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他们做了亲人该做的所有事,患者家属:“米汤护士”这个称呼会一直刻在心里

他们做了亲人该做的所有事,患者家属:“米汤护士”这个称呼会一直刻在心里

武汉晚报3月5日讯 “米汤护士”,是患者陶小飞和妻子张红燕给协和东西湖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王燕琳取的昵称。3月5日,张红燕向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说起丈夫陶小飞在协和东西湖医院治疗新冠肺炎的经历,很是感慨,“因为她们都戴着防护面罩,不知道一直负责照顾他的护士长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但我知道是护士长煮了米汤带进ICU病房喂给我老公吃,我和老公就叫她‘米汤护士’吧。”

陷入昏迷时,亲人的视频在床边循环播放

他们做了亲人该做的所有事,患者家属:“米汤护士”这个称呼会一直刻在心里

(陶小飞转出ICU时与医护合影 通讯员游乐 李雪供图)

1月10日,陶小飞因患新冠肺炎被收入协和东西湖医院感染科住院。1月中旬,他病情急转直下,被紧急插管上了呼吸机,送入ICU负压隔离病房。

最危重的时候,陶小飞一度陷入昏迷,完全失去自主意识。护士长王燕琳主动联系到他的妻子张红燕,让她用手机录制一些亲人的语音、视频。王燕琳给手机安了一个支架放到床边,拉着陶小飞的手说话,循环播放家人熟悉的声音,希望用亲情的力量唤起他求生的欲望。

陶小飞是该医院确诊的第一批新冠肺炎患者,在重症监护仪器辅助和最新的药物支持治疗下,护理团队坚持每天给陶小飞进行俯卧位通气,逐渐唤醒了沉睡的他。2月18日,陶小飞再次复查胸片时发现有明显好转,手指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8%。

脱离仪器,护士长给他熬米汤带到病房

他们做了亲人该做的所有事,患者家属:“米汤护士”这个称呼会一直刻在心里

(王燕琳给陶小飞喂粥 通讯员游乐 李雪供图)

2月21日,陶小飞成功脱离气管插管、拔出胃管,这意味着他终于可以吃流质的食物了。张红燕喜出望外,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因全家都在隔离,谁给丈夫熬米汤送去呢?

“别担心,以后我每天上班前在家里把米汤熬好带过来。”看着自己照顾的患者脱离危险,王燕琳心里特别高兴,给张红燕发去微信。“医生们做了这么多努力才把他从死神手里抢回来,接下来该是我们护理团队挑重担的时候了!”

2月22日,6点就起床的王燕琳,把前一天泡好的米拿出来,熬上一锅热腾腾的米汤。“他好些天没有进食,第一顿一定要稀一点、软一点,才更好消化。”王燕琳用保温壶把米汤带到医院,再用分装的瓶子装成三份放到科室的冰箱里保存,到了饭点就拿出来加热送进ICU病房。

因为陶小飞刚脱离呼吸机,身体非常虚弱,王燕琳和其他的护士轮流照顾三餐,站在床边一口口喂给他吃。第二天中午,陶小飞的米汤喝得不多,王燕琳询问之下,他才不好意思地说想吃肉了。王燕琳喜上眉梢,因为想吃肉说明有胃口了,有胃口就能恢复得更快。24日,王燕琳熬米汤时就加了一些碎肉末和青菜末,陶小飞吃下了满满一大碗青菜瘦肉粥。

特殊生日,护士们都在防护服上写了“生日快乐”

他们做了亲人该做的所有事,患者家属:“米汤护士”这个称呼会一直刻在心里

(护士们做的生日贺卡 通讯员游乐 李雪供图)

当天,王燕琳给张红燕发微信“汇报”病人的食量时,得知25日是陶小飞38岁的生日。

“这是他从死亡线上回来后的第一个生日,我们要给他好好庆祝一下。”王燕琳建议张红燕在家做一个蛋糕,大家给他在病房里过个生日。2月25日一大早,王燕琳就开车到张红燕家楼下,接上这份特别的生日礼物带到病房,护士们还准备了一个礼物盒,里面是一个苹果,上面贴了一张写着“一生平安”的贺卡。这天进入ICU病房照顾陶小飞的3名护士,都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上了“生日快乐!”。

陶小飞的生日过得非常开心,第二天有点闷闷不乐。晚上,陶小飞跟张红燕视频聊天两个小时后,情绪才稍稍好转。王燕琳询问张红燕才知道,陶小飞在病房住了近两个月,头发太长乱糟糟的,他从过生日录的视频里看到自己一副颓废的样子,觉得有点不开心。

他们做了亲人该做的所有事,患者家属:“米汤护士”这个称呼会一直刻在心里

(护士们给陶小飞理发 通讯员游乐 李雪供图)

在负压病房内,护士会为病人洗头,但因为穿着防护服操作不方便,一般不会给患者剪头发。了解到陶小飞的心情后,王燕琳安排护士为他剪个头。病房没有理发工具,她们就用普通剪刀给躺在床上的陶小飞修剪了半个多小时,剪了个短短的平头。

再次在视频中看到陶小飞神清气爽的样子,张红燕的眼角湿润了,“这些本来都是亲人才能做到的事情,都是医护帮忙做了,真的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的感谢!”

3月3日,陶小飞的各项指标达标,从ICU病房转到普通隔离病区。临走的时候,张红燕恳请ICU主任袁海涛、“米汤护士”和整个团队跟老公合影留念,她说,要铭记所有的医护人员一辈子,“米汤护士”这个称呼也会一直刻在心里。(记者肖清清 通讯员游乐 李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