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7 唐朝对外扩张积极领土广大,安史之乱后和宋朝差不多

唐朝对外扩张积极领土广大,安史之乱后和宋朝差不多

虽然每个朝代都是在战争中建立起来的,在开国之初都会有一个持续的对外扩张、开疆拓土的时期,但是唐朝这个时期确实持续得比较长一些,差不多到安史之乱才算结束,持续了差不多140年,而北宋也只有160年。

唐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唐朝是在五胡十六国和隋朝之后建立起来的大一统朝代。在此之前曾经统一过北方的朝代比如北魏,在衰落之前,也是一直在进行扩张。一旦这个对外扩张停下来,国家内部就会出现问题。或者说,要到国家内部出现政治动荡,对外扩张就会戛然而止。唐朝也是这样的情况,前期一直在进行对外扩张,到安史之乱发生后,才被迫停下来,大幅收缩,原来通过扩张占领的地区基本上全部放弃了。

这是一种带有强烈草原游牧帝国性格的状态。一般而言,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上的朝代和国家,大多数是趋向保守的,对外扩张的意愿并不太强烈,即便是像汉武帝这样的持续大规模进攻草原地区,也是为了消灭匈奴对中原地区的威胁,而不以直接占领并建立稳固统治为目的。所以,到汉宣帝时期,匈奴分裂和衰落,内附汉朝,汉朝虽然给以很高的待遇,但并没有马上去匈奴的地盘上设置郡县,进行直接治理。

草原游牧民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就是一种你死我活的丛林规则,要么被你消灭,要么就是我消灭你,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所以每个部族都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在这种对外扩张上,通过扩张过程中的掠夺来壮大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农耕地区的情况则不同,农耕地区更倾向于通过持续稳定的政治环境来发展生产,积累财富,壮大自己的势力。所以对于靠近农耕地区的游牧民族来说,农耕地区就是最好的掠夺对象。

唐朝对外扩张积极领土广大,安史之乱后和宋朝差不多

而像北魏这种跨有农耕地区和草原地区的双重性格的国家,就面临着在两种习惯之间进行选择的问题。要么是按照农耕地区的传统,对外采取防御姿态,鼓励农桑,发展生产,以改善和提高老百姓生活水平为目标,但这样的结果是本身会被迅速汉化,变成新崛起的草原游牧民族的进攻和掠夺对象。要么就是依托农耕地区的财富积累,来进行对外战争,打压草原地区正在崛起的游牧部族。

唐朝同样面临这个问题。虽然在初期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对外扩张战争,并且确实一度看上去地盘很大,控制了中亚,甚至到达了波斯。但问题是,无论对外扩张能够获得多大的地盘,唐朝的根基始终是在中原农耕地区,这些对外扩张始终是以从中原地区抽调人力和钱粮能资源来支撑的,而这些新占领的地区,从中原农耕地区的角度看,并不能为朝廷提供什么资源,反而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是不划算的。

唐朝初期并没有直接对外扩张,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开始反击不断进攻中原地区的突厥,并最终将突厥帝国完全击败,并且设置了一些都督府,任命当地部族为都督进行管理。从治理的角度看,这就是一种分而治之的策略。同时,在沿边地区屯驻重兵集团,以军事压力来维持这种状态。但这种平衡局面是很容易被打破的,只要有一个部族强势崛起,兼并周围的部族,朝廷就必须发动战争来进行讨伐和征服。

所以,唐朝在太宗到高宗时期一直在持续进行对外扩张,并在高宗前期达到了巅峰,成为汉人王朝历史上占领的领土面积最大的时期,但这个状态并不能长期持续。相比于中原农耕地区即便发生叛乱,也必须一城一地的逐个争夺,草原地区的领地只要一场战争胜利就可能突然成倍数的扩大,而如果一旦出现战争失败,就会突然失去大片领土。到武则天时期,因为武则天忙于镇压内部的李唐宗室,草原地区的领土就经历了迅速缩减的过程,一直到唐玄宗时期,才又恢复了一部分。

唐朝对外扩张积极领土广大,安史之乱后和宋朝差不多

安史之乱发生后,为了平定叛乱,唐朝朝廷不断抽调原本驻扎在游牧地区的军队回到内地,兵力空虚,所以这些地区很快就完全丧失了。到安史之乱被平定的时候,吐蕃和唐朝的边境已经从原来的祁连山一线推进到了离长安只有二三百公里的陕甘地区,中亚的领土也基本上完全丧失,只有西域也就是今天的北疆的北庭都护府还坚持了一段时间。原本已经被唐朝收伏的蒙古草原上,则兴起了回鹘汗国。

这样,唐朝在安史之乱后的领土就大幅萎缩,只剩下了长城一线以南地区,并且,内地控制了几百年的河西走廊丢也被吐蕃夺走,陕甘地区尤其是甘肃一些地方,逐步从原来的农耕地区变成了游牧地区,以至于到宋朝兴起的时候,在汉朝时期文教发达的天水、凉州地区已经变成了游牧部落杂居的地区,当地的汉人也在游牧部落的熏染之下,被游牧民族同化了。

从这个角度看,虽然宋朝确实在对外扩张方面没有取得像唐朝那么大的成就,但是宋朝对中原地区的治理和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在唐朝还没有充分开发的浙江南部、福建以及西南一些地区,在宋朝都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开发和发展。而且,相对而言,北宋没有出现类似安史之乱这样大起大落的兴衰转折点,南宋虽然只有半壁江山,也仍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

明朝的情况则介于唐朝和宋朝之间,明朝初期也经历了一个对外扩张比较积极的时期,尤其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对草原游牧地区进行了多次大规模军事行动,使明朝的领土也一度非常广大。但明朝即便是占领了这些地区,也无法建立稳定有效的长期控制和管理,而要维持一支较大规模的常备军队在这些地区驻扎成本又太高,所以只能撤走。明军一旦撤走,这些地区又会迅速被游牧民族占领。而到土木堡之变后,虽然明军试图打击正在兴起的草原游牧帝国瓦剌,但却以失败告终。这之后,明朝基本上就转入了以防御为主的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