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徐悲鸿连续三次力挺他,天才画家黄胄的奇迹人生

徐悲鸿敏锐地嗅出黄胄是一颗前途无可限量的新星……

1949年底,大国甫定,百废待兴。这一天,包括徐悲鸿在内的一圈艺术界重磅人物坐在一起,他们要选出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的作品。

徐悲鸿连续三次力挺他,天才画家黄胄的奇迹人生

《爹去打老蒋》

一幅叫《爹去打老蒋》的画被举起来,作者黄胄。陌生的名字让大家有点茫然,无人举手。不过此幅画人物传神、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还有呼之欲出的生活气息,这些都没有逃过徐悲鸿的眼睛:“停一下,这幅我同意”。第二轮评议,《爹去打老蒋》再次被举起,无人举手,徐悲鸿又次说:“我同意这张。”在依然没有支持者的第三轮,徐悲鸿又一字一板地说:“黄胄这幅画很不错,我同意参展”。

以上实况是当年大展工作人员、著名裱画师刘金涛的回忆。其实当时徐悲鸿对黄胄是谁都还并不清楚,爱才的他却当场表示,宁肯自己的作品不参展,也要黄胄这幅上。最终,《爹去打老蒋》出现在了第一届全国美展上。之后,这幅画一直收藏在徐悲鸿家,直到今天还保存在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敏锐地嗅出黄胄是一颗前途无可限量的新星。而当时,这个25岁的小画家不过是解放军西北军一名创作员小兵。他成天背着画板在大西北的土地上撒欢写生,浑身上下朝气蓬勃,质朴天然。


徐悲鸿连续三次力挺他,天才画家黄胄的奇迹人生

军人黄胄1960年在金沙江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这位一穷二白的小画家很快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天纵之才,迅速从“素人”跃为“快男”。他的发展线路是直线上升式的:国内国际大赛拿金奖,调入北京总政治部,被中央领导赏识,作品为国礼赠送外宾,国家级出版社为他出画册……就连毛泽东都骄傲地说:“黄胄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有为青年画家。”

1925年,“老傻”(黄胄的乳名)出生在河北省蠡县荒僻的小村梁家庄,村里灰扑扑的泥地上常有“老傻”埋头作画的身影。他爱画却全然没人教,祖父是乡里梨园的会头,他就老画“戏子人”。仅凭着爱好,黄胄十几岁就画得一手好画。天才型的画家往往就是黄胄这样,不师而能。而有些人从小有名师指导,没少上少年宫、美院、读硕士博士,最终依然画得平庸。


徐悲鸿连续三次力挺他,天才画家黄胄的奇迹人生

黄胄代表作《欢腾的草原》1981 年

十五六岁的黄胄遭遇父亲去世,和寡母一起生活难以为继。姐夫托关系找了一个工厂的职位。本来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小小的黄胄却有一种直觉:如果从了这条路就没有机会再画画了。于是他悄悄离家出走,一路打零工卖小画过活,流浪到西安。黄胄他是一个早熟的天才,18岁的他遇到著名画家赵望云的时候,画技已经很高超了。正因为这样,大师赵望云才愿意指导他。

也听有些人谈起过自己的经历:本来在某方面很有天分,却遗憾地从事了其它职业,否则某些方面会有成就。其实,你的选择证明了你的才份。天才一方面是技艺,更是一种内在的本能冲动。就像黄胄说:“我像是中了邪,行、走、坐、卧不离这个……谁要是给我吃好的、喝好的,就是不让我画画,我可能就会疯。


徐悲鸿连续三次力挺他,天才画家黄胄的奇迹人生

《南海女民兵》1974年

黄胄21岁走进黄泛区写生,24岁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着生命中的空气、阳光和水,黄胄完成了大量的写生实践。这个虎头憨脑、质朴天然的小伙子奔走在天山南北、青藏高原、八百里秦川……他勇敢地画,恣肆地画,摸爬滚打地画,画风是那么奔放自若,了无拘谨。但凡看到他的画人都会激动,包括石鲁、常书鸿、韩乐然、司徒乔这些大师,他们都宠爱这个活力四射的天才小画家。


徐悲鸿连续三次力挺他,天才画家黄胄的奇迹人生

黄胄速写《模范护士》 1962年

1950年代调入北京后的几年,是黄胄一生中的黄金时期。他的才华太耀眼了,很快就名满天下,新作一出来就受到全国画家的关注,被争相学习。有老艺术家回忆,当时北京荣宝斋出售的在世画家作品中,没有一件价格可以与黄胄的作品比肩——齐白石的扇面5元一张,溥雪斋的大册页5角一张,李可染的山水画60元一张,而黄胄的人物画则标价在60至90元。


徐悲鸿连续三次力挺他,天才画家黄胄的奇迹人生

黄胄的驴 1984年

那个时候,黄胄的画在荣宝斋特别好卖,十足的硬通货。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晚上有陌生人来找来,进门就跪下:请您无论如何帮帮忙,家里老人死了,买不起棺材。黄胄二话不说,拿给对方两幅画:“到荣宝斋去换钱吧。”

黄胄的勤奋是出了名的,无论严寒酷暑都挡不住他在第一线写生。他也是大名鼎鼎的“纸老虎”,每年至少用去煌煌24刀宣纸。他几乎每天画到下半夜才睡,稍睡又画。这不是赶任务,而是出于内心对作画的需求。常有成功者自谦“哪有什么天才,只是勤奋罢了”。其实对于真正的天才来说,勤奋是一个伪命题。天才本来就是极致化的,勤奋是天才的内在需要,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生理需求。


徐悲鸿连续三次力挺他,天才画家黄胄的奇迹人生

黄胄速写《维吾尔族小姑年》1956年

虽然那时黄胄还是军队的创作员,但他的生活里却已是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萧劲光,傅钟等军队高级将领都喜欢和他往来。最知心的是邓拓,他是第一流的大学者,也是大鉴藏家,解放后《人民日报》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他对黄胄极其赏识,为他写了不少文章。

他们共同痴迷古画收藏,邓拓经常上门约黄胄去逛琉璃厂、荣宝斋、和平画、故宫。黄胄用自己的画换回仇英、唐寅、郎世宁、陈洪绶……不眠不休地临摹。这个时期对黄胄至关重要,一方面他沉浸在中国最精华的传统艺术中,与古人对话,积淀学养,一方面他经过邓拓这些大知识分子的斧凿,更是灵性与智性大迸发

试想一下,当年三十多岁的黄胄在充分吸收这些营养之后再发力,将会登上怎样的绝顶高峰。可是一切戛然而止。文革来了,邓拓自杀,黄胄被扣上“黑画家”的帽子,被迫烧掉成上千张自己的画作,同时也失去了画画的权利。被各种政治运动翻来覆去地折磨,黄胄几乎枯萎了。


徐悲鸿连续三次力挺他,天才画家黄胄的奇迹人生

黄胄代表作《洪荒风雪》 1957获国际青年美术竞赛金质奖章。

按黄胄自己的计算,从1949 年到1980 年,真正好好画画的时间也就五六年。最残酷的是,当社会环境已经允许他画画的时候,身体却又垮了。1976年黄胄因脊椎综合症突然瘫痪,50出头对于画家本是花样年华,他却在医院里住了两年零九个月。

医生认为黄胄站不起来了,可黄胄竟然站起来了。黄胄再一次炙手可热:被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作品作国礼相送外国元首,到全世界各地访问交流,人民大会堂、国务院、钓鱼台国宾馆争相挂上他的巨幅作品……

可能是因为黄胄太光华耀眼了,很少有人留意过他无时无刻不在隐忍的痛苦。事实上,从瘫痪到去世,黄胄没有一天摆脱过病痛,他的身体就像一间千疮百孔的屋子,时时在风雨中飘摇。同时,他还要承受纷杂乖谬的人事带来的重重精神折磨。可以说黄胄晚年完成的每一次远行,每一种成就,都是奇迹。

徐悲鸿连续三次力挺他,天才画家黄胄的奇迹人生

《日夜想念毛主席》1976年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勤奋,六七十岁还去到各种偏远地区写生,并且精品迭出,开创出全新的高度和广度,成为这一百年最重要的中国画艺术家之一。要知道有多少少年成名的画家架不住自己的才能而早衰了,黄胄是个却早熟而不衰的天才。如果说勤奋是天才的本能,而天才的本质就应该是一种信念。

身前身后,黄胄的作品被收藏,被抢夺,被瓜分,被交易,被倒来倒去。人们提起他的时候大多像在说一件商品,热烈地议论他的价格,而这位天才画家强悍的精神力量有几个人记得呢


徐悲鸿连续三次力挺他,天才画家黄胄的奇迹人生

黄胄(1925-1997),原名梁淦堂。少时改名黄胄,取意“炎黄之胄”。中国画大师,收藏鉴赏大师,炎黄艺术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