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回報高達364%,澳航締造的傳奇能否延續?

閱讀導航

  • 前 言
  • 全球最安全的航空公司
  • 高速狂噴後的輿論中心
  • 還能漲嗎?機構觀點

前 言

1989年由達斯汀·霍夫曼、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雨人》中有一句經典的對白:

“澳航從未發生過墜毀事故(Qantas. Qantas never crashed)”。

作為全球最安全的航空公司,澳航可以說一直是追求卓越的代名詞。

過去五年,股價飛漲、一系列回購推動下,澳航為股東帶來的總回報率高達364%,比ASX200高出296%。

然而,這樣一家滿載盛譽的航空公司近期卻陷入了輿論的中心。另外,一季報的疲軟表現讓投資者開始好奇:

澳航是否還有增長的空間?

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回報高達364%,澳航締造的傳奇能否延續?

1

全球最安全的航空公司

澳大利亞航空(英語:Qantas Airways,簡稱澳航,ASX: QAN)是澳大利亞的國家航空公司,暱稱為“飛行袋鼠”(The Flying Kangaroo)。

澳航不僅是澳大利亞,同時也是大洋洲以及南半球規模最大的航空公司,亦是全球歷史第三悠久的航空公司,僅次於荷蘭皇家航空和哥倫比亞航空。

澳大利亞航空自1951年以來從未發生涉及人命死亡的事故,因此被認為是世界上安全紀錄最佳的航空公司之一。

根據國際獨立航空評級網站Airline Ratings發佈的“2019最安全的航空公司”排行榜,澳航位居全球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AirlineRatings的這份排名代表著追求卓越的代名詞,分析了全球405家航空公司的數據,評估緯度包括:航空管理和行業機構的審計、 政府審計、航空公司的事故和嚴重事故記錄、盈利能力、行業領先的安全舉措和航隊年齡。

在點評澳航時,AirlineRatings評審這麼說道:

“在其98年的歷史中,這家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連續運營航空公司在運營和安全領域創造了第一的驚人記錄,現在被業界公認為最具經驗的航空公司。”

Airline Ratings還表示澳航是全球領先的航空公司,通過衛星通信實時監控其機隊的發動機,使航空公司能夠提前發現問題。

乘坐過澳洲航空的乘客對其的評價也非常高,餐食美味、客艙乾淨、服務貼心、娛樂也很豐富。

10月18日,澳航啟動紐約至悉尼的直達航班試飛,並給這一計劃取名為“日出計劃(Project Sunrise)”。

10月20日(週日)一早,在歷經長達19個小時的飛行之後,澳航全球最長的商用試飛航班在悉尼機場成功降落。此舉也表明澳洲航空在實現超長途旅行的目標上又邁進了一步。

首席執行官艾倫•喬伊斯(Alan Joyce)表示,紐約直飛悉尼是三大試飛項目中的第一個,隨後還將進行一次紐約直飛悉尼,以及倫敦直飛悉尼的測試工作。

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回報高達364%,澳航締造的傳奇能否延續?

2

高速狂噴後的輿論中心

過去五年,股價飛漲、一系列回購推動下,澳航為股東帶來的總回報率高達364%,比ASX200高出296%。

然而,在過去1-2年期間,澳航的這種趨勢已經明顯放緩。盈利和相對大盤的表現不高於8%。

這家市值過100億的集團目前正在遭遇動盪。在中美貿易戰、國內和國際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下,旅客乘坐飛機出行的需求受到抑制。澳航新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疲軟,

截至今年9月一季度,澳洲航空表示,香港政局動盪可能導致公司半年業績減少2500萬澳元。再加上不利的貿易條件,集團全年業績可能會損失3000萬澳幣。

由於業績不及市場預期導致投資者拋售,公司市值單日蒸發接近5億澳幣。

近期,澳航更是頻頻曝光在媒體的閃光燈下,負面遠多於正面。

所有這些都讓不少投資者開始好奇:澳航是否還有增長的空間?

11月13日,澳航在商業化悉尼直飛北京航線的最新嘗試中折戟而歸,不得不宣佈放棄這條線路。此舉也標誌著澳航在過去四十年內的第三次嘗試宣告失敗。

澳航表示,將於明年3月正式停飛悉尼往返北京的航班。

國際業務負責人蒂諾•拉•斯皮納(Tino La Spina)表示,公司將繼續保留悉尼往返上海的每日直航服務,但是悉尼往返北京的這條線路一直表現不佳。

據其透露,自2017年以來,悉尼往返北京的商務航班需求疲弱;並且競爭對手的運力增加了20%。這一困境讓澳航倍感苦惱。

另外,自10月30日發現首架波音737 NG飛機出現裂縫以來,澳洲航空陸續發現了3架該機型飛機主機翼結構存在裂縫。

隨後,澳洲持牌飛機工程師工會(ALAEA)要求澳航停飛所有75架737 NG飛機,以接受進一步的檢查。但是,澳航拒絕了這一要求。

對此,ALAEA秘書長史蒂夫•普維納斯(Steve Purvinas)直接指責稱:“每次檢查只需要一個小時。它們之所以不想這麼幹是因為每發現一道裂縫,該架飛機需要停飛至少三個月,會給它們造成經濟損失。”

澳洲目前總計超過150架波音737飛機中,有55架正在服役的飛機(維珍澳洲航空19架,澳洲航空33架)屬於這一範圍。

對此,澳航工程主管克里斯•斯努克回應稱:“我相信你們通過媒體看到了ALAEA秘書長史蒂夫•普維納斯針對這一問題的看法。這顯然是為了造成出行乘客的恐慌,並且損害澳洲航空的聲譽。”

“並且,他還斷章取義,選擇地引用了美國聯邦航空局(FAA)的說法來強調飛機失控的可能性,但是卻沒有提及發生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幾乎微乎其微。”

3

還能漲嗎?機構觀點

悉尼基金管理機構Pendal Group是澳航的最大股東,持有澳航7%的股份。公司分析師Sondal Bensan表示,幾年的動盪導致一些人認為澳航的近期表現已經是“江郎才盡”的感覺。

他說:“但是,市場局勢已經發生改變。主要競爭對手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公司(Virgin Australia)也一直處於緊張狀態,多年來,成本基數一直在急劇增長,但是收入卻無法支撐。”

“相比之下,澳航卻持續處於盈利的有利位置。”

本週在投資者說明會上,澳航就縮減運力之後如何實現持續的利潤增長進行了澄清。

全球最安全航空公司,回報高達364%,澳航締造的傳奇能否延續?

澳航為國內業務設定了新的目標,即佔總利潤的比例超過40%。到2024年,國內業務利潤率將從12%提高到18%。對於廉價航空部門捷星(Jetstar)而言,同期利潤率將從目前的9%提高至22%。

喬伊斯表示,這兩個部門的利潤率將與國際同行保持一致。這一消息公佈後,澳航股價上漲2%,創歷史新高,達到每股7.10澳元。

儘管如此,不少機構還是抱有懷疑的態度。

瑞信(Credit Suisse)分析師保羅·巴特勒(Paul Butler)指出,按照澳航的這一目標,整個集團的利潤率將達到大約13%,為澳航25年平均水平的兩倍。

“澳航可能會在幸運的那麼1-2年達到利潤率目標,但是這並不代表澳航可以持續保持該業績水平。”

根據瑞信的觀察,澳航故事中最動人的部分應是維珍澳大利亞航空。

維珍澳大利亞航空持續處於虧損狀態,並試圖通過削減成本、減少運力和取消無利可圖的路線來恢復財務健康。

麥格理分析師戴維·法布里斯(David Fabris)表示,澳航將大致遵循維珍澳大利亞航空宣佈的運力減少計劃。後者已經宣佈削減運力2%,目的是保持60%的市場份額,而不是進一步擴張以抓住增長的機會。

這麼做的邏輯是,隨著可用艙位總數的減少,飛機上座率預計會上升,機票價格也會上漲。

民航業研究公司CAPA執行主席彼得·哈比森(Peter Harbison)表示:“就國內業務而言,航空公司已經做好準備來降低市場規模,以儘可能從中榨取更多的‘甜汁’。”

“從這一角度而言,他們處於良好的位置,比全球其他航空公司要好。”

澳航表示,機票價格將以每年約2.5%的速度增長,相當於平均每年上漲6澳元(澳航),每年3.50澳元(捷星航空)。

澳航表示,提高票價只是實現財務增長計劃的一部分。

此外,“數字集成”也是該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的“數字集成”是指通過使用飛行計劃工具以及時間表變更來降低成本,提高燃油效率。其中時間表變更包括,加大飛機在天空飛行的時間,降低停留在停機坪的時間。

“個性化”也是澳航用於實現財務業績增長的一部分,即通過人工智能來收集到的客戶大量數據,然後根據這些數據來有針對性地提供特殊優惠和定價。

值得一提的是,澳航的忠誠度業務部門已經成為該集團收入第二高的部門,去年收入3.74億澳元,目標是到2022年增長至超過5億澳元。

同時,捷星航空將提高“輔助收入”。捷星航空約17%的收入來自於顧客在機票上支付的額外費用,例如行李津貼和食品,這些收入每年以8%的速度增長。

另外,喬伊斯對“日出計劃”的前景保持樂觀。“日出計劃”將從悉尼,墨爾本直飛倫敦和紐約。他認為,這將使澳航向不喜歡中途轉機的乘客收取比其競爭對手多30%的費用。

高盛(Goldman Sachs)分析師歐文·比雷爾(Owen Birrell)表示,只要經濟不惡化,維珍航空仍然是一個相對較弱的競爭對手,澳航的新目標就“可以實現”,但他警告說,五年是航空業的“一個重要關口”。

他說:“如果以歷史為指導,那麼宏觀和競爭格局的逐年變化都可能甚至破壞最佳的計劃。”

一些分析師認為,澳航的故事還有進一步的上漲空間,例如麥格理的法布里斯(Fabris)表示,澳航的股價仍比全球同行低約25%(基於企業市盈率)。

END

儘管在短期內航空公司為降低成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一些熟悉、令人頭痛的問題可能會讓這些努力變成徒勞。例如,航空公司和工會的緊張局勢隨時有可能再次爆發。

據悉,捷星航空的飛行員正準備在聖誕節期間因停滯的工資談判而採取罷工行動,澳航國內航班的飛行員最近否決了一項新的工資協議,而澳航國際航班的飛行員目前正處於與“日出計劃”相關的談判中。

瑞信的巴特勒(Butler)說,經過四年由管理層吹噓的創紀錄高利潤後,員工現在可能會期望更多。

參考來源:https://www.smh.com.au/business/companies/the-big-squeeze-qantas-planning-to-grow-and-shrink-at-the-same-time-20191121-p53cnn.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