田地,对于民众来说,这是好事。

西汉末,新莽乱政,赤眉军攻陷长安城,大肆破坏,上林苑剩下的建筑也遭到彻底毁坏,班固的《西都赋》讲到:“徒观迹于旧墟,闻之乎故老”,说明东汉初期班固在写《西都赋》时,上林苑已经完全不存在了,而东汉皇室建都于洛阳,中心在东方,对于西边的“西都”,自然没什么兴趣去关注,特别是对于这样劳民伤财的宫苑,更是没有可能去理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