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有的農村老人說黃鱔不分雌雄,人們吃的都是雌黃鱔嗎?

鄉間一抹陽光


為什麼有的農村老人說黃鱔不分雌雄,人們吃的都是雌黃鱔嗎?

在十多年前農村水田、魚塘裡面的黃鱔很多,那個時候大人們去水田裡幹活的時候,都會帶著一個小桶子,就是用來裝泥鰍、黃鱔的。但是你們發現沒有,像鯉魚、草魚這些魚類,一般會買到公的和母的,但是卻很少有人說公的或者是母的黃鱔,這是為什麼呢?

農村裡的老人們常說,黃鱔是部分公母的,這個真不是騙人的。黃鱔雖然屬於魚類,但是身上無鱗,而且黃鱔的身體又細又長,很像一條蛇。一般成年的黃鱔體長是在20㎝左右,不過有的黃鱔也能長到一米左右,但是十分少見。和大多數的魚類不一樣的是,黃鱔卻是部分雌雄的,而是雌雄同體動物。

黃鱔從出生到初次性成熟之前,都是雌性的。而到完成第一次產卵之後,它的卵巢就會逐漸進化成為精巢。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它一直是雌雄同體的。等到長到22釐米左右就會開始它性別的轉換。簡而言之,黃鱔是在生殖一次後,就有雌性的轉變為雄性了。當黃鱔長到36-48釐米時,又會完成一次性別的逆轉。也就是說黃鱔的一生中是既能當爸爸,也能當媽媽的。它們中的部分黃鱔會通過性別逆轉,來維持雌雄黃鱔數量的均衡。

一般黃鱔的繁殖季節是在每年的6-8月之間。在繁殖季節,雌雄的黃鱔會在洞口附近產卵,產卵前口吐泡沫堆成巢,這時受精卵在泡沫中藉助泡沫的浮力,在水面上發育。

至於我們所吃的黃鱔都是雌性的這個也是不完全正確的,其中有雌性的,也有雄性的。像體長在20釐米以下的主要是雌性,人達到成長至53釐米以上的,則主要是以雄性為主了。


農夫也瘋狂


為什麼有的農村老人說黃鱔不分雌雄,人們吃的都是雌黃鱔嗎?


黃鱔是農村人常見的美味,尤其是黃河以南的地區都可以經常見到,到了長江流域就更多了。不過這些年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進,化肥和農藥的干預之下,農村黃鱔也越來越少了,隨著這幾年大家對健康養生的意識越來越高,黃鱔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視野。

黃鱔是一種藥食同源的美味,其全身皆可以入藥,具有補血養氣、祛風補虛、強筋健骨的功效,因此可以說是一種溫補的食材,對於術後身體虛弱、女性手腳冰涼、老年人腿腳無力都有明顯的作用。

黃鱔是一種特殊的生物,因為黃鱔在小的時候都是雌性,等到大概兩年之後達到性成熟的時候,生產過一次之後,有的黃鱔才會變為雄性,因此可以說所有黃鱔都是生過孩子的。而且隨著隨著黃鱔的越長越大,雄性的比例會越來越大,這種特殊的生理現象叫做性逆轉現象。

其實黃鱔這種性逆轉現象主要原因是因為黃鱔體內既有雌性器官又有雄性器官的原因,在幼年期黃鱔主要受雌性器官的影響較大,雄性器官受到抑制。等到第一次生產之後,黃鱔受到體內刺激,雄性器官開始覺醒,有的黃鱔開始轉變為雄性,卵巢變為精巢。也可以通過體型長短大致的判斷黃鱔的雌雄:一般36釐米以下的都是雌性,36-50釐米的雌性性各佔50%,53釐米以上的基本就全是雄性了,所以說黃鱔是越大雄性越多。

我們現在吃的黃鱔大都是人工養殖的,長度在20-30釐米之間的居多,價格在35元/斤左右,因此我們平時吃的黃鱔其實大都是雌性,還沒有性成熟的黃鱔,黃鱔變為雄性後體型會有一個快速生長,身體顏色也會變深,所以黃鱔其實不是沒有雌雄,這點希望大家明白。


老張談三農


鱔魚的生殖系統情況比較特殊,小時為雌性,生殖過一次後,就轉變為雄型,這一種雌、雄性的轉變現象在生物學稱為性逆轉現象。

一般體長22釐米以下的鱔魚個體全部為雌性,等到產卵以後開始性逆轉,到體長在36—38釐米的時候,雌雄的個體數幾本相等,體長在55釐米以上幾乎全為雄性。


老張不帥


沒有這種說法,我們小時候在農田歐鱔魚一歐一簍子。養著全都自已吃,殺有公有母,母的殺出肚子有籽,公的就沒有。但是,聽老人說鱔魚沒有公母,公可變母,母可是公。這一說法那只有專家去考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