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旧社会”丰县城里有多繁荣?季朗友先生为您还原昔日的店铺②

这是一篇来之不易的珍贵文字,作者呕心沥血几十年,厚积薄发,为我们再现了民国时期丰县城里的真实景象。一百个人有一百个人的理解,褒也罢贬也罢,唯有真实性是不可推翻的。

作者简介:季朗友,丰县民俗学者,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

“旧社会”丰县城里有多繁荣?季朗友先生为您还原昔日的店铺②

吴架子街

吴架子街是位于南关一条南东西长约米街巷,因这条街吴姓居民较多,从事杀猪宰牛业,有多家吴姓肉架子,时间长了,巿民习惯称吴架子街。

一九八〇年代从前,人们卖猪肉都是挂到架子上。直接从架子上砍割猪肉,架子是用三根粗白楝杆架支成三角架,上面铁钩挂肉。在杆子中部有一个铁环,可挂杆称与小块猪肉。

夏季人们把卖不完的猪肉从架子上拿下来,用绳系好放到井里悬挂在水面上。这种肉架子建国后改成横架了。

隆源号

民国八年督军李厚基设立,店址设在南大街路东,店员十余人,经营杂货等,后经营洋烟,年利万余元。

李督军还有隆源油坊,后用这些赢利,创办隆源小学,惠泽丰县几十年,成为一所知名小学。

三义店

民国时期丰县城商店有八大家,八小家之说。这些商店大都是徽商、怀商等开设。

其中三义店在丰县较为驰名。

三义店主要经营铁货,抓钩、铁锨、链子、梨铧头等等。老板姓李是怀庆府孟津县人。身材胖大,说话梗直,人送绰号大脯肿,开始李先生不太喜欢这外号,一次有个老农到他店里买锄头,选了几个不太衷意,随口说和大脯肿的铁货比起来还差点。李说我就是大脯肿。李先生靠的产品精秀好用,残次品包退包换,受到丰县农村百姓的喜爱,俗话说没有外号不发家,大晡肿名满丰县城。

泰顺号

泰顺号开始在西大街路北,店老板是河南怀庆府的王祺官,由于在丰县慢慢发展壮大,后来把泰顺店推广全国一些地方,成了连锁经营模式,丰县也成了总店。

日本侵略丰县时,店铺遭到轰炸,损失严重,一九四九年,泰顺店迁至北关城门外沿路东。

万隆公布店

万隆公布店,店内经营自行车和五金商品等,为万隆烟店的分店。店主庄玉亭,店址南大街路西。

恒广泰

恒广泰在火神庙街天齐巷口之北,解放初期编门牌火神庙街九号。店东秦先生,主要经营颜料。属徐州连锁店。一些高端精品颜料,由上海永安公司供货。秦先生虽然是中国传统的商人,那时能接受新鲜的科技产品,这与他开明豁达思想有关,再加他的经营理念,那时永安公司的颜料丰县市场是稀见品,人们买颜料是用钱、两计量。

秦先生斤两分明,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丰县驰名的颜料店之一。

杂货店

京货店主要经营布匹店,广货店经营小百货。丰县人统称杂货店,也经营茶叶、糕点、火纸、鞭炮等等。

碎货店经营颜料、等小件实用物品。

北伐后这些商店原来以国货打市场,经营范围扩大,接触南北商行。大批洋货也从外地进入丰县市场。如洋线、洋布、洋油煤油、洋烟卷烟、洋百货。当时号称五洋,最早经营着大发其财,其商店成了市场上们楚翘。

在温胡同街东南角,有片场地,今露天电影院以西,是个娱乐的地方,大鼓、评书、洋琴、杂技、拉洋片等常聚这里表演,也是丰县人精神上的一块圣地。

老粗腰面条馆

老粗腰面条馆在县衙斜对过,饭店不大,名驰丰县。

老粗腰是一个老妇女的号,店里长年只有她与儿媳,还有一个小孙子。手工压面,长刀切条。做出面条厚薄一致,切条粗细均匀,面条口感滑爽筋道。有鸡汤面,“青干其”、“热干其”、麻酱凉面等等。用白条罩滤在汤锅捞面,手把晃旋罩滤轻捷象魔术人玩花耍一样,面到罩中,两根筷子插住面,罩离锅口两尺面直放到碗里。食客们说她做面条秘诀,有说配料讲究,有说擀的好,也有说与她们用的白条罩滤有关,是两种荆条编成,其中有一种是中药条干。罩滤在滚开锅里捞面,产生美味。

刘邓大军与王敬久决战羊山时,由于丰县是战役的后方,县城住满国民党士兵,面条馆停业。

书店

民国时期丰县城有几家书店,大同街文华书店,店主孙炳文,国民党员,经营石印小说及民国四大书局的出版物。韵华书店在牌坊街,店主尚生雷,国民党员,经营进步书籍。在大同街路南,还有一家书店,店主是城东三千刘楼人。

另外丰县文化服务社,也供应国民党当局出版物及报刊。国民党丰县县党部有自己出版机构,先后翻印过《蒋委员长抗战言论集》铅印,石印《蒋》,并每日出版《丰报》。

抗日时在丰县乡下出版不少油印书籍,如:《中国命运与中国青年》、《谁是武装间谍团》(袖珍本)等书籍。可贵的是这时期虽然物资匮乏,油印了不少高质量的教科书供应丰县中小学。

另外丰县北关街一家私人石印社,承接家谱印刷及书本排版发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