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 《中醫藥文化》雜誌2018年度第一期鏗鏘來襲!

《中醫藥文化》雜誌2018年度第一期鏗鏘來襲!

《中醫藥文化》雜誌2018年度第一期鏗鏘來襲!

目錄

絲路醫藥

絲綢之路醫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張如青 5

絲路上的牛黃藥物交流史

李建民 14

“麻黃”藥用及文化遺存考辨

王興伊 28

漢譯佛經中的天竺藥札記(一)

陳明 39

敦煌漢簡屮所見韓安國受賜醫藥方的故事

廣瀨薰雄 47

絲綢之路上的一次醫療活動:俄藏Дх.19064 文書解讀

於業禮 52

老官山醫簡研究

老官山漢醫簡吋間墓醫簡時間醫學思想初探

陳星 馬程功 王一童 李繼明 60

《六十病方》嬰兒口嚼湯劑與《大隅國風土記》村民嚼米釀酒比較研究

葛敬生 周興蘭 趙懷舟 66

文獻研究

梓餘雜感——寫在《上海地區館藏未刊中醫鈔本提要》出版之際

段逸山 71

《山家清供》與宋代食療文化

魏懷宇 章原 76

海外中醫

匈牙利中醫藥立法對屮醫國際化傳播的啟示

徐曉婷 沈遠東 80

文化廣角

醫藥文化人才培養的問題與路徑探討

熊益亮 段曉華 張其成 87

厚德尚學,醫儒相濟——湖南安化劉氏醫學流派源流及特色

劉芳 劉嶸 燕振翼 劉新生 92

絲路醫藥

1.絲綢之路醫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作者】張如青(教授,博士生導師)

摘 要:絲路醫藥研究與敦煌西域出土文獻研究息息相關,絲路醫藥研究的主要材料是出土文獻,其次才是傳世文獻與文物。通過系統梳理百年來敦煌西域出土醫學文獻的研究,按時間分為:形成期、發展期、繁盛期、鼎盛期和由盛及衰期五個階段;並結合既往研究尚有不足的地方,提出尋找新材料,研究新問題;既有材料需精耕細作;東中段絲路醫藥文化的深研與開拓;西段絲路醫藥的傳播與海上絲路醫藥的傳播及對絲路醫藥本身的深入研究五點展望。

2.絲路上的牛黃藥物交流史

【作者】李建民(

研究員,從事醫學史研究)

摘 要:牛黃現代的科學實驗研究極多,但是系統牛黃心理史的論文尚未見到。什麼是藥物消費心理(或情感)?牛黃具有中、西交流史的世界性格,其產量稀少、價格昂貴;同時歷來藥書皆強調多為偽藥,但卻成為重要的經濟藥物之一。什麼是牛黃的藥物崇拜性消費?牛黃的用藥心理之謎,成為相關成方至今歷久不衰的成因。為此嘗試討論藥物交集的物質文化史、心理史的多種可能性。

3.“麻黃”藥用及文化遺存考辨

【作者】王興伊(博士,教授,研究生導師)

摘 要:中外考古專家在新疆樓蘭多處古遺址出土文物中發現大規模的“墓葬麻黃”,測定距今3800年,並證明為世界各地僅存的文化現象,實驗證明它為中國最早的藥用“麻黃”實物。而中原“麻黃”藥用最早見於東漢初年的《神農本草經》,而同期《武威漢代醫簡》42 簡也出現“麻黃”,之後二世紀初又見於張家界古人堤漢簡;三世紀初張仲景創立 29 首以“麻黃”為主藥的方劑,其中雜療方有“還魂湯”,附方有“續命湯”,均以“麻黃”為君藥。“還魂”“續命”或為西域樓蘭“麻黃”崇拜的文化遺存,似可證中原“麻黃”藥用緣自西域樓蘭。

4.漢譯佛經中的天竺藥札記(一)

【作者】陳明(教授,博士生導師)

摘 要:在蒐集相關梵漢文本史料的基礎上,採用梵漢對勘或比較的方法,將記載了天竺藥名的漢譯佛經的多種版本(含寫本與刻本)、與之對應的西域寫經、尤其是原典文獻(包括梵文佛經、梵文醫書等)等進行對比,揭示馬香草 ( 婆羅門參、阿輸乾陀)、摩那叱羅(雄黃)、帝釋手草香(因達羅波尼藥)等三組藥名的“實相”,為後續的研究儘可能提供一份可靠的資料。

5.敦煌漢簡屮所見韓安國受賜醫藥方的故事

【作者】廣瀨薰雄(博士,副研究員)

摘 要:斯坦因在第二次中亞考察中在敦煌 T.XV.a 遺址中發現了十枚醫書簡,這十枚簡都是竹簡,形制相同,字的風格也一致,應該是一部醫書的一部分。其中一枚漢簡編號為 T.XV.a.ii.42 的簡內容較為獨特,是一個名字叫安國的人由於從馬車摔落腿受了傷,服藥後康復的故事。簡文中有“恩與惠君方”一句,可釋讀為“恩與”是恩賜的意思,“惠君方”是醫藥方名,“恩與惠君方”的意思是皇帝把“惠君方”賜予了叫安國的人。《漢書·韓安國傳》雲:“安國行丞相事,引墮車,蹇。……安國病免,數月,愈,復為中尉。”所講情況與簡文完全一致。據此指出,這位名字叫“安國”的人應該是武帝時任御史大夫的韓安國。

6.絲綢之路上的一次醫療活動:俄藏Дх.19064 文書解讀

【作者】於業禮(博士)

摘 要:俄藏 Дх.19064 文書收錄於《俄藏敦煌文書》第 17 冊中,從書寫形式可判定其所屬年代當為西夏時期。又從內容上來說,該文書載有藥物名稱、藥物劑量和價錢計數三方面的內容,所載藥物名稱、藥物劑量可構成一首醫方,用藥符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等宋代醫方用藥的特點。又參考所載價錢計數的內容,可以認為該文書實為一張臨床處方殘片,反映了西夏時期一次完整醫學臨床診療過程,為考察西夏社會中的醫療活動提供了重要的證據。

老官山醫簡研究

1.老官山漢醫簡吋間墓醫簡時間醫學思想初探

【作者】陳星(碩士研究生)馬程功(碩士研究生)

王一童(博士)

摘 要:時間醫學在中國有悠久的研究歷史,近年出土的老官山漢墓醫簡中就記載了時間醫學的早期實踐與總結,醫簡中不僅有依人體節律擇時用藥、應時養生等時間醫學思想的運用記載,還涉及對一些疾病病勢演變時間規律研究,豐富了時間醫學的內容。解讀這些條文,既可研究老官山醫簡中時間醫學的運用及特點,亦可為考證中醫時間醫學思想的形成源流提供參考。

2.《六十病方》嬰兒口嚼湯劑與《大隅國風土記》村民嚼米釀酒比較研究

【作者】葛敬生 周興蘭

摘 要:老官山漢墓醫簡《六十病方》之“第卅二病方”,要求通過內服嬰兒咀嚼半熟黃米及加水炮製的湯劑,配合按摩之法療“身不用”的疾病。日本奈良時代初期(713)《大隅國風土記》有村民咀嚼生大米釀製“口嚼酒”的記載。對二者進行比較研究並結合現存相關古籍資料,證明“第卅二病方”是目前最早的與“口嚼酒”有關的歷史文獻。

文獻研究

1.梓餘雜感——寫在《上海地區館藏未刊中醫鈔本提要》出版之際

【作者】段逸山(教授,博士生導師)

摘 要:反思《上海地區館藏未刊中醫鈔本提要》的撰寫過程,體會到中醫抄本整理出版對於中醫文獻研究的價值,期待中醫抄本整理研究逐步升溫,具體從撰寫修改提要得有一鼓作氣的精神,辨別抄本真偽須下工夫,略言“提要”一書的得失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2.《山家清供》與宋代食療文化

【作者】魏懷宇(碩士研究生)

摘 要:《山家清供》系宋代的飲食筆記,蘊含著豐富的食療內容。《山家清供》中的食譜收錄食材廣泛,加工方式多樣,記載了諸多飲食宜忌。與同時期醫書中的食療文獻相比,《山家清供》具有鮮明的特點,其以食養為主,形式唯美,色香味全,具有一定的食療文獻價值,是瞭解宋代食療文化的絕佳窗口。

海外中醫

1.匈牙利中醫藥立法對屮醫國際化傳播的啟示

【作者】徐曉婷(碩士,助理研究員)

摘 要:回顧中醫藥在匈牙利的傳播源起發展過程,研究匈牙利中醫藥立法現狀及存在問題,並對比分析匈牙利與其他國家中醫藥立法的優勢和不足,對中醫藥未來在海外發展與傳播提出建議。

文化廣角

1.醫藥文化人才培養的問題與路徑探討

【作者】熊益亮(博士,講師) 段曉華(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摘 要:在中醫藥迎來“天時、地利、人和”大好發展時機的當下,中醫藥文化人才培養的現狀卻不容樂觀。以中醫藥文化人才培養的現狀為出發點,梳理分析中醫藥文化人才培養所面臨的問題,以中醫藥傳承與創新、中醫藥文化產業建設、中醫藥國際化三個視角探討分析了中醫藥文化人才培養的路徑,認為中醫藥文化人才培養是當下中醫藥教育與人才培養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

2.厚德尚學,醫儒相濟——湖南安化劉氏醫學流派源流及特色

【作者】劉芳(研究員,碩士生導師) 劉嶸(湖南劉氏醫學流派第十代傳承人)燕振翼(湖南劉氏醫學流派第九代傳承人) 劉新生(湖南劉氏醫學流派第九代傳承人)

摘 要:湖南安化劉氏醫學流派傳承至今三百餘年,學術特色鮮明,博採諸家之長,善用傷寒方,擅長溫病治療,四診中尤重舌診、脈診等方法。流派臨床療效顯著,傳承時間較長,與該醫派醫儒並重、厚德尚學、不以醫謀利等傳承風範關係密切。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8年度第一期铿锵来袭!
《中医药文化》杂志2018年度第一期铿锵来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