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山東古州府駐地名稱出現、歷代建制--東平

東平古稱東原。

唐虞夏商時期屬徐州。

《尚書·禹貢》中的“東原厎(此處讀zhì,同致;厎字還是底的異體字)平”是為東平得名之始。

西周,境內置須句(今梁山縣小安山鎮東張莊村北)、鄣、宿等諸侯國。

春秋,須句屬魯;鄣屬齊;宿屬宋。

戰國時,鄣、宿被齊國吞併,置無鹽邑。

秦代,始設須昌縣(治今埠子坡)、無鹽縣(治今縣城東南無鹽村)、壽張縣(治今縣城西南霍莊),屬薛郡。

西漢,增置富城、章縣,與無鹽縣先後屬梁國、濟東國、大河郡、東平國(國治無鹽縣宿城。)須昌、壽良二縣時屬東郡。

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改大河郡為東平國,治所在無鹽(今山東東平東),轄境相當今山東濟寧市、汶上、東平等縣地

東漢,須昌、無鹽、壽張、富城、章縣同屬東平國。

三國魏,撤章縣,另四縣沿屬東平國(治遷壽張縣治霍莊)。

西晉,東平國治遷須昌城。

東晉,改東平國為東平郡(郡治宿城)。

晉代境內四縣沿襲。

南北朝,隸屬未變。

南朝宋,撤富城,北魏又復置。

北齊,廢東平郡;富城縣廢制,無鹽併入須昌縣(治遷舊東平郡治宿城)

北周,境內須昌、壽張二縣屬魯州。

隋代,壽張縣治徙壽張集(今梁山縣境內),屬濟北郡。

隋開皇十年(590年)置鄆州。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須昌縣遷回原治;就原無鹽縣境置宿城縣(治宿城),須昌、宿城二縣屬鄆州(州治鄆城)。

大業二年(606年)改鄆州為東平郡。

唐代,須昌、宿城縣與壽張縣同屬鄆州(州治遷須昌)。鄆州先後為平盧、天平軍節度使治。

唐武德五年(622年),置鄆州為總管府,統、濮、兗、戴、曹5州,共30縣,武德七年總管府改為都督府。

唐貞觀元年(627年),宿城併入須昌縣,撤都督府。

景龍元年(707年),復置宿城縣。

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鄆州。

貞元四年(788年),宿城縣改名東平縣,與須昌同附郡郭,此為東平縣名之始。

太和四年(830年),改東平縣為天平縣。

太和六年(832年),撤天平縣併入須昌縣,治宿城。

五代,須昌、壽張縣沿屬鄆州。

後唐同光元年(923年),改須昌為須城縣。

宋代,隸屬沿襲五代。

宋至道三年(997年),置京東西路安撫使於鄆州(須城)。

鹹平三年(1000年),河決鄆州(治須昌,即宿城),州城浸沒,遂移州、縣城於五陵山前五里平原處(今州城),亦稱鄆州或須城,借京杭運河與大汶河航運之利,州城迅速繁榮,逐漸成為魯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

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改鄆州為東平府,府治須城(在今東平縣州城鎮),轄區在今東平,平陰,汶上,梁山,肥城,陽穀,東阿等地。

金天會六年(1128年),金策立劉豫為帝,年號阜昌,是年為阜昌元年,國號大齊,始建都大名(今河北省),後遷東平府須城(州城),稱東京,並以須城為山東西路首邑。境內須城、壽張縣仍屬東平府(治須城)。

元改東平府為東平路,屬直屬中書省。須城、壽張二縣屬東平路,須城為路城。

太祖十五年(1220年),於須城立行臺,領山東西路行中書省的兵馬總管,領54州縣,是歷史上東平地方行政管轄範圍最廣的時期。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東平路為東平府,須城為東平府治,壽張沿屬。

明洪武三年(1370年),壽張縣分並須城、陽穀縣。

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降東平府為東平州,撤須城縣併入東平州,屬濟寧府。

洪武十三年(1380年),復置壽張縣於王陵店(今臺前縣)。

洪武十八年(1385年),東平州改屬兗州府。明代東平州領轄汶上、東阿、平陰、陽穀、壽張5縣。

清代前期,東平州仍屬兗州府。

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東平州為直隸州,

領轄東阿、平陰、陽穀、壽張4縣。

雍正十三年(1735年),降東平直隸州為散州,沿治東平州城,始屬泰安府管轄。

1855年,黃河奪大清河河道入海,使得運河淤塞,漕運終止,主要交通方式改為陸運,州城漸漸失去交通要道功能,漸趨衰落。

清末年間,縣西部東平湖及其周圍地區劃歸梁山縣,州城不再是全縣的中心位置。

1913年,改東平州為東平縣,治所沿襲,屬濟西道(駐聊城),州城為縣城。

1928年,裁道制,直屬山東省政府。

1935年,屬省第一實驗區行政長官公署(駐濟寧)。

1938年,改屬省第二行政督察區。

1939年9月27日,東平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先後屬泰西行政委員會和泰西專員公署。

1941年6月,屬冀魯豫第一專署。

1942年7月,改屬冀魯豫第二專署。

1945年5月,東平解放,屬冀魯豫第八專署。

1947年7月,屬冀魯豫第七專署。

1948年5月,復屬泰西專署。

1950年5月,屬泰安專署。

1958年12月,平陰縣併入東平縣,屬聊城專署。

1959年8月,改屬濟南市。

1959年10月,撤銷東平縣,恢復平陰縣,其縣境大部屬平陰縣。

1962年1月1日,恢復東平縣建制,復屬泰安專署。

1964年,州城城牆被破壞。

1982年,因州城鎮地勢低窪,頻臨東平湖,且運河早已淤塞,東平縣城由州城遷往後屯村。

1985年8月,泰安地區改為泰安市,東平縣沿屬。

1987年,東平湖地區重新劃歸東平縣,州城鎮再次成為全縣的地理中心,但縣城仍留後屯。

1993年3月1日,撤銷東平縣宿城鄉,設立宿城鎮。

1994年7月15日,撤銷東平縣水河鄉,設立水河鎮。

1996年1月23日,將濟南市平陰縣舊縣鄉整建制劃歸泰安市東平縣管轄,至1997年東平縣轄9鎮9鄉。

2000年,宿城鎮併入東平鎮;張河橋鄉併入接山鄉;水河鎮併入老湖鎮;大安山鄉併入商老莊鄉。

2010年6月,撤銷東平鎮,設立東平街道辦事處;撤銷州城鎮,設立州城街道辦事處;撤銷接山鄉,設立接山鎮;撤銷大羊鄉,設立大羊鎮;撤銷梯門鄉,設立梯門鎮。

2011年10月,撤銷彭集鎮,設立彭集街道辦事處;撤銷戴廟鄉,設立戴廟鎮;撤銷新湖鄉,設立新湖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